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乔布斯走了7年 苹果登顶后落凡
投资人怎么过年?

苹果创办人乔布斯。 (美联社)

(华盛顿17日讯)接任苹果执行长(CEO)7年后,库克缴给了投资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2011年8月上任,2018年8月苹果股价超过每股207美元,库克执行长让苹果市值突破了1兆美元。

但到了已故创办人乔布斯10月20日的逝世纪念日后,股价跌落207美元,总市值不但跌破1兆美元更一路缩水,到2019年1月17日,市值已不到7000亿美元。不到3个月,跌了约三成。



从时间序来看,总是可以有些穿凿附会的说法,留待投资人自己去想像。但美国时间1月29日、农历新年前苹果要公布的财报,是会有好消息,还是让投资人年过得不安稳?

先从17日科技圈、投资圈的消息来看,恐怕是不会太好。

电池、停聘、输官司

首先,据传库克在一场员工会议上表示,由于手机卖得不够好,苹果将减少某些部门的人员招聘,换句话说就是“人事冻结”。(好在,还没有传出要裁员的消息。)

其次,投资圈也传出,苹果可能会减少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支出。也就是说,苹果想要从手机、电脑等消费性电子产品跨入汽车领域的“创新”,遇到了瓶颈。



这还不说,先前苹果在几个专利权官司上打输了;还有2018年因为电池出状况,苹果提出更换电池价格从79美元降到29美元,结果,更换电池的用户数,从过去的每年约100万个暴增到1100万个。

没有亮点,创新遇瓶颈,恐怕才是库克时代的苹果最大挑战。

从创新驱动到成本驱动

国家实验研究院科技产业资讯室的Gloria,针对这一波苹果手机销售不佳提出了三个问题:

1.这是中美贸易战的后果?

2.iPhone已经从高科技创新和设计的卓越象征,变成昂贵的奢侈品?

3.库克为了强化苹果的毛利,压低供应链厂商的毛利,让苹果创新动力减缓的后果?

Gloria指出,库克最擅长的工作就是管理iPhone的供应链,通过对产品成本的极度敏感,配合乔布斯的创新能力,造就了苹果辉煌的日子。可是当苹果不再是“Think Different”的苹果,只能通过大力压缩供应链成本,且让供应商迅速攀升至近800家,进而借由供应商间的价格竞争,让苹果享受丰厚的利润,的确让苹果冲上了第一家1兆美元市值的公司。

但从创新转变为成本控制的苹果,逐渐享受高毛利带来的瘟疫温床,进而开始销售1500美元的高价iPhone,再从果粉身上赚到高利润。

可是,库克忘记创新才是苹果能够异于其他科技公司的利器,终于在2019年开春爆发股价暴跌的风暴。

在乔布斯时代,苹果会让让供应商获得较高利润(或是合理利润),这些供应商因此愿意也有能力花费大量研发经费为苹果寻找下一个刺激iPhone成长的关键零组件。可是库克为了降低成本,每一项关键零组件都让数家供应商竞标,甚至共享订单。虽然因此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供应商仅取得微薄利润,进而失去投资下一个关键零组件研发的动力,于是市场逐步沦为控制成本的游戏。

从消费品到奢侈品

更失策的是,库克竟然将消费性产品试图以提高价格的方式来强化其营收与利润,让手机变成奢侈品。这代表着,果粉圈将剥落一大层,毕竟,能够用得起奢侈品的人绝对不会比消费品的使用者多。

新闻来源:经济日报

反应

 

国际财经

苹果传明年推出 更薄iPhone及折叠机

(纽约15日讯)消息人士透露,苹果正计划推出一款机身更轻薄的iPhone以及两款折叠式设备,以提振iPhone销售。

根据世界新闻网引述道琼社报道,苹果计划从明年起推出新款iPhone,机身比目前机型的8公厘更薄,还通过简化的相机系统降低成本,价格也比iPhone Pro更便宜。

知情人士说,苹果还计划推出两款折叠设备,较大尺寸的设备有19吋,屏幕展开后几乎与某些桌面型显示器一样大,可当成手提电脑使用。较小尺寸设备则是折叠式iPhone,屏幕展开后的尺寸将比iPhone 16 Pro Max更大。

知情人士说,这两款折叠式设计已经开发多年,但一些关键零组件还没准备就绪,主要挑战包括改善轴承以及屏幕保护盖等。海通国际证券分析师蒲得宇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折叠手机不够轻、不够薄、或不够节能,无法符合苹果的标准,这是苹果较慢进入折叠机领域的原因。

知情人士说,苹果曾尝试其他不同设计,例如折叠时在设备的外部安装显示器,但现在更倾向于向内折叠的设计。

苹果正渴望找到加速成长的新方法。iPhone业务仍占整体营收的一半左右,但去年度销售低迷,营收成长不到1%。

由于三星电子、华为等竞争对手都有生产折叠设备,因此苹果这些更新不算重大突破,但相较于该公司多年来所进行的升级,折叠机将在形式和功能方面出现更大的改变。

研究智能手机市场的BayStreet Research首席分析师马尔多纳多(Cliff Maldonado)表示,iPhone上一次的重大改款是2017年推出的iPhone X。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