言论

一个人的政府非正道/南洋社论

“喜来登政变”事件,并不是平地一声雷发生的政治板块移动大事件,可能是布局许久的政治阴谋。

参与“喜来登政变”行动者,经过机关算尽及通过精心包装,企图把“政变”污名淡化到最低点。



被形容为导火线的希望联盟最高权位交棒课题,看来是被用来合理化权变谋反的一个借口,也是“下棋人”出击的战略。

发动“喜来登行动”,带着10国会议员投入敌营的人民公正党前署理主席阿兹敏,完成了“木马屠城”的角色,他发动第一波解除希盟战力攻击行动后,土团党主席慕尤丁就发动第二波“沉船”动作,宣布退出希盟整跨希盟政权。

这批先头部队,也背负了千古骂名。

不过,这两波行动并不是整个行动的最终目标。先后被吸引进入“救国行动大事件”的多个反对党及第三势力,在外围“献力”促成希盟政府倒台后,却在接下来的剧情,出乎意料全处于被动状态。

参与谋反行动的一些“救国团”,在权变中途却被某些人列为“不受欢迎户”,可是自己已经“洗湿了头”。



现在,“跨政党联合政府”政治概念被提出来“救国”,这应是传言已久“大事件”的终极目标,企图以类似美国总统制取代马来西亚奉行的西敏寺议会制度。但更令人担心的是,在独揽大权后的“总统”,一走歪就将变成“独夫”。

为何“下棋人”要通过充满“计中计”的谋反行动出招?为何那么重大的“大事件”不是在希望政府内部先讨论再呈交议会决定?整个权变过程中充满太多的疑问。更何况,所谓的“团结政府”架构,是否符合建国宪法?

在没有制衡机制下,“一夫当关”及未经过层层验证的新制度,岂会有完美的结局?

目前,国家正面对内患外忧,竟然此时有人把整个国家的安定都押上“治国新机制”,这是救国行动还是绑着整个国家的利益展开高度政治冒险?

如果强行推行此新治国机制,那么在强势推行者下台或离去后,国家会否因此陷入严重的权争,最终四分五裂?

很明显,这类政治冒险存在着的风险太高,如果要实施,也应通过现行的民主机制集体共议,不应趁乱强行推行。

通过谋略推翻民选政府,历史自会入册,再用心的包装,也不可能“入圣升天”。

为国为民当走政治正道。在此奉劝:回头是岸!

反应

 

言论

分摊保费能惠及保客?/南洋社论

为了应付医疗保险和回教保险大幅调涨的问题,国家银行在2024年12月提出两项临时措施,帮助因保费上涨而受到影响的投保人。

第一项是,各大保险公司将医疗理赔通货膨胀所产生的保费增加分摊至最少3年,让投保人每年保费涨幅最高只能是每年10%。第二项则是政府和回教保险公司及私人医院共同出资6000万令吉,加速健保改革,包括实施和推广诊断相关分析,公开常见医疗程序的费用,以增加透明度。

上述宣布已经过了两个星期,并不见保险公司有什么实质行动。保险公司有耐心,保客可没有耐心,因为进入1月份,大限已至,如果再没有发展,保客就要缴交调涨的保费了。

设定顶限而非冻涨

此时,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作出宣布,所有的保险公司必须在1月15日起,向保客提供分摊保费的措施和细节。保客如果收到保费涨价通知,可以自1月15日起,拨电保险公司要求分摊保费,公司必须照办。

什么是“分摊保费”?原来,分摊保费是保客可以要求延迟调涨的日期至2026年底,将本来要大幅调涨的保费分成3年或更多年执行,以确保每年的保险调涨不超过10%。

换句话说,国家银行只是暂时设定保险公司保费调涨的顶限,并不是冻结保费调涨。长远来看,保险公司务将达到它们所要调涨的水平。这是典型的“朝三暮四”现代版,只是将保费调涨的现实延后发生,减低冲击,和保客想象中的维持旧保费不变相差甚远。

保客成最大输家

国家银行行长拿督斯里阿都拉昔之前强调,定期调整保险和回教保险的保费已经成为必要措施,以确保能够持续满足理赔不断上涨的要求。这让保客只能扮演“羔羊”的角色,也就是说,如果公司理赔运算得当,获得盈余,那么公司就无需涨价。

但是,假设公司计算错误,那么保客必须埋单(缴交更多保费)。面对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保客,尤其是乖乖缴费,从来没有索赔的保客,成了最大的输家。

保险公司将理赔上涨的费用无止境的转嫁于保客,毫无面对亏损的风险,试问这对保客公平吗?保客要的是固定的保费(固定的风险成本),如果不能确定保费到底将上涨到什么地步,那么,保客可能认真考虑放弃购买医疗保险或者断保,转向更容易预测消费数额的政府医院求救。

国家银行在协调涨价问题,虽然已经做到将保费分摊,但是,在保客面对不合理的对待时所给予的帮忙,如果只是单单延长保费调涨的执行日期,那是远远不够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