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贸长:跨国企业设区域枢纽
向泰取经振兴汽车业

各国代表在东盟经济部长会议(AEM)开始前,紧握彼此以展现团结精神,左四为慕斯达法。

(曼谷3日讯)国家贸易及工业部长拿督斯里慕斯达法提出,我国准备向泰国学习,如何让本地汽车领域蓬勃发展,更呼吁大马业者必须积极关注泰国汽车业发展。

慕斯达法说,大马必须密切关注泰国的汽车领域,因为泰国成功让该国成为许多跨国汽车公司在本区域的中心。



他直言,大马必须虚心学习任何有益本地经济的事宜,即使是该国的经济不比大马。

他日前在泰国与大马商家和专业人士共进晚餐时说,“泰国拥有区域内最蓬勃的汽车领域,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各种诀窍。”

泰国目前是东盟区域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许多来自日本和美国的汽车公司都选择在此落户,而泰国汽车领域超过50%的生产量是用作出口事宜,同时有许多企业选择在这里生产节能汽车。

根据《大马前锋报》,慕斯达法指东盟国家之间更强的衔接让盟国之间能够审查彼此的表现,并相互学习。

慕斯达法也说,除了汽车领域之外,大马也观察泰国作为旅游胜地的地位,及旅游业对该国经济的贡献。



“旅游业是个对经济带来直接影响的领域。当旅客抵达的时候,他们会在各项事上消费,包括住宿、食物,这直接为本地商家带来收入。”

 

ADVERTISEMENT

 
 

 

反应

 

灼见

【灼见】一路狂奔的中国车企/霍咏强

中国汽车在过去半年成为全球经济贸易的关键议题:

(一)中国汽车出口上升量超越日本成全球首位,2023年出口近500万部;(二)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三)美国对华电动车关税由25%提高至100%;(四)美国参议院财委会调查德国宝马汽车使用中国配件;(五)欧盟就中国新能源汽车征收附加关税,最高达38.1%

然后,有评论指出多达10多万中国汽车停放在外国海关停车场?只因为争取补贴而出口造假?新能源汽车供应已经过剩?已经卖不动了?还是刚好相反,知道关税要提高了,当地经销商立即增加购货量,避免受额外关税影响?事实似乎更靠近后者。

欧洲车企反应激烈

还有另一些数据间接解决了这些疑问:

中国出口的500万辆汽车当中只有120万属于新能源汽车,仅占中国制新能源汽车的15%,比例远低于德国和日本,当中还包括美国特斯拉约40万辆。

根据追踪亚洲国家汽车市场的Dunne Insights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总销量约2500万辆,并致力推动汽车出口。去年向逾百个国家输出汽车,然而,中国品牌汽车出口美国和加拿大却是所有出口地区中比例最少的,数字甚至可以略过不提。

另一个同堪玩味的情况是在欧美对中国汽车征收高额关税时,反应最激烈的是欧洲汽车企业,包括福士伟根和宝马等。

一方面,他们当然忧虑中国会做出对等反击,对欧洲汽车做出同样的额外关税,而这种情况除了有即时的经济影响外,更重要的价格差距拉大,产量降低无法维护生产线的提升时,反而令欧洲汽车在往后日子完全无法和中国汽车竞争。

关税摧毁美国汽车

对美国车企,情况更特殊,他们更怀疑关税正是摧毁美国汽车的元凶。克莱斯勒前主管罗素表示,从历史说明了关税的危险,正如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可能是针对中国,但它提高美国汽车制造商的生产成本,从而损害的利益,关税的确是砸了自己脚的石头。

在周黎安的《转型中的地方政府》,他形容中国经济为就如同一辆在高速公路上飞速奔跑的旧车,西方人作为局外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么旧的车还能够一路高速行驶,认为里面一定有神秘装置;而坐在车内的中国人,发现满车的装置简陋不堪,心里也禁不住老犯嘀咕:这么旧的车为什么还能够一路狂奔?

最近比亚迪(BYD)推出的新汽车,放出“开创油耗2时代”的宣传标语。发布会上,主席王传福揭晓了10万人民币左右的秦L和海豹06 DM-i两辆插电混能(Plug-in hybrid)的新车,燃油耗低至仅每百公里2.9升,满油满电下能走逾2000公里,虽然为了长里程加大油箱、为了“2”油耗标语、用上较旧的NEDC标准,被其他中国同业讥为“出老千”,但这确实是目前为止无可争议的全球最低油耗了。

在发布会上还出现另一组数字更令人意外,目前在中国,每卖出4辆插混车就有3辆属中国制,而且单单比亚迪的插混汽车销售达逾360万辆。

中国车企赶上日本

谁都知道混能汽车(Hybrid)是日本的皇牌产品,为何在无声无息间被中国赶上了?

丰田汽车是全球混合动力鼻祖,早在1997年就推出畅销全球的Pirus,彼时根本没有中国汽车业,但日系车企建立很高的壁垒,中国车企无法在日本基础上创新,只能另寻他法,既然更懂电池,于是倒过来以电为主、以油为辅的插混技术,悄然赶上了日本 。

或许对这种变化更准确的形容,是中国汽车并未对欧美市场构成威胁,但是中国汽车品牌出现了强大的颠覆市场能力,将汽车业的变化,推向更靠近通讯产品市场,也就是说除了超强产品如苹果、三星以外,其他所有品牌的底子都是中国。

如果汽车业除了特斯拉、马赛地、福士伟根外,其他几十个品牌都是“中国制造”,又会如何?

于是,在“恐华”心态蔓延下,就演变成企业制裁、科技脱钩,通过粗暴的关税和极端的科技限制行动,控制所谓国家利益?

无论如何,汽车和芯片行业,会成为连场贸易战的主战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