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眼不盲心盲/章龙炎

最近看到一篇评论,内容大概是指国家教育体系里应该从小鼓励孩子参与辩论,不要限制孩子的言论;反之,要告诉孩子要有捍卫自己观点的自信,指出别人错误的勇气,以及坦然面对错误的雅量,从错误中学习的谦卑。

这种教育观,看似有道理,却是似是而非。我们要了解,知识浩瀚无涯,即使你天纵英才,后天再穷一生之力,也无法在每一个知识领域都有所长。如此一来,在缺乏有关知识的支撑,你能自信的捍卫本身的观点?讲到这里,你就不得不佩服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也!”



这是在知识海洋前表现勇气、雅量与谦卑的前提。有了这一点“自知之明”,我们才可能会有动力继续求知,从无知到有知,而不会轻易地把知识与观点混为一谈,或者跌入以观点取代知识的陷阱。

政治人物非常聪明

毕竟,世界上看来没有一个课题只能有一个观点。大家在知识海洋里,往往只能像瞎子摸象。我们或许会觉得瞎子摸到大象的某一部分,但对大象长得如何都各自坚持己见,非常有自信的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觉得可笑。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普通老百姓与寓言故事里的瞎子看来没有什么两样——差别在于即使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瞎子,但比瞎子更加严重的应该是心盲了。

很多人说政治人物笨,我却认为政治人物是非常聪明的;不聪明的政治人物,早早就在政坛上消失。



现在比较聪明的政治人物,成功之处一再重复几个简单的观点,让支持者心盲,非常有信心的认为他们凭着这几道板斧,在加上言论自由的庇护下,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完成救国救民的千秋大业。这几道板斧包括了消费税、26亿令吉政治献金,还有一马发展公司等。

三人成虎曾参杀人

这一方面,国会反对党的盟友是人才辈出。他们靠的就是不断的舞弄这几道板斧,人气居高不下。三人成虎与曾参杀人的故事不断重演,只是现在可用言论自由或表达自由做挡箭牌,三人成虎与曾参杀人的故事,不能取得道德启迪作用;相反的,让人相信街上有老虎、曾参确是杀了人的人,却成为英雄似的人物。

他们不断重复这样的观点,老虎的确在街上出现,我有没有亲眼看到不是关键,但是大家都这么说,一定是对的。你说没有老虎,一定是给老虎精迷惑了。我的观点是,这曾参就是那个曾参,连他妈妈也相信了,你怎么可以不信?

这就是观点取代知识及逻辑思考的典型表现。知识与逻辑思考不重要,有没有事实根据更加不重要,最关键的是观点的政治正确。我们的社会,很多人是眼不盲心盲,这才是迫切需要搭救的。从这一点来看,我相信我国教育的确是出了问题——这当然还包括民办学校教育。

反应

 

言论

由疫情催动的教育革新/林煌达

面对冠病影响,结合了互联网与智能教学的线上学习,似乎已在“老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的前提上,成为了人们推崇的“教育新常态”。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电脑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善原有的教学方法及教育环境;然而,此种做法也间接导致了传统学校和教师的角色,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及挑战。



学校作为一个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长期以来以传授符合国家与社会发展目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任。许多现代的学校其实是早期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并以培训工厂员工所需的工作技能为主,甚至向精英阶层传授管理政府、企业与军队的知识与学问。

如今,这种应工业需求而生的被动教学模式已显落后,也不适用于21世纪强调自主学习的大环境。因此,不论是教育结构、教学模式或学习技术,全球的教学资源及教师角色,都无可避免地面临着多样化及颠覆性的革新。

此外,身为教学的主体与中心,教师亦须在不影响教育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情况下,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善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本位的教学功能,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师生身分重叠模糊



时至今日,教育的核心已从“教”转移至“学”,课堂的目标也不再是老师的教学进度,而是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台湾著名作家严长寿曾说,我们应该从未来的眼光审视现在,而非用过去的经验框限未来。

对此,我们不难预测,今后“教师”与“学生”的身分将经常重叠,而日渐变得模糊;“学校”也将成为一个求学的地方,转型为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话虽如此,教育不应因科技的进步而变质,其传承知识、启蒙创新、立德树人的本质更不能够因为新技术的介入而被抹去。

教育不能仅着眼于现在,而是必须放眼到宏观的未来。面对新科技带来的各类冲击,有些教师是表现得不知所措,有者则固守权威,其中自然也不乏过于看重技术的更新,而漠视了人文素养的教育工作者。

有道是,培养人才靠教育,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则在于教师。而今,在以“创新学习”作为新理念的教学环境中,如何高效地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及改变现代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诚然也是教育界中的重大议题。

换个角度来看,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除了可被视作推动教育改革的契机之外,或许也是某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即让一众教师重新审视往日教学方法的同时,亦能为旧的教育观注入新血、赋予新内涵,并用以栽培适应时代发展的栋梁之才。

互学新知为后代谋福祉

适逢今年我国教师节的主题为“为知识学习,塑造下一代”(Berguru Demi Ilmu, Bina Generasi Baharu),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之理,在居家抗疫期间可谓比以往更具启发性。

有鉴于此,教师应时刻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及深化对教育的理解与认知,并借此引导学生树立相应的自主学习方法、策略及观念,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互学新知,踏实地通过教育为我们的下一代谋求福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