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希盟成也巫统,败也巫统/谢诗坚

在2016当土著团结党成立并保持其种族性的特征时,我就形容这将可能形成“巫统第二”。

我之所以未即下定论,是因为土团党能不能长大是一个问题,也无从想象它能取代巫统的可能性。因为很多人都相信在1946年成立的巫统是政坛的不倒翁,也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可以击败它。



例如在1951年脱离巫统的创党人拿督翁自组“马来亚独立党”,准备和巫统打对台而败下阵来(1952年隆市选举);即使马来亚独立党后来易名为“国家党”(1954年),也在1955年的普选中被打得落花流水,全军覆没。

这就意味着巫统才是马来人的核心组织,而不是拿督翁;尤其是马来亚于1957年取得独立后,巫统的声望更是如日中天。

在1969年大选后虽不幸发生“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但局面很快受到控制,而且在七十年代巫统拉拢了伊斯兰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及人联党在不同的州属组成联合政府;更在1974年达成马中建交,而在大选年时组成“国阵”,收编了主要反对党,进一步巩固了巫统的势力。

这也是为什么马哈迪在1969年被东姑开除出巫统后没有加入伊斯兰党,因为他正等待重返巫统。

当1972年时机成熟时,他写信给敦拉萨(1970年拜相,也成为巫统主席),有解释为什么要重入巫统,因为他仍然相信党的政策和斗争。



与马哈迪有同样思维的是安华。他原本在七十年代初期成立“回教青年复兴运动”(ABIM),立场较偏向伊斯兰党,但他始终未承诺加入伊党成为领导人,而是以加入巫统作为目标。当马哈迪在1981年成为首相兼巫统主席时,安华与他见面表达加入巫统的期望。

马哈迪在回忆录中说:“安华加入巫统对他本身是有利的,因为在巫统党外,他根本不可能在政治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他极可能会永远困作反对党中而郁郁不得志。这并不是安华想要的。”

因此,从马哈迪到安华也证诸了有意从政的马来人,加入巫统才有机会在官场上大展身手。毕竟巫统已被塑造成马来人心中不落的“圣殿”,只有它可以排斥人,而人是不能排斥巫统的。

正因为这样,巫统在招收党员时十分容易,党员人数也已经超过300万名,人数之多使到党员争相建立地盘。

在拿督翁之后,又有东姑拉沙里的失败(1990年组成46精神党结合反对党硬撼国阵),使到要推翻巫统的政党和人士都心灰意冷。

马安联手带巫统去“荷兰”

就拿安华在1998年被马哈迪革职后卷起的“烈火莫熄”运动来说,他只能在1999年的大选扶起伊斯兰党,而不是他自己创办的国民公正党;伊斯兰党借安华效应,拿下两个州(吉兰丹和登嘉楼)的执政权,又首次在国会拥有27个国席。马哈迪说,那一年的大选,巫统失掉30%的马来人票,但因华人支持国阵,马哈迪领导下的巫统又稳如泰山。

不过,与马哈迪一样倔强的安华也是不认输的,他在2008年的大选又策划新的战略,矢言要拿下5个州政权,也决心要给国阵迎头痛击。

虽然马哈迪已退休,暂不问国事,但他依然关注安华卷起的政治海浪。

结果是马哈迪看傻了眼,安华也在那一年成为“民联”的共主。在这种情况下,马哈迪促请阿都拉辞职,认为他领导无方,才使到国阵根基动摇。由此可见,爱巫统之心是存在的。

在多方压力下,阿都拉下台(2009年),换上纳吉拜相;此时的马哈迪又重回巫统。讵料在2015年,纳吉革除慕尤丁、慕克力和沙菲宜的党官职后,刺痛了马哈迪的内心深处;再加上爆发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丑闻,加剧了马哈迪对纳吉政权的反感,总是想尽方法要把“皇帝”拉下马。他说过不是憎恨巫统,而是反对纳吉的贪污政府。结果,巫统发生了兵败的悲剧。

既然马哈迪与安华(安华也曾希望重返巫统,但阿都拉及纳吉对他关上了大门)不是要打死巫统,而是要打倒纳吉,也就发生了马安破天荒再次合作,讵料也把巫统带去“荷兰”,确是始料未及。

虽然我们知悉巫统与土团党近期有互动,但断定不会有40人加入土团党,但20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对千疮百孔的巫统可谓是雪上加霜,要重整也似乎又失去了斗志与方向。

若巫统议员被土团党一个个收复,那土团党也就成为巫统第二了。难怪土团党吉隆坡斯蒂亚旺沙区会在这个时候通过提案,建议敦马任满5年任期,这无形中是往安华脸上刮了一巴掌。安华这边也是要抓住巫统议员的心。就不知新一轮的斗争又悄然起事了?

政治的变幻无穷,正好说明了:当巫统不败时,反对党闹分裂(2015年伊党与行动党断交,民联解散);当巫统失败时,反对党又有新危机(巫统议员过档土团党,引起热议)。也许希盟成也巫统,败也巫统。

反应

 

言论

民声反映不满思变/陈金阙

笔者妄自菲薄,对两线制广加解释,还好没有惹来读者谩骂。

不相信笔者的读者,其实也不必浪费时间在反驳笔者,因为,真相是越辩越明的,而且,真相往往是很不中听,不堪入耳,看看华社目前的情况,大家应该有所警觉。

打从希望联盟执政以来,民主行动党似乎成了华人的浮木,大家齐心协力抱着这根浮木,不让它沉下去。

华人对巫统仍反感

只是,人满为患,浮木的浮力是否经得起500万华人的重量,有待斟酌。这时候,如果对它有什么微言,只会引来大家仇视的目光。

不过说来有趣,近来民心开始思变。我既然推荐国阵,当然会看看人民的反应。

老实说,华人对巫统还是很反感,尤其是出现像阿克马这样的“党要”。

但是,自从团结政府,尤其是行动党呼吁人民投票给巫统候选人,华人在“贪污”和给予支持的两者之间,似乎出现了选择性正义。

既然可以投给巫统,是不是代表选择了容纳“贪污”呢?大家大可不必自责,制造选择性正义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所支持的“领袖”。他们为了选票,美言为更好的未来,让大家觉得,这样选择是没有错的。

政治的哲学,是生存,不是黑白分明,一加一等于二,我们必须明白这个道理。

说到巫统,当然要说一说马华。说到马华,当然要说到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在行动党“反客为主”之后,魏家祥成了行动党最头疼的假想敌。

根据一位专栏分析员的说法,魏家祥在华人这边还是吃力不讨好,不过,印象正在改善中。但是,在马来社会里,马来人似乎越来越支持他的言论。这位语气不卑不亢,能操流利马来语的政治名宿,虽然在团结政府阵营,但是对于政治时弊却不吝发言,言中有物,常常说出人民的心声,得到民间的好感。

笔者对马来社会缺少研究,不敢乱下断言,不过,像魏家祥这种能够引经据典论政,而且没有无的放矢的,应该是政敌最为顾忌的人物。

批评政府为纠正政府

还有一位评论家,说的更是让人深思。他说,人民批评政府,目的是为了纠正政府,而非与政府为敌。

以前马华当家,我们批评马华,民政当家,我们批评民政,那么现在行动党当家,我们批评行动党,有什么错了?

当马华民政解决不了民生,我们不断的批评,甚至用选票惩罚他们,我们不觉得不对呀?这回到了行动党,我们就不敢批评了吗?

因为没有行动党,就会成为回教国了吗?那么,行动党去制衡伊斯兰党。为什么还要把败军之将的马华当成最大的政敌呢?

此外,巫统不是频频对行动党开炮吗?为什么行动党可以包容巫统或巫青,却要魏家祥“静静”,不然就建议将他移去反对党的席位呢?

重要的是,魏家祥是不是没有理由的乱喊,还是将华社或华教面对的问题揭发出来。

行动党既然当上了马华以前的角色,前车之鉴,如果不做出改变或比马华做得更好,那么,被华社批评,那是难以避免的。

近来货柜倒压毙一位年轻女司机的案件,我们看到人民在社交媒体痛骂交通部长陆兆福的视频,显然和之前大家就轻快铁故障事件,对陆兆福展现的容忍和以前魏家祥当交通部长时的痛骂,是极大反差的。

如果行动党对下一届大选还要保持99%的华裔支持率,那么,现在检讨,还是来得及的。切莫到时你们才问:华裔,你们到底要什么?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