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东盟

东盟区域经济整合加速
台湾忧变区域边缘人

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东盟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近期在台北表示,2019年是东南亚区域经济整合的“爆发期”,主因是CPTPP、RCEP和中日韩自贸协议(FTA)谈判均加速,对台商而言可能有好处,但也要面对更多竞争。

台湾政府和商界普遍担忧,东盟为主的区域整合加速,台湾却一直被排除在外,沦为边缘人,对台湾商界打击很大。



徐遵慈在台湾证交所举办的“掌握新南向投资契机座谈会”上表示,首先是卷土重来的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可以想成“CP值比较低的TPP”,因为美国退出,总体GDP规模剩下40%,加入门槛也从100分降到80分,预计今年12月30日生效。

目前各界都关切谁是CPTPP的下一个成员,“泰国已笃定上榜”,台湾中经院分别跟泰国与日本的官员确认,“日本跟泰国说你只要去考场就好,考题、便当跟水都帮你准备好了”,日本全力协助泰国加入的原因在于,未来日本在泰国的汽车相关投资才能纳入原产地计算,因此泰国现在也成为尚未南进的台商的考量之一,不过去泰国也可能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缺工问题。

徐遵慈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明年也有重要进展,这个涵盖东盟十国、中、日、韩、纽、澳与印度的自贸协定可望在今年底完成重要谈判、明年收尾,预计2020年开始生效。

对台湾而言最重要的地方在于,生效后中日之间开始互相降税,日韩之间亦同,未来将看到中、日、韩彼此“门户大开”,但台湾并不在其中。



中印彼此开放市场

她提到,RCEP还有一个关键是中国与印度愿意坐下来彼此开放市场,这对印度进入全球供应链非常重要,台商过去到印度投资,从事智慧型手机组装,以及在当地生产零组件等,未来可以通过优惠关税直接跟中国进口,对厂商调度有帮助。

东南亚历经20年的产业发展,有三大产业是台商投资的重中之重,分别是汽机车与相关零组件、电子业和纺织服饰产业。

徐遵慈说,汽机车产业部分,包括老牌国家泰国、新崛起的印尼,以及唯一有国家汽车产业的马来西亚,均发愤图强。

越南、柬埔寨和缅甸也有若干零组件相关产业,由于这些国家的人口红利,未来汽机车产业,尤其电动车都是越来越重要的部门。

其次是电子与资通讯产业,占东盟2016年整体出口额的五分之一,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越南,均在产业链占有一席之地;其中越南与菲律宾是新崛起的重要国家,2012年越南的出口品项中,手机已达到最高,未来在CPTPP与韩国三星的加持下,越南电子与资通讯产业的发展潜力将无可限量。

至于纺织、服饰与制鞋产业,早期即是台商投资重点,目前陆续往中上游做加值化与自动化升级。

徐遵慈说,目前越南是最大出口国,在没有CPTPP的情况下已是一枝独秀,统计今年1至9月对美国的出口额,越南仍有近7%成长,绝对金额接近100亿美元(约419亿令吉)。

另外,柬埔寨今年前9月对美出口也有15%的成长,虽然绝对金额不高,但因享有欧盟给予的特惠关税(GSP),成为台商出口欧盟的重要基地。

台须加入CPTPP保竞争力

特朗普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A)之后,日本积极与其余10国开会,随后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议(CPTPP)之名延续这个区域协定。眼看澳洲成为第6个签署CPTPP的国家,CPTPP因此启动程序,即将在12月生效。

德国之声采访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执行长李淳对此事的看法。

有助台湾法制改革

李淳认为,台湾若要维持在亚洲地区的竞争力,加入CPTPP势在必行: “这几年来,东盟国家崛起、科技转变造成生产流程改变等,就引发反面思考: 如果台湾不加入,它在亚太供应链中的地位一定会遭遇挑战。”

另一方面,加入CPTPP也有助于台湾的法制改革。“CPTPP的规范中,有很多规定涉及到法规透明化、利害关系人的参与、法规影响评估方法等等。这些都是台湾想要强化、进而与国际接轨的。”

然而,两党政治的形态下,政策容易因民意摇摆,不连贯。如果加入CPTPP,不论谁执政,都必须得让台湾的法规跟国际接轨。

李淳举日本当例子。日本从“失落的十年”到现在重拾经济活力,要归功于他们在困顿时做了许多努力,致力于法规现代化跟透明,并且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这个例子也证明,法规改革的效果非常缓慢,不如关税这么直接、明显。”

饮食改变影响农业

台湾岛内也少不了反对声浪,质疑台湾尚未准备好迎接自由度如此高的CPTPP,也担优会对岛内的农业、制造业形成冲击。

听到自由贸易协定如何威胁台湾农业云云,李淳正色辟谣:“说稻农生存困难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这个说法正确性不到两成。”

他举出农委会的数据显示,人均食米量在过去30年来下滑了50%,从平均一户每年吃97公斤下滑到47公斤。

“真正让稻农生存困难的原因是台湾人的饮食习惯。如果全台湾每人每天多吃一碗饭,就可以有2000公顷的稻田不必休耕。

“所以,以农业为例,是要鼓励台人民购买当地的农产品,才是整件事的关键。”

不可否认的是,要新加入一个贸易协定,农业会受到的改变是最大的。但这不是因为CPTPP刻意瞄准台湾的农业,而是因为台湾现在已经没有其他产业的关税像农业这么高。即便在世贸组织自由贸易的框架下,农业仍然受到不同额度的关税保护,平均而言还有十几个百分比,甚至稻米还有关税配额,在14万顿以上可以课征百分之两三百的关税。

而且,CPTPP也有分阶段降税的条款,最长可以拉到25年,慢慢将关税降至零。在这个期间,政府可以如上述所说,制定应变措施。

台湾要入CPTPP

中美日成主要障碍

在当初加入世贸组织时,台湾为了要把谈判筹码留给农业,制造业的关税已经被降得很低,接近2%。对这些业者来说,就算加入CPTPP把制造业的关税降到零,也不会有太大差异。会受到影响的是现在还有10%以上关税的汽车和摩托车产业。

但是,台湾的汽机车产业已经不只供应内需,也正在往国际品牌的方向去发展,例如台产汽车纳智捷(Luxgen)有八成外销到中国,又例如Gogoro电动摩托车,在日本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如果走到Gogoro的境界,已经不用怕关税取消,因为国际间根本没有这种产品。”

CPTPP有11国参与,当中只要有6个成员国批准协议内容,即在60天内生效。澳洲在10月31日成为第6个批准该协议的国家,因此带动CPTPP在12月生效。

其他5个批准的国家是加拿大、日本、墨西哥、新加坡。泰国已经准备加入,菲律宾跟印尼也有兴趣。

然而,台湾若要加入这个协定,还不只是台湾自己说了算,还有三个国家会对台湾加入与否形成重大影响力: 中国、日本、美国。

台日核食成争论话题

日本做为这次CPTPP当中的领导国,台湾与日本之间的核食问题一直是争论话题,甚至在11月的公投当中,也有一案是“反核食”。

“日本想要的是一个计划,日本想要证明自己是无辐射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五县就反,连个机会都不给。”

台湾若想要求日本开放台湾猪肉,这个问题就会为双方谈判打折扣。

另一方面,北京长期以来一直对台湾加入国际社群有严格要求。现在中美贸易战的缘故,中日之间的关系走得很近,中国的想法又可能会影响到日本的做法。

“我们没办法阻止北京做任何事,我们只能盼望多几个美国这样的国家为台湾发声。”

以美国的影响力,如果美国要求日本帮台湾一把,台湾加入的机会就多一点。

对于台湾顺利加入CPTPP的几率高低,李淳说:“我原本蛮乐观的,但是现在国际局势的变化太大,又变得没有一个必然的方向。”

30年未遇巨大挑战

台湾竞争力反弱化

李淳指出,如果台湾的产品具有高竞争力,根本不用担心关税问题,且台湾目前有很多产品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本来就零关税,不加入RCEP,本来就面对很多挑战的台湾也不用慌张,RCEP只是挑战中的一环,而是应该继续落实产业升级转型的工作。

李淳指出,台湾过去30年没有踫到重大危机,因此竞争力远输于遭逢1997金融风暴的韩国,如果台湾可以转换困境的压力,也许可成为走出一条新路的动力。

不过,李淳认为,即将于年底生效的CPTPP对台湾的意义是很多元的,尤其现在这麽溷乱的局面,台湾需要一些心理上能安慰人心、稳定军情的好消息。

他进一步解释,CPTPP目前约11个成员国,还有很多国家表示意愿,目前浮上台面的国家,包括泰国、韩国、英国及哥伦比亚,因此台湾如果不能争取到门票,在实质及心理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反应

 

要闻

拨4.63亿改善公交服务 助力轮值东盟与旅游年筹备

(吉隆坡11日讯)内阁道路拥堵和道路安全委员会(JKMKKJR)会议批准4亿6300万令吉,以改善公共交通服务。

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指出,上述举措是在2025年财政预算案所宣布,为我国担任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及2026年马来西亚旅游年做好准备。

他今天主持本年度第3次JKMKKJR会议后发文告说,本次会议也探讨道路拥堵和道路安全的主要课题,以及拟定全面的解决方案,尤其是鼓励使用公共交通,特别是在巴生谷和主要城市。

“当中包括马来西亚国家基建公司自今年6月推介电召客货车(DRT)服务,以改善行程起点和终点的连接,迄今已有20辆客货车投入运作,乘客等候时间已成功从40分钟减至13分钟。”

较早前,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曾表示,马来西亚担任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主题是“包容性和永续性”,彰显直接挑战边缘化发展中国家的体制。

他说,事实上,大马的东盟中心地位(ASEAN centrality)愿景,也表明全球南方地区如何在与全球大国进行建设性接触的同时保持独立。

我国曾在1977年、1997年、2005年和2015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

此外,旅游、艺术及文化部放眼2026大马旅游年,将吸引3560万人次的外国游客到来,并带来总额高达1471亿令吉的国内消费。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