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商余】寻找假牙

惊闻妈妈的假牙不见了!假牙也搞失踪,未免匪夷所思。

妈妈说,最后一次与假牙接触是睡前嗽了口清洗好假牙的时候,清楚记得假牙被投入杯子的画面呢。次日醒来发现杯子里竟然没有假牙,一个上午她就在楼上找牙。小弟发现妈妈没有下楼吃早餐觉得事有蹊跷,便上楼查看。



90高龄的老母亲委屈又沮丧地说:我找不到假牙。这就大件事了,接下来出动几组人马,分几次翻遍妈妈房里和厨房里所有抽屉和台面。几天之后集体得出科学结论:妈妈的假牙在人间蒸发了。

虽然丢失的是下颚的假牙,上颚的假牙还在嘴里,可是没了上下牙对咬妈妈就无法吃东西啊。于是只好吃流质食物,顿时失去咀嚼的乐趣。

妈妈很年轻的时候已经满嘴无牙,其实与妈妈同时代的人几乎都是假牙人。当时牙齿保健不普及,人们也没有足够护理牙齿的常识。其中自然也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复杂因素。妈妈生养多,壮年时期都在哺乳。她的骨质精血都随着奶水注入孩子细小的身躯,骨骼脆弱是必然的。那些年她的牙齿一颗颗轮流蛀坏,全拔光了就做假牙。

时代有其缺口和浑圆

那个年代牙齿坏了拔掉很自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缺口和浑圆。命运给你一颗糖子,顺手刮你一层皮。



妈妈与假牙的渊源就像我与近视的渊源。丢了假牙与丢了眼镜的恐慌指数是一样的。假牙像眼镜,常常也得备份以防破裂或崩坏。妈妈把备分的假牙找出来,但是因为太久没用,假牙与牙龈互不相认,戴上去即刻发生龉龃。

后来弟媳带妈妈去看牙医想做一副新的假牙,牙医说,你妈妈的牙龈已经老化萎缩了,做新的也不会习惯的。哪有这等事啊?后来也没做,好像旧的备份慢慢将就用了,牙龈也继续隐隐作痛。现在妈妈吃饭的时候才套上假牙,因为不舒服,没事就摘下。有时想要吃饭的时候才发现忘记戴假牙。

这假牙事件给我们一些昭示:我们晚辈总有一天也要走在这条路上。届时我们未必有上一代人面对逆境的坚勇。假牙的“假”的内涵,带给人们的生命实质,其实是非常真的。

假牙悬案未被侦破

所以,人啊,别以为装了假牙就脱离了牙齿的问题。这个要等你老了才知道,你会莫名其妙地把假牙弄丢,而且你的牙龈会退化。这假牙悬案至今未曾被侦破。它不像以前妈妈丢失的物件,过一些时日会自己跑出来。我的推断是,那晚妈妈一手拿假牙,一手拿垃圾,想要丢垃圾却把假牙丢了。

次日清晨女佣清理垃圾的时候假牙就与垃圾一起拜拜了。我自己就常常开了水壶的盖子之后想要盖回去的时候却发现手上拿的是杯子的盖。左右手的交叉神经常爱跟你开玩笑。

人与牙齿的关系是一生一世的事,要等到牙关一闭的时候才能结束。

我也常面对牙齿的烦恼。每闹牙疼都恨不得拔光嘴里的病牙,对假牙人的艳羡油然而生。

牙痛的时候常常是思绪最混乱意志最薄弱的时刻。每一次在牙医诊所的照明灯下极不舒服躺着等待被宰的时候,所有的牙痛经历就会如幻灯片般在眼前乱晃。

前阵牙齿崩裂去看牙医,被医生骂:怎么又啃豆子了?都跟你说硬的东西不要吃了!在牙医面前,你的姿态必须很低,低到尘埃里头去,而且开不出花来。其实你满口的钢枝钻子,根本就无法说话,只有“打落牙齿和血吞”的悲壮。

反应

 

商余

《生活在此城》后记/文戈

本书主题是“生活”。在考虑书名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是《生活在他乡》。可是,这是米兰昆德拉一部小说的题目,我不敢冒用。

昆德拉用了一个最能阐释现代生活的书名,后来者都只能望洋兴叹了。想想,如今谁在人生某个阶段不是生活在他乡?多少书写不是人在他乡心在家乡的折射?

进入新世纪,人们移动频繁,常常在某一个地方生活,却时时想着另一个地方的人与事。本书收录了2007年至今横跨十六年的作品,虽然都是写生活,但是情境、时间点和背景不同,如何把这些文章串起来?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书名:《生活在此城》。

2007年,新加坡青年书局为我出版了散文集《在云南园的日子》,记录我在校园寄居十年的生活点滴。这本书早已绝版,而青年书局的实体书店也已于2014年休业,改为网上书店了。

时代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在眼前掠过,我的书有幸攀著书局的彩带末端,落实一个凄美而偶然的休止符。

融入邻里生活轨迹

搬出校园后,我们开始在邻里小区生活。本书第一辑<日常烟火>就收录了我们在裕廊西的生活点滴和蛰居民间的心情。我非常珍惜这些作品,每一个情境都是我用心融入邻里的生活轨迹。我们细心感受新生活所带来的惊喜,我心安处就是我的福地,余生不必再寻觅了。

第二辑<流光掠影>收录了职场上一些刻骨铭心的片段。其中有我与学生的互动,也有对某些具体事件的描述与感触。人在江湖,个人心情上的变化时时随着环境转换,用心融入工作之际,也对工作的形态与内容诸多思索与设问。

本辑也有些文章是往事的回望,在书写记忆之时也同时梳理过往。早已遗忘的事突然以新的情貌重现,似乎记忆突然有了自己的生命继续抽芽茁长。我想,重构记忆也是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与他人和解,然后释放自己。

第三辑<终极叩问>主要是关于人生与社会现象的思虑。这个部分很多文章写于冠病疫情封锁期间,当时万事受阻,人处于困境之中,对生死及个体自由的思索特别敏锐。几年的纷纷扰扰也让我看清楚了很多事。

我在编选此书的时候重看旧作,回望经历过的烦恼与困惑,对自己又有多些了解。

我觉得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虚实交错的社会,每个人都需要认识自己所生存的世界,也更需要了解自己的心性,更需要敏锐的思觉。在最迷惑的日子里,依旧要寻求生活的况味,继续感受生活的乐趣。

离开职场后,我的生活本质改变了,生活节奏缓慢了,但是我并没有闲着。我没有停止书写,对周遭的变化甚至更敏锐。本书收录的作品,皆是我在狮城的生活观察与心情。

不管是好日子或坏日子,都有我们俩细密的心思和努力。我们的日常凝成文字,也算是生活的沉淀。此刻出版新书,有一种回望的心情,也有某种圆满的感觉。生命中或有无奈和缺憾,到最后原来都是完美结局的铺垫。

本书由城市书房出版,对我来说意味深长。2018年我曾经在城市书房发布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游走与淹留》。当时城市书房还在桥北路,发布会的美好的感受历久弥新。当时心里就希望能请城市书房出版一本书。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谢谢婉菁。

这本书献给另一半

我也要感谢三十多年来一直陪在身边的老伴。我俩还在职场那些年,他几乎包办了所有的家务。我离开职场后投入疯狂的书写作息,他也从未有微词,放任我自由写作。近年来他开始阅读我的书,以他念过三年中文并受过严格古文语法的训练,竟把我近年出版的书都看了。

这是他首次看到自己的身影出现在我的文字中,有时他会说:哇,我都差点忘记那件事了!看到一个古怪的句子时,他会说,这个句子翻成英文可不容易。他会细细问我,某一句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这个意思还是那个意思。知道我将出版这一部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本散文集的时候,他非常雀跃,等不及要读。我想,不管此书能抵达多少读者手中,我已经有了一个最贴心也最细心的读者了。

这本书献给他,我的另一半。

作者简介:郭淑云(笔名文戈)

1986至1996年游学美国,获爱荷华大学东亚系文学士、亚洲文化研究硕士和夏威夷大学东亚系语言文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敦煌学、中国讲唱文学传统和口头诗学理论。

1996至2018年就职于南洋理工大学,今为人文学院中文系退休副教授。

作者于七十年代初开始写作,早年嗜写长篇连载小说,并长期为报章书写专栏。教余笔耕不辍,着有长篇小说《豪门》;散文集《童言童心》、《轨迹》、《异乡心情》、《在云南园的日子》、《日子河流》、《家乡叙事》、《游走与淹留》和《却顾所来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