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心律不整的试验/刘晓航

最近有两例心律不整患者的治疗经过颇有启发意义。

一例患者75岁,心跳快且不规则,为阵发性心房颤动。西医建议做射频消融手术治疗,但患者坚持服用中药。治疗近5月,最近一次就诊时,他十分满意中药疗效。他说:“我患这病许多年了,以前发作频繁,症状严重,十分困扰我,但现在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基本没有什么不适了。”



另一例患者49岁,因心率缓慢导致严重头晕两年余,多方西医治疗均未改善症状。经友人推荐来服用中药,经历半年左右时间治疗,头昏逐渐改善,近来头晕完全消失。但复查心电图,心率与前并无明显差异,仍旧每分钟48次左右。

改善功能促进康复

按照西医标准,这根本没有疗效。这使我回想起30年前我做的第一次科研,应用中药治疗心率缓慢的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学过西医的我设计了严格的西医疗效判定指标,有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心脏起搏抑制试验等等。经过3个月至半年治疗,复查以上指数在统计学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

按照西医循证医学的观点应作出中药治疗无效的结论。



但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治疗半年以上的人大多数患者头晕、昏厥的症状明显减少或减轻,由此我们最后作出评价,“应用培本为主的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目的并非治愈心律失常,而是改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机理应与服用中药后患者体质改善,大脑耐缺氧机能改善有关。

如学外语耐心很重要

讲得通俗一点,许多慢性疾病,中医中药就是“调理身体”,改善人体功能状况,促进康复。从某种意义上讲,改善症状是中医主要追求的目标。

有一点必须强调,中医是“慢郎中“。对于慢性疾病,中药的疗效一般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一方面,医生在观察治疗中逐渐找到了个体的特点和规律(如本文后一患者,是在桂枝用量逐渐增加到30克后头晕才消失的)。

另一方面中药本身药性平和,产生疗效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体质或功能状况改善也需要时间。

故采用中药治疗要有耐心,不要轻易中途放弃,慢慢地,效果一定会产生,如同人们学习某种外国语言的过程一样!

反应

 

保健

你的手术需要改期哟!/李润强

陈嫂原本是安排了今天进院,明天进行髋关节更换手术。可是,陈嫂进院后,在护士的例行检查和询问下,发觉陈嫂今早来医院前,吃了她一向都吃着的银杏,喝了一些每天都喝的推销性饮料和药丸。这种“药物”都说能够帮助“补血”和“行血”,还能促进伤口愈合。结果……手术被迫改期了!

就因为陈嫂吃喝了这一些物品,她的手术就必须改期了?

在进行一些骨科手术之前,主诊医生都会把病患转过给一位内科医生,为其进行一些手术前的检验,包括心电图、肺部X 光检验和例常血液检验等等。尤其是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病人,如果发觉有任何问题,内科医生就有时间为病患配制一些药物来调好状况,才进行手术。

这样,病患就能在最低风险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时,病患吃着的任何西药、中药和直销产品等,都应该带来给内科医生过目和检查。

行血补血变稀血

任何可能会帮助病患“行血”和“补血”的药物和产品,可能都会为带来“稀血”的功能。

手术前,病患就必须先停5至10天后,才能够进行手术。否则,手术时或手术后,流血量会比其他进行同样手术的病者来得多。

陈嫂在进行手术前的例常检验时,她本身的确并没有服用任何会“稀血”的西药,所以也没有特别会令医生担忧的。然而,陈嫂已经长期服用着几种不同种类的直销产品。

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推荐她长期服用一些像是改善脑部和心脏的血液循环产品,以减低心脏冠状动脉阻塞和中风的风险。

陈嫂在看内科医生的时候,完全没有告知内科医生,她长期都在服用着这一些产品。

别告诉医生?

同时,陈嫂的一些朋友竟然还特别提醒她,别告诉您的医生,因为医生一定不会允许她服用这一些产品的。可是,就在进院的时候,护士却发现陈嫂从她的大袋包中,拿出了一包的药丸、药粉和小袋装的饮品。

这种种的产品,又怎能够躲过很有临床经验的护士们呢?

一问之下,陈嫂竟然说,在进院的早上她还服用了整套的产品!

护士也再三地问陈嫂,是否有在诊所把这一大袋的产品给她的内科医生检查过呢?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最后就是“没有”!

在骨科主诊医生、内科医生和麻醉医生的一致同意下,陈嫂的手术一定需要改期。不然,她在手术时、手术后,流血量肯定会非常的高!

先停服5至10天

往往在门诊的时候,主诊医生都会提醒病者,在进行一些骨科手术时,如果正服用着任何西药、中药和保健品,都必须拿给医生看。因为,这一些药物或者是保健品,本来是用于促进血液循环,会有“稀血”的功能,在进行大手术前就一定要先停服5至10天,才能够进行大手术。

如果手术后才发觉病者仍在服用这一些药物,流血量会特别高,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可是,很多时候的病者却是有意无意的不想告诉医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