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漫漫投资路】不赚钱的资产是草/冷眼

评估股票价值最常用的3个标准是:本益比、周息率、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NTA)。



其中最容易误导投资者的,是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简称每股净值。

每股净值是以股东基金(Equilty)除以股数得出的。举个例子,假如公司的股东基金为1亿令吉,已发行股数为5000万,则每股净值为RM100,000,000÷ 50,000,000=RM2.00。假如公司清盘的话,股东可以每股分回RM2.00的资产。

这RM2.00的每股净值,往往是一个陷阱,因为不赚钱的资产是草,能赚钱的资产是宝。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假如每股净值为RM2.00,而股价是RM1.00的话,投资者会有这样的印象:以RM1.00购买价值RM2.00的资产,等于是售股者以50%折扣脱售他在有关公司的股份,实在是物超所值。

如果这不是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又是什么?



于是他放心买进,焉知买进后股价不但不起,反而继续下跌,因为公司不但陷入亏蚀,而且亏蚀继续扩大。

这名投资者犯了投资的最大禁忌:不能赚钱的资产是一种负债(Liability),不算是资产(Asset)。

不但是负债,而且是比负债更加糟糕的负累,所以是“草”。

所谓“负债”,就是欠别人的钱,企业界最常见的两种负债是:

1.欠银行的钱

2.欠原料或货物供应商的钱

融资创富是“宝”

企业欠银行的钱,叫“融资”,通常有两种用途:第一种是用来购置固定资产,如买厂地、机器和用具(即PPE),特点是钱花出去以后,就很难再转变为现金,例如在购买机器后,如果工厂停止生产(通常是因为亏蚀),要把机器卖出去,不但难找买家,即使找到买家,在急需资金的情况下,也难以卖得好价。

这就是公司即使连年亏蚀,仍继续经营下去的原因。

第二种是用来购买原料或货物(如果是贸易公司),属短期借贷,在货物卖出去后就还给银行;如果货物滞销的话,不能依期还给银行,或是放账后收不回来,就会陷入财困,从而导致失去银行的信用,这是生意上最忌的事,明乎此,你就知道何以大耳窿永远有生意做了。

如果借钱购置的固定资产持续不断的为公司赚钱的话,公司可以定时还利息或应付分期付款,这种负债是在不断地为公司创造财富,当然就不是公司的负累,所以是“宝”,因为假如没有银行贷款,公司就没有创富的能力。

如果公司没法用借来的钱赚取利润的话,等于公司是在不断的摧毁财富,公司的资产不断缩水,最后可能资本抵债,这就是破产。

所以,若公司持续亏蚀,最后会一无所有。

更可怕的是这RM2.00的每股净值,是按正常营业的情况下估计的价值。

若公司陷入财困,被迫贱价脱售资产时,每股RM2.00的净值,恐怕完全无法收回,所以,“不赚钱的资产是草”,是商场的现实版,绝非耸人听闻。

既然“不赚钱的资产是草”,则投资者应尽量少买资本密集企业(Capital Intensive),侧重购买轻资产企业(Asset Light)的股票。

资本密集企业

所谓“资本密集企业”,是指需要庞大固定资产来赚钱的企业,典型的案例是钢铁业。

由于需要庞大的固定资产,所以企业家要投入庞大的资金,通常企业家资金不足,需向银行融资,故这类企业多数负债较高,大马的钢铁公司都是债高公司。

负债高而赚率微薄,使这类企业成为本大利小的企业,很容易陷入亏蚀,很难抗拒经济风暴的袭击。全球的钢铁业,几乎找不到一个蓝筹股,原因在此。

洋灰业也面对同样的命运。

轻资产企业

所谓轻资产企业,是指投资不大,但赚率奇高的企业,典型的例子是云端和科技股,这类企业主要是靠无形资产赚钱。

所谓无形资产,是指脑力和技术,跟资本密集企业相比,风险较高但回酬更高,不信请看大马的上市公司,成长五倍、十倍甚至百倍的,都是此类企业。

目前红到发紫的电商,其实是典型的轻资产企业。

传统的百货业,要庞大的资金囤货摆卖,电商既没铺面,更无货仓,也没囤货,然而营业量却比百货商场多百倍,甚至千倍,像阿里巴巴在双十一的一天内做成千亿元生意,是传统百货商人无法想像的,因为在传统商人的脑海中只有资本密集,多数没有轻资产企业的概念。

既然轻资产企业没有固定资产,或是固定资产有限,是较好的投资对象。

结论:

资产的唯一作用,是为公司赚钱;能赚钱才能创富;能创富,股份才会增值;股份能增值,股价才会上升;股价能升,股东才能“发”。

不能赚钱的资产,刚好相反,不但不能创富,反而不断毁富,故是负债。负债是草,没有价值。(完)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现金,让自己有舒服投资的底气/牛转钱坤

当熊市来的时候,相信大家都知道,手上持有足够的现金是有多么的重要。然而,部分的人手中握着现金,却开始感到焦虑不安。心里想着:“现在是不是最好的进场机会?不买是不是就错过了低点?”

于是,有些人急于把所有现金投入市场,害怕“踏空”,害怕“错过”。但请记住,没有人能够精准买在最低点,就连股神巴菲特也不会知道下一秒钟股价会怎么走。

从容因为经历过崩盘

在这种不确定的市场里,真正让人能从容应对、安心投资的,不是所谓的“精准判断”,而是你手中是否还有充足的现金。现金,就像你的安全垫,能够让你在市场动荡时保持冷静,在机会来临时有资本行动。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有些人面对市场大跌依然可以泰然自若?其中一个原因,因为他们可能经历过 2008 年金融危机、2020 年疫情崩盘,甚至更早的风浪。他们知道,股市的本质就是波动,有起就有落,风暴总会过去。

淡定因为有现金储备

他们学会了,市场恐慌时不是绝望的终点,而是机会的起点。这种淡定,不是天生的,而是从无数次“深蹲后起跳”的经验中,慢慢锤炼出来的。

一个人在熊市中是否慌乱,很大程度取决于他有没有 “退路”。若你已经把全部现金压在高风险资产上,那每一次下跌都会让你心跳加速。而如果你还有一部分现金在手,哪怕市场下跌了,你也还有调整与部署的空间。

现金不是懒惰的象征,而是策略的一部分。它是你从容面对市场波动的底气,是你在别人恐慌割肉时,冷静加码的资本。

知道买什么不茫然

很多人在市场动荡时感到迷茫,其实不是市场太复杂,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买了什么。看到别人买科技股就跟着买,听到有人喊新能源就一窝蜂冲进去。可是一旦市场风向变了,他们就开始慌了。

如果你也有这种感觉,不妨问问自己:

●你买的这家公司,有稳定的基本面吗?

●它的业务是否具备长期成长的潜力?

●它现在的估值是否合理?

●你手上的股票,有让你坚持持有的理由吗?

只有当你真正理解自己买的是什么,你才能在市场低迷时坚定持有,而不是被情绪牵着走。

乐观理智看清局面

熊市最容易发生的一件事就是 “情绪放大”。股价跌,你就觉得整个市场都完蛋了;看到别人割肉,你也跟着慌张逃命。

但其实,这样的负面情绪只会让你越来越看不到真正的机会。

保持乐观,不是盲目看好,而是一种理性的判断力。你知道,市场终究会回来,你知道机会不会只有一次。历史早已告诉我们,股市跌得再深,也总有反弹的一天。

机会永远在别怕错过

不要去猜底,不要去预测明天会涨还是会跌。我们不是神,市场的方向没人能完全掌握。与其胡乱猜测,不如静下心来,整理好自己的现金比例,审视好手上的投资组合,等待机会的出现。

在熊市里,最常见的心态就是 “怕错过”。但真正的好机会,从来不会只出现一次。错过了一列车,还有下一班。市场会回来的,关键是你有没有耐心等、有没有资金等。

当别人因为没有现金而被迫割肉,你还有资本去承接;当别人因为迷茫而错失机会,你因为清晰而果断进场。这就是现金的力量,它不是让你马上用完的,而是给你留下翻盘空间的武器。

结语

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

投资并不是一场急功近利的游戏,而是一场需要冷静、认知与策略的长期战斗。有现金在手,你才能有选择权,有底气去等待真正的机会。

不要因为市场下跌就恐慌,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机会就把全部筹码压上。放慢脚步,理清思路,让现金成为你在熊市中最安心的伙伴。因为只有拥有现金,你才有舒服投资的资格与底气。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