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学术与专业操守/章龙炎

国内一人文学者最近在网媒发表的专栏文章,有个吸引人的题目“学者或假内行?”其内容主要讲的是学术人员的学术操守、道德与诚信,认为大学充斥着“荒谬的假内行”是个悲剧,真正呕心沥血的真学者少之又少让她心里淌血,导致高等教育素质每况愈下,更难成为向一般马来西亚人面对社会政治与经济问题“指点迷津”的向导。

她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学术人员有了不良的示范,怎能期望我们的学生开拓展思辨能力或者我们的政治人物行为正直?



这篇文章,其实是篇“借题发挥”的文章。在她眼中的“假内行”,发表了一篇让希盟高层极度关注的批评文章。她认为这篇文章不严谨,让人质疑这个作者(一个政治学讲师)的学术操守、道德与诚信。

除了批评这名讲师可能要引导舆论及要出名(她认为作者应该完整的文章发表),她说有关作者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批评而退缩,却不敢像博士生一样为捍卫自己的论点,几乎忘记了理想的学术与现实的政治,永远都存在紧张关系。

学者不“安于学术”

更何况,学者发表的文章未必一定是学术文章。还有不是所有课题都可以慢工出细活的用学术方式呈献,有的需现炒现卖。

还有,很多学者都不完全是“安于学术”。就这个作者而言,她本身除了是个学者、教授,同时也在扮演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在网媒撰文针砭时弊。我不能要求她写的每篇文章都根据学术规格。说白了,要“启迪民智”,所使用的文字就不能太学术!



持平而论,她也批判我国高等教育及学术界面对的问题与挑战,例如我国学术需要跳出学术“被殖民”、大学校园需要营造有利学术发展的学术文化等,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然而,她认为学者应该成为学生思考与政治人物行为的“样板”,与某些人要以政治人物为公众人士的楷模说法同样可笑。

实际上,过度突出我国所面对的高等教育素质低落的问题,还会让我们忽视全球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大专教育,其实也面对高等教育素质低落的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具有思辨能力及对知识尊重的学生。

政治化情况严重

远的不说,在我国面对有史以来的最具代表意义的政治转变,见证了许多在外国大专本科及研究所毕业的“学者”及其他专业人士(特别是律师与会计师),其实是披着学术和专业的外衣,向群众灌输他们本身的政治信仰,而不是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可以被质疑挑战,但是政治信仰是不可挑战的;面对新的政治局面,现实摆在眼前,他们是以他们的政治信仰为转移,而不是以他们的专业知识为解剖工具。

所以,学者的学术操守、道德与诚信问题,向来就是备受争议的。高等学府是建立在较低层的教育。基础不稳,再加上政治化情况的严重,再好的学者其实也不容易受到尊重。所以,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发达国家可能是先天充足,后天失调。

反应

 

言论

今有华教默士/章龙炎

混淆视听这一招,搞政治的人士即便不精,也要懂得常常用,用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很多时候,民众是非常容易被混淆的。

说明白一点,混淆本身是一种说服。先混淆自己,再混淆别人就更有说服力了。

不信的话,让我以行动党霹雳州金宝区国会议员张哲敏最近在国会的讲话来证明。

张哲敏针对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与其他党内领袖,屡屡挑起10+6华小建校与迁校课题,声称马华与行动党一同在团结政府之内,应一齐为华教事业作出贡献,不要因为没有官做,在那边扯后腿。

张议员的意思明显(如果不明显那他非常可能自己混淆)是,两党同样在政府里就要保持沉默(默默耕耘乎?),因为沉默象征着两党都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沉默的反面是出声,魏家祥出声,就是扯后腿。

原来静静能够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追问10+6华小建校与迁校的进展是扯后腿。张哲敏根本就不信这一套。要不然的话,他应该这么说:你马华那么厉害,就让你做啰(反正都同在团结政府里),我们火箭为了一齐贡献华教,保持沉默。我们绝对不会像魏家祥一样扯后腿(出声)。

马华没代表在政府

还有,马华与行动党都在团结政府,其实只说对了不到一半。马华没有代表在政府,怎能说是与火箭同在一个政府?国会并不等于政府,魏家祥以人民代议士身份发言,名正言顺。张哲敏不是不懂,但是为了混淆视听而抨击马华,是要把民众当傻瓜——反正混淆视听在这群人中很有说服力。

至于张哲敏引述部分例子(柔佛培才华小与雪州培民华小分别在今明年开课,李莱生华小的土地问题,政府目前正与州政府接洽,郭鹤尧华小,建校委员会9月刚提交新的图册),来指控魏家祥与一众马华领袖勿再误导大众,称10+6计划已消失不见,很可笑。

10+ 6计划有几所学校已经建好启用,马华一众领袖有可能说这计划“消失不见”了吗?

张哲敏不敢悉数列出所有学校的最新进展“以正视听”,封住马华领袖的口,反而采用混淆视听的手法,是欲盖弥彰。例如,他说“我们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短短两年内有了很大的成就”,还说团结政府上台以来,教育部部长法迪娜与两任副教长林慧英及黄家和,一直都在努力完成10+6计划。

如果成就很大,那是华社喜闻乐见的新闻,为何不是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本人甚至是火箭秘书长陆兆福郑重其事地出来宣布,而是个同党的国会议员当“代言人”出来回应?

答案就在:混淆是一种说服手法,在马来西亚华社尤其如此。你看看,国阵时代喊得越大声对华教贡献越大;在希盟时代,只是出声追问就是扯后腿,静静才是为华教作出贡献。后者说服力特强,前者已经落伍。所以昔有华教斗士,今有华教默士(沉默之士)。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