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明年推行“零拒收”政策
特殊儿享平等教育

特殊儿童,泛指在生理或心理有残障,导致难以正常学习的儿童,他们往往因此被校方拒收,或父母主动放弃让他们上学的念头。

为了保障这些儿童的未来,教育部计划于2019年推行“零拒收”政策 。



雅斯敏强调,特殊儿童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大马教育部特殊教育局副总监拿督雅斯敏表示,零拒收政策(Zero Reject Policy)是教育部加强现有政策的举措,以确保有特殊需求的儿童获得公平教育机会。

她说:“根据1996年教育法令第29A(2)条文,所有马来西亚籍家长必须确保年满6岁的孩子,在符合年龄后的首个一月份强制就读小学一年级。若家长违反此条文,一旦定罪,可罚款不超过5000令吉或监禁不超过6个月或两者兼施。”

除了上述条文,教育部也拟定2013年教育规则(特殊教育),确保特殊儿童享有平等教育,并实施各项计划协助特殊学生可在日常生活上独立。

教育部希望更多特殊儿童能进入包容性教育课程,而非跟其他正常学生分开学习的前两个选项。(档案照)

3类学校供选择

据该教育规则,特殊需求学生必须是获医生、验光师、听力学家、心理医生检验认定,患有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语言障碍、身体残疾、学习障碍或上述任何组合的儿童。 



特殊需求学生拥有3种学校选择,即:

一、特殊学校:是专为特殊需求学生而设立的专门学校,完全招收特殊儿童;

二、融合性特殊教育计划:在主流学校内,增设专供特殊需求学生上课的特别班级;

三、包容性教育计划:让特殊需求学生跟正常学生在同一班级上课。

由于最终目标是让特殊人士能融入主流社会,教育部希望更多特殊儿童能进入包容性教育课程,而非跟其他正常学生分开学习的前两个选项。

今年共有50.1%特殊学生成功进入包容性教育计划,并希望到2023年能把比例提升到75%。

采早期介入性计划

为了能正确鉴定残障儿童的种类与水平,以便把他们分配至最适合的校园,教育部采取了相关措施,在他们步入学校前尽早进行“早期介入性计划”,让他们根据各自的状况做好准备,把未来上课时可能产生的行动不便或心理冲击降至最低。

早期介入性计划旨在让儿童尽早通过支持服务、治疗及康复过程,把生理缺陷对学习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也能鉴定特定儿童所需的特殊设备。父母或监护人可向教育部或特殊教育服务中心寻求早期介入性计划,并在家里自行持续该计划。

雅斯敏指出:“一些家长第一次就尝试把孩子送进主流学校,但残障儿童将面对行动不便,而一些行为偏差者还可能攻击同学,最终被逼退学,甚至完全放弃让他们求学。家长应采取早期介入性计划,预防这些问题,让孩子顺利求学。”

增加残障人士设施

在“零拒收政策”下,特殊教育局也会在所有政府学校、政府资助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综合计划逐步增加残障人士设施。目前仅有170间学校拥有扶手、上下坡道、残障人士厕所和专用停车位,数目微不足道。

另外,除了享有进入中小学就读的权益之外,特殊儿童在4至5岁时也被给予机会接受学前教育,以及在教育局特殊教育相关官员的协助及安排下,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安排他们进入适合的技术学校、中六(大学先修)班及学院。

雅斯敏强调:“教育部的终极目标是让特殊需求学生能自力更生,即使在家长或监护人辞世后也能妥善照顾自己,因此我们一定要确保他们完成最基本的中学教育,甚至在技术学校或高教毕业后,能融入工商社会正常谋生。”(资讯)

反应

 

森美兰

妇女部与恩心慈善机构 联办特殊儿治疗工作坊

(芙蓉3日讯)马来西亚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联同恩心慈善机构于9月28日及10月19日举办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治疗及感统实操工作坊,帮助家长及老师更深入了解特殊群体的认知与需求。

上述活动的主题为典型融合幼儿及小学儿童筛检,介入和早期干预治疗具体方案,分享者是拥有6年临床实操经验的黄稳乐职能治疗师,拥有特殊教育系硕士学历的罗玉媄博士,小天使自闭儿童培育中心,爱天使自闭青少年护理中心院长及家长身份现场分享。

助家长老师深入了解

这项线下活动的发起在于帮助家长,老师们通过线下实操学习营,深入了解学习和带出有关特殊群体的认知。      

两场活动地点皆在文丁罗玉媄理财集团办事处(No: 22, Jalan Bukit Belian, Taman Bukit Belian, 71700 Mantin, NS)时间是早上8点至下午5点,活动包含笔记、理论、实习、早午餐、茶点及文凭。   

有意报名者,可填写链接:https://forms.gle/TTfd2yi4T8dV7Aqg8(9月28日),https://forms.gle/N7mjpmkrew9YMyGU7(10月19日)或 WHATSAPP :013-933 1933。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