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花费两极端/陈天文

经济无大事,本期继续说说个人财务规划的故事。

有位女性友人,早年是家庭主妇,复出工作了3年,月薪不到2000令吉,年薪大概2万,但是近几年,每年要花1万多令吉旅游欧洲。



一个人努力工作两百多天,当中一百多天的工资,12天旅游花光。

值不值得花这钱,见仁见智。

另一女性友人,家庭经济很不错,是富太,不出国观光旅游,认为舒舒服服在家看旅游节目,不奔波不劳累,享受凉爽的冷气,不花钱,是顶尖的选择。

其实,该如何过日子,才算不枉此生?

有人认为该活在当下,及时行乐,钱花光光,颜面有光;有人认为该多存点钱,为自己、为家人,甚至要规划财富传承,富贵几代人。



另一极端故事

另一认识的友人,投资很有眼光,在1990年,大马第一家私人墓园开始发售墓地时,他一口气买了10个段落,一段落当时大约1000令吉,今时今日价值大约5万令吉。其实,我当时也认为升值很有潜能,但碍于家里一些传统观念,也怕他人说我赚这不该赚的钱,放弃了购买的念头。

当时,他穿的是十多年的衣服,驾着旧车,更有一辆二十多年的摩托车作工作用途。

他如今有店屋、有排屋、有组屋、有公寓,单位数量应该是双位数,家财丰厚,还是老爷摩托车趴趴走。

最近两三年他脚关节有问题,移动困难,却一直不见他情况好转。

听闻他嫌手术费昂贵,要耗1万令吉。他上网搜寻了资料,知道植入关节的是塑胶成品,几十令吉价格而已,要花大钱医疗治理,不愿意。

一种米养百样人,对财富、花费,众人有各式各样的看法,百花齐放。

很多人流传的话,人在天堂,钱在银行,这是极端。

另一极端是钱花光光,时辰未到。

所以,合理的理财概念,该推广。

花费跟比例走,中庸不极端。收入10至20%供储蓄及投资;30至40%供贷款清还;10%收入供保障开销;另三成至五成供其他开销。

理财像煮菜,太多盐或太少盐,味道都走调。猛下盐或不下盐的菜肴,没几个人能咽下肚子。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信贷文化+消费主义 催生更多年轻“负翁”

独家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4日讯)信贷文化与消费主义夹击,加剧年轻人理财危机!

专家指早在X世代,消费主义就已开始盛行,储蓄文化却逐渐退化,再加上2011年后流行“你只活一次”(YOLO)理念,许多人受到鼓励即时享受,从而忽视了财务规划的必要性。

面对财务问题的群体通常因入不敷出或无法储蓄,以致不得不依赖借贷来维持生活,他们甚至面临破产风险。

有专家向《南洋商报》说,年轻人常常被各种商品和服务广告所吸引,从而忽视了长远规划和财务稳定的重要性。例如一些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营销常常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并通过折扣和促销活动刺激消费。

面对这些诱惑,不少年轻人把理财考量抛之脑后,导致过度消费,难以积累财富。

国库控股研究院就有数据显示,大马55%年轻人正面临偿还现有债务和贷款的困境,这主要由3个因素引发:过度债务积累、低工资水平和财务知识匮乏。3因素形成恶性循环,这必须正视和解决,否则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带来挑战……。

学习理财·理性消费

改变金钱观摆脱负债

信贷文化和消费主义对年轻人的财务状况造成明显的影响,如一些在线贷款平台仅通过简单的身分验证就能发放贷款,诱导年轻人轻易借钱或提前消费。

大马财务规划协会(FPAM)总执行长李琳乐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指出,相信一些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受环境所影响,无论是父母、教师、朋友或成年后接触的对象,都塑造了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此外,国家高等教育基金(PTPTN)设立的初衷是帮助学生获得高薪工作,但也被认为在无形中给一些人带来了财务压力。

根据Statista.com的数据,2023年15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达12.55%。许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不仅要面对就业压力,还需偿还国家高等教育基金贷款。

Y世代寻专业咨询增加

那些具有良好财务意识的年轻人会努力还款,但信贷文化和消费主义的影响往往使更多人陷入“先买后付”(BNPL)的债务陷阱。

无论如何,李琳乐指消费者对财务规划的重视度和付费寻求专业咨询的现象已有所提高。根据2023年的调查显示,这个比例在Y世代(1981至1996年出生)中已增长至83%。

她说,2015年的首次调查指当时仅有38%的消费者(主要是18至34岁的年轻人)愿意付费寻求理财规划咨询服务。

“根据金融规划标准委员会(FPSB)和大马财务规划协会的调查,2015年只有38%的消费者(主要为18至34岁)愿意为理财规划服务付费,而这一数字如今有了显著增长。”

她相信,这群体因为更清楚地知道专业理财规划的重要性,了解到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财务目标,“金融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更重要的是改变年轻人对金钱的态度和关系。”

金融知识及行为管理双管齐下

李琳乐指出,仅提供金融知识课程不足以解决负债问题。她劝告年轻人要自助,并且在个人财务上保持自律。

“设定财务目标并规划适当的奖励,能够激励年轻人迈向财务稳定和增长。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年轻人的财务教育,从小培养储蓄和理性消费的习惯。”

她建议从财务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理解年轻人的财务行为,并鼓励他们向理财规划师寻求帮助。

“我曾建议政府为雇佣理财规划师的纳税人提供税务减免,这不仅能帮助年轻人,也能让家长更具财务智慧,从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理财榜样。”

至于报穷局数据显示,2022年青年破产人数为770人,2023年则减少至727人(下降约6%),李琳乐认为帮助年轻人奠定财务与行为基础是应对这一问题的关键。

“金融知识与行为管理双管齐下,再加上社会的系统性支持,才能真正帮助年轻一代摆脱债务困境,迈向财务自由。”

先买后付诱导过度消费

马来亚大学经济学院高级讲师吴林泰博士认为,信贷文化与消费主义的兴起是影响年轻人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网络借贷平台和电子商务的普及致使年轻人过度消费,债务问题愈发严峻。

他说,近年来“先买后付”这类网络平台不断兴起,通过“零利率”“分期免息”等宣传手段吸引年轻消费者。

“这种方式简化了流程,却让年轻人对借贷风险的警惕性降低。”

吴林泰提到,电子商务平台的促销活动也助长了消费文化,例如2023年Shopee的“12·12”促销单日售出超过2亿件商品,Lazada的“11·11”促销期间销售额则增长45%。

他说,社交媒体上的炫耀性消费现象使问题加剧,让年轻人陷入“用未来钱满足当下需求”的循环心理。即时满足和攀比心理让不少年轻人选择借更多贷款偿还旧债,从而陷入“债务雪球”的恶性循环。

50:30:20理财法

吴林泰建议年轻人采用“50:30:20”规则,即将收入的50%用于生活开销、30%用于自由消费及20%用于储蓄和投资。

“应优先清偿高息债务,减少信用卡和短期贷款,避免债务增加。要培养储蓄习惯并尝试低风险投资,如指数基金或定期存款以实现长期财富增长。

“消费时要区分‘需要’与‘想要’,避免冲动购物或受促销广告影响购买不必要的商品。同时,提升财务知识是关键,年轻人要学习贷款、投资和预算管理的基本技能,养成理性消费习惯,避免因促销广告或同龄人压力而盲目消费。”

在社会层面,他指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协作,提供针对年轻人的财务教育课程,并加强对网络借贷平台和电商促销活动的监管。

政府也可推出青年债务援助计划,为陷入债务危机的年轻人提供低息贷款或无息债务重组方案,并通过税收优惠鼓励储蓄和投资。金融机构也可设计更多教育金融产品,如“财务健康评估工具”来帮助年轻人改善财务状况。

吴林泰表示,信贷文化和消费主义虽让年轻人面临较大的财务挑战,但通过个人努力和社会支持,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他呼吁社会各界营造“重储蓄、轻负债”的文化氛围,引导年轻人重视财务自由和长期规划的重要,通过个人自律与社会集体行动,帮助年轻一代摆脱“负债人生”,迈向更稳定的未来。

网贷平台应加强审核

马来西亚信贷资料局(CBM)首席企业官李楚儿指出,网络借贷平台有必要加强借款人资质的审核和评估,确保借贷产品的透明性,让消费者清楚了解借款条款、利率和还款风险。  

她表示,部分金融机构提供极为宽松的贷款条件,使年轻人能轻松获得几百令吉甚至更高额度的贷款,许多网络借贷平台仅通过简单的身分验证即可发放贷款。

这种低门槛和快速审批的信贷文化使年轻人容易借款,甚至导致他们产生“轻松借、快速消费”的观念,借款超出偿还能力。虽然短期内能满足消费需求,但随着利息和债务的滚动,年轻人很难脱离负债困境。

“这些放贷平台提供贷款时通常是不会出现在借款人的财务报告,导致各种信贷机构不能深入审查和记录,尤其是对还款能力的评估不够严格,这种‘过度放贷’的行为使得年轻人容易陷入债务困境。”

打击高利贷

李楚儿强调,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高利贷和非法借贷行为的打击,防止金融机构通过营销诱导年轻人陷入过度借贷的困境。她也呼吁信贷机构提交贸易信用参考,以帮助非银行金融产品更好地评估信用风险。  

她希望政府和企业通过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资、改善劳动市场机会及提高基本薪资等方式,帮助低收入年轻人改善生活水平,缓解经济压力。同时,加强金融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需要在学校、企业和社会媒体中加强金融教育,让年轻人学会管理个人财务,避免债务风险,并深入了解信贷产品的特点和潜在风险。”  

制定合理还贷计划

陷入债务困境的年轻人,要如何走出“负债人生”?  

李楚儿建议,要先明确自身债务情况,列出所有负债额度、利率和还款金额,制定合理的偿还计划,优先偿还高利贷,并避免再次借贷。

“遇到财务困难时,他们可向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AKPK)寻求帮助。”

她还强调,年轻人需要培养理性消费习惯,将储蓄和投资放在首位,而非追求短期消费满足。她建议记账并定期监控收支情况,规划长期财务目标。  

“学习理财知识也很重要,了解资产管理、股票、基金和保险等金融工具,可以帮助年轻人作出更明智的财务决策,避免因缺乏财务知识而陷入债务危机。”

许多年轻人倾向通过自由职业或零工增加收入,然而这种工作模式的自由性也伴随着收入不稳定和消费诱惑的挑战。  

零工收入不稳定

李楚儿指出,这不仅是我国的现象,中国和其他国家也有类似趋势。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从事网络上的短期“快餐式”工作,这类工作虽然弹性,但往往缺乏稳定性,导致收入波动较大,且缺乏长期规划。

她说,电子产品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也加剧了消费主义,尤其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带来了大量消费诱惑,年轻人容易受到“网红效应”和“超前消费”的影响,频繁进行不必要的消费。

“借贷成为解决消费欲望的短期手段,这种过度消费不仅导致即时的债务积累,也影响他们未来的财务状况。”

网络便利易犯冲动决策

特许注册财务规划师萧伊妗提到,尽管已有议员提出加强对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的建议,但目前尚未见到切实有效的控制方案。

她指网络平台的兴起和消费主义盛行,使年轻人面临日益严重的财务危机。网络平台的便捷虽然让借贷变得简单,但也让申请者更容易作出冲动决策,从而引发债务问题。

“如今几乎所有事情都可在线上完成,申请越方便,考虑的时间就越短,这种情况下产生债务问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她坦言在消费主义文化盛行下,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即时的物质享受。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的海量广告让消费者更难抵挡消费诱惑,这进一步加剧了借贷问题。

“如果网络借贷平台得不到有效监管,借贷问题只会变得愈加严重。”

更多人求助理财规划师

随着物价高涨,也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寻求理财规划服务,尤其是那些处于财务危机边缘的人士。  

萧伊妗指出,这些人通常因入不敷出或缺乏储蓄而不得不依赖借贷来维持生活,甚至面临破产风险。  

她建议,年轻人应通过明确的预算来平衡收入与支出。

“例如,可以采用‘1:2:3:4’的预算分配法则:40%用于日常消费,30%用于短期目标,20%用于长期目标(如退休金或教育基金),10%用于自我提升或慈善捐助。制定预算后,需定期审视是否出现超支并及时调整。

“在消费时,应学会区分‘需要’与‘想要’,不被即时欲望支配。在逐步实现小目标后,再追求更大的财务目标,例如实现投资生涯的长期增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