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宵禁杜绝滥用毒品?/章龙炎

副首相旺阿兹莎医生日前在主持防范毒品内阁委员会后表示,中央政府正在“慎重”考虑是否要针对18岁以下的青少年实施宵禁,以杜绝滥用毒品等社会弊病。

有人在会议提到,我国可以仿效北大西洋的岛国冰岛—一个只有约35万人口的国家。



对其人民日常生活干涉更多的新加坡政府,都没有这样的禁令,马来西亚政府说要“慎重考虑”。

我说呀,把考虑考虑当作是脑力激荡就好,不要当真,更不要急着实施这莫名其妙的“禁令”。

管教孩子父母责任

首先,我们不是极权国家。人民还是享有一定自由的,更何况,父母有管教孩子的责任与权利。可是,在“新马来西亚”,我看到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当官的表现出赤裸裸的不尊重个人权利,而平民百姓一般上也不会从这个角度来看类似侵犯个人权利的举措及建议而提出反对。



为人父母的,真的关心孩子而不是溺爱孩子的父母,一般上都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要未成年的孩子不要外出。换句话说,父母都有对自己孩子的宵禁,政府何必多此一举?再说了,孩子不听话违背父母的宵禁,最终遭殃的父母被警告,被罚款。现在当父母很不容易,何必再为为人父母者添加压力?

其二,如此的宵禁,对杜绝滥用毒品等社会弊病有什么样的直接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因为有A,因此有B。或者,至少不要有跨度太大的间接因果关系,例如因为A,而有B;因为有B,才有C。我们现在弥漫太多的超凡想象力,说到好像我们做A,就可达到W、X、Y及Z。

我想,那些提出这个建议的,想必有非常有说服力的数据,希望他们不吝分享,让大家大开眼界。例如,他们何妨告诉大家,未成年孩子在某个时间没有在家的话,滥用毒品的几率会有多高。时兴大数据,我们可不能落人后呀!

其三,18岁以上的成人,对滥用毒品就自然有“防疫能力”?前些时候,某个部长的31岁孩子被发现吸毒。我想说的是,防范或杜绝—假如能够杜绝的话——滥用毒品,需要有年龄限制吗?

你当然可以解释说,就是这31岁的年轻人,因为没有18岁以下的宵禁才导致他染上吸毒的恶习。这是一种说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可是喔,我们怎能确定这个人或其他人18岁之前而不是之后才染上吸毒的恶习呢?

说到底,与毒品展开“战争”,是没完没了,也胜不了的战争。敦马哈迪医生第一次当首相时,把吸毒当作是国家的第一号敌人,投下了庞大的资源。在这些年月中,可以想象到的对策都被探讨过了。我想宵禁也不例外,现在再被提出来,试试水温,所为何事?“新马来西亚”有无限的可能,大家应该不会有什么异议!

反应

 

言论

今有华教默士/章龙炎

混淆视听这一招,搞政治的人士即便不精,也要懂得常常用,用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很多时候,民众是非常容易被混淆的。

说明白一点,混淆本身是一种说服。先混淆自己,再混淆别人就更有说服力了。

不信的话,让我以行动党霹雳州金宝区国会议员张哲敏最近在国会的讲话来证明。

张哲敏针对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与其他党内领袖,屡屡挑起10+6华小建校与迁校课题,声称马华与行动党一同在团结政府之内,应一齐为华教事业作出贡献,不要因为没有官做,在那边扯后腿。

张议员的意思明显(如果不明显那他非常可能自己混淆)是,两党同样在政府里就要保持沉默(默默耕耘乎?),因为沉默象征着两党都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沉默的反面是出声,魏家祥出声,就是扯后腿。

原来静静能够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追问10+6华小建校与迁校的进展是扯后腿。张哲敏根本就不信这一套。要不然的话,他应该这么说:你马华那么厉害,就让你做啰(反正都同在团结政府里),我们火箭为了一齐贡献华教,保持沉默。我们绝对不会像魏家祥一样扯后腿(出声)。

马华没代表在政府

还有,马华与行动党都在团结政府,其实只说对了不到一半。马华没有代表在政府,怎能说是与火箭同在一个政府?国会并不等于政府,魏家祥以人民代议士身份发言,名正言顺。张哲敏不是不懂,但是为了混淆视听而抨击马华,是要把民众当傻瓜——反正混淆视听在这群人中很有说服力。

至于张哲敏引述部分例子(柔佛培才华小与雪州培民华小分别在今明年开课,李莱生华小的土地问题,政府目前正与州政府接洽,郭鹤尧华小,建校委员会9月刚提交新的图册),来指控魏家祥与一众马华领袖勿再误导大众,称10+6计划已消失不见,很可笑。

10+ 6计划有几所学校已经建好启用,马华一众领袖有可能说这计划“消失不见”了吗?

张哲敏不敢悉数列出所有学校的最新进展“以正视听”,封住马华领袖的口,反而采用混淆视听的手法,是欲盖弥彰。例如,他说“我们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短短两年内有了很大的成就”,还说团结政府上台以来,教育部部长法迪娜与两任副教长林慧英及黄家和,一直都在努力完成10+6计划。

如果成就很大,那是华社喜闻乐见的新闻,为何不是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本人甚至是火箭秘书长陆兆福郑重其事地出来宣布,而是个同党的国会议员当“代言人”出来回应?

答案就在:混淆是一种说服手法,在马来西亚华社尤其如此。你看看,国阵时代喊得越大声对华教贡献越大;在希盟时代,只是出声追问就是扯后腿,静静才是为华教作出贡献。后者说服力特强,前者已经落伍。所以昔有华教斗士,今有华教默士(沉默之士)。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