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数据与实情大不同/李治宏

农历新年期间和老同学共进午餐,席间问起他的工作情况,他说,工作越来越难做,因为账越来越难收,还苦笑称:“我像个阿窿(大耳窿),但没有杀人放火”。

这下我可好奇了,因为他明明是从事会计,怎会干起收账的工作? 只见他不慌不忙的说道:“我们会计有分成付账和收账。我以前是负责付账的,所以你问我公司办公室的租金多少,我最清楚,但现在我就不清楚了。”



“我现在转去负责收账了。我只知道,现在外面行情(经济)不好,加上货运业的竞争很大,单是雪隆一带就至少有3000多间大大小小的货运或相关同业,顾客除了找收费最低的业者,也爱拖账,甚至有客户去年8月的账拖到现在都还没还……”。

民间感受最深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市场上的行情如何,做生意的、在职场上打拼的最清楚。

但偏偏,官方的经济数据,往往与商界、民间感受到的大不相同。

就以上周刚出炉的大马去年第四季及全年经济增长数据来说,国家银行宣布,我国去年末季经济增长达4.5%,全年也成功保住5%增幅,优于市场预期。 早前,路透社调查预估,我国末季GDP增长料放缓至4.3%,全年GDP预测则为4.9%。



推高去年末季整体经济增长,主要是服务业及制造业这两大支柱,这两大领域去年末季分别按年增长5%,第三季则各为4.4及4.8%。而撑托起服务业的,主要是私人消费走强。

令吉自去年下半年起大幅贬值,促使国人纷纷选择国内旅游,相信是私人消费扬升的其中一个主因。

不过,随着令吉汇率近期已有所反弹,这股有利私人消费的态势能否保温,看来是很大疑问。

消费市场真正考验才开始

此外,笔者认为,每年第四季都有年终佳节消费旺季的正面效应来粉饰场面,第一季则有农历新年的买气来加持。

但过了第一季,才是市场消费和整体经济迎来真正考验的开始。

以目前市场上的实际情况,以及政府近期施政上的种种问题来看,再加上外围的阴霾笼罩,今年大马经济预料会比去年差,并从第二季的各项数据开始反映出来。

加上政府早前的一些政策或措施,如引进外劳的政策朝令夕改,以及大幅调高外劳人头税加重工商界的负担,对工商界及整体经济带来困扰,都会牵绊接下来的经济表现。

本周初相继出炉的两项数据,更突显了国人对政府施政信心下跌及对国家失去信心的趋势。

其中,爱德曼(Edelman)2016年信任调查显示,因涉嫌贪污、言论自由及国有企业管理不当及欠缺透明度等指控,大马政府信誉受巨大打击,一般民众(general public)对政府信任度跌7%至39%,知情公众(informed public)对政府信任度下滑11%至34%。

此外,雇员公积金局透露,过去两年分别有1787名及2206名公积金局会员移民,而分别撤走了总额9900万及1亿3460万令吉的公积金存款。

移民人数增

虽然有关金额并不显著,公积金局也自认对该局的整体影响不大,但虽然该局没进一步透露详情,但却是不可忽视的现象。

为何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人移民?除了“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外在因素,越来越多国人因为当局施政表现、政策偏差、社会公义等因素,而对国家失去信心,选择放弃自己的祖国,远走高飞。

即将卸任的国家银行总裁洁蒂说,大部分大马人信任与敬重国行,并在每次国家面对挑战时,将国行视为“定海神针”,协助维持国家的稳定。

只是当洁蒂退位后,其接班人能否继续给予国人这样的信心? 当局必须正视这些问题,而非一味的否认,是时候对症下药,否则等轻舟已过万重山时,一切为时太晚。

反应

 

名家专栏

国外好使国内便宜?/胡逸山博士

美国候任(与前任)总统特朗普近日大放矢言,其中就提到假如一些国度尝试以其他货币来取代美元作为国际上最为通用的交易货币的话,那么他将捧出关税大棒,对彼等出口至美国的商品施以100%的关税。

我之前曾详细谈到,为何特朗普上台后,虽然在美国权力分治体系下,可能未能全盘操控美国的货币政策(如形同其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就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但起码在整体上会寻求偏低的美元币值,以便促使美国制造的商品在国际上更具有出口竞争力,来完成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愿。

那为何特朗普一方面不介意美元币值的走低,但另一方面又那么介意美元是否维持作为国际上主要交易货币的独特地位呢?这主要是这两者之间,其实并无经济逻辑上的冲突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这得从何说起呢?可能先从本地社会说起吧。大家在本地社会生活里,坦白说通常对马币币值的高低走向,有着在社会心理学上所谓的认知偏颇。

当马币走高时,我们一片欣喜若狂,尤其是如当下般年底学校放假,大家携老扶幼到外国度假时,马币得以兑换更多的当地货币,花起来当然也就更为得心应手了,譬如得以血拼更多的当地商品等。

即便没有出国旅游或送孩子到外国念书(也就必须兑换马币来缴付彼等的学费和生活费),更高币值的马币也意味着进口到本地的商品会显得更为便宜(相同数额的马币得以进口更多商品)。

经济社会微妙偏颇

有钱人买时装、香水等奢侈品会更便宜,但连中低收入群体者购买一般的日常用品、食物等也会更为便宜,因为在本地许多这些商品也是进口的。

所以大家在社会经济认知上,都有一个微妙的偏颇,认为马币币值高就很好,政府就显得有“做事”,有把马币币值往高处推。

反之,如果马币走低,出国旅游时的花费就更高了,孩子的外国学费与生活费也就更高,搞不好还要好像当年家长自身在外国念书时般,到当地唐人街的华人餐厅打工、洗碗碟、抛大镬、捧餐送外卖等,我见犹怜,令从小宝贝爱儿爱女的家长们心疼不已。

家长们心想新一代的海外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可能还不如旧一代,而那都是马币低迷所闯出的祸,那当然义愤填膺,大骂政府无能了。

即便未能负担得起孩子出国念书,甚至也没能出国度假的中低收入群体们,也必须忍受马币低迷所带来的主要依靠进口的必需品的价格的相应上涨,当然也是怨声载道,迁怒于政府为何不设法把马币币值提高了。

急功近利主流文化

在如此的一片马币币值高企好、低迷坏的认知偏颇狂热里,合理马币币值走低的优势,是很难被本地主流社会所欣赏的。

如更低的马币,理论上是能帮助本地的出口商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更能卖出去,如此也就更能带动本地的主要还是依靠出口的经济动力的。

当然,极为讽刺的是,撇开高科技产品不说,本地出口虽多,但进口也很多,甚至更多。而低企的马币,虽然会导致进口商品更为昂贵,但也就变相地鼓励本地必须更为迈向自给自足的经济韧性,自己做来自己用,就无需依赖进口了。

但在本地一片急功近利的主流文化思维下,什么长期竞争力、韧性等通常都抛在脑后,而要马上看到“出国钱好使,本地物价低”的成绩了。以后再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