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独家】新春餐会不减菜鼓励打包
光盘尚未成功 华社仍需努力

佳节庆宴或团拜活动免不了大排筵席。

(吉隆坡21日讯)我国每天都有上万吨的剩余食物,尤其是佳节期间更是过剩,华社团体坦言为庆祝传统佳节及请客的体面,光盘运动仍未在团拜、晚宴上取得突破,因此鼓励工作不能停歇。

一般的宴会桌上的食物有多达30%会浪费,农历新年期间仍有华团不忘响应,华社大力推动的光盘运动,在宴会准备多个饭盒,让宾客把吃不完的食物带回家,从中鼓励不浪费食物的美德。



传统会庆推行环保,以免浪费食物的举措至今已迈入第4年,受本报询访的华团坦言,所谓的光盘运动,目前仍停留在培养大家吃不完“打包回家”的习惯。

他们说,历年来餐宴的10道菜都有浪费的情况,而这些多剩的食物依然可以食用,其实响应守时和光盘行动,经过探讨后,最实际有效方式,就是减少宴席菜式,惟传统庆宴碍于请客体面,因此一直未见有突破。

不过,他们提到,光盘运动的鼓励推展工作不能因此停歇,毕竟吃不完的食物带回家,仍是最简单有效的环保的做法,以为新生家庭灌输正确的剩余食物不应浪费的观念。

华社大力推动的光盘运动,在宴会准备多个饭盒,让宾客把吃不完的食物带回家。

备饭盒方便打包——雪隆安溪会馆青年团团长●林立杰

响应光盘运动至今已有4年,会馆在新春团拜宴会,每张桌席都有准备5个饭盒,今年团拜共用了615个饭盒,好让宾客把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带回享用,避免食物浪费。



能做到准时开席

宴会准时开始,且有响应环保的情况至今仍不普遍,仍然有进步的空间,而雪隆安溪会馆新春团拜因为在上午设宴,所以还能做到宴会准时开席。

准备饭盒让宾客打包食物,至今仍是最简单,易于做到的环保善举,若能做到减少菜肴款式当然会更实际有效,只是主人家可能担心影响请客体面,所以至今能做到响应光盘运动的团体并不多。

不过,至少宴席上吃不完的食物,大家还能做到打包,而农历新年将近尾声,家家户户也可能还有未吃完的年饼,会馆也鼓励送其他人享用。

捞生宴为庆节少不了的传统菜肴,更有华团巧思以年饼取代脆饼,以避免食材浪费。

减少菜式最实际——隆雪华堂妇女组主席●黄玉珠

华团宴会食物浪费的现象仍存在,而桌席备有饭盒让宾客打包剩余食物的做法,其实是聊胜于无,最实际方式其实是减少菜式,从以往的8至10道菜,减至5到6道菜,只是碍于请客体面,并未见有团体实际行动。

鼓励自制年饼免过剩

至于家庭逢农历新春后剩余年饼的情况,我们都鼓励家家户户自做年饼,一来可以让年轻一代参与家庭制年饼,二来他们也可以自行掌控质和量,吃得安心,也避免年饼过剩的问题。

会馆去年举办年味节时,有成员尝试以年饼取代鱼生的脆饼,把蜜蜂窝做成捞生的脆饼材料,也让新生代可从中思考节省而又不造成浪费,吃剩的年糕,也可切片后晒干存放,日后做为甜汤材料。

宾客吃不完的食物带回家,仍是最简单效法环保的做法。

应成日常生活责任——隆雪河婆青年团团长●蔡明洧

我国每年浪费的食物达上万吨,吃剩的食物很可能的处理方法是倒掉,与其浪费还不如让宾客打包带回家,这不仅是佳节期间,也是大家平日的生活责任。

在参与周年纪念庆典、团拜宴会上打包剩余食物的做法,另一方面也是在鼓励和灌输新生代要有节省和不浪费的美德,否则响应环保只有空谈,只是让环保意念,停留在“吃一半,丢一半”,形成不必要的浪费。

另外,各家各户在农历新年佳节结束前,若有吃剩的年饼,我们也鼓励成员在参与乡亲团拜时,带到会馆来大家一起分享。

 

ADVERTISEMENT

 
 

 

反应

 

商余

笔墨人生/黄泽锋

文|黄泽锋

喧哗声此起彼落,歌曲的旋律不断回放,新春的气息弥漫着四周,自己也被感染在这氛围。

四处挥动着笔墨,墨香飘逸着整个礼堂,墨迹落下的霎时,毛笔和身体合而为一,字迹得舞动配合着身体的转动,一行对联也在毛笔完成舞蹈的情况下,油然而生。失去的痕迹在挥舞间奇迹般出现,毛笔的节奏逐渐回稳,犹如歌唱的选手偶然找到那个失去的奔放。拘谨的握法突然变得柔和,连心神也因节奏的放慢而安定下来。往年的事迹因毛笔的触动而历历在目,今天却还是同样的姿态和心情,只是身分已经不同了。

笔墨的挥舞不再是一年一度的挥春,更像是自己如今的写照。虽然文房四宝不再是主流的书写工具,但他们只是在时代的演变中,换个方式继续与我们共存。在笔墨的熏陶中,成就了如今的自己,原来当时握笔挥春的小小方式,竟然决定了我前半段的人生,当时跟笔墨的沟通,变成了如今进一步的关系,在生活中如胶似漆,仿佛比恋人还要亲密。

书写是与自己对话

握笔成了家常便饭,在学生时代的书写好比与时间赛跑,字迹表露出一种沉重,每一次下笔都是使出浑身解数;如今书写反而是一种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书写的机会被电脑取代了,因此每一次下笔的机会都异常珍贵,反而是在比赛后的黄金休息期。

 本以为存粹挥笔是使用自己的力量将文字雕塑成一个艺术品,但其实在雕塑的过程中,那股无形的力量反而让自己与自己进行跨时间的对话。

记得曾经抄写《心经》的过程,抄写过程中,字迹也随着心灵的安定而变得更端正。书写除了能让文字拥有造型和打扮,而且也让造型师的自己更尊重自己的初心,势必要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沟通,呵护着每个文字,让它们有更好的品行,在端正的字眼,显示出修养。

随着时间的流逝,墨水在手上的痕迹越多,精神的粮食即使没有被填满,手上的污迹却已经证明了,在墨水的沾染中,已经获得一定的养分。自己似乎也习惯了那股熟悉的墨水味,在翻阅过程中让自己更加升华,从墨水中领略了平凡却伟大的人生、领略了狭小却纷扰的世界、领略了普通却无价的文字。

这些年在墨水的遨游中,不断在茫茫墨洋中被文字摆渡着,希望靠向那个心目中的彼岸,最终让自己与笔墨修成正果。

字里行间留着墨水的余温,进而感受和体验不同的人生,我都知道原来生活中再也离不开墨水的滋润,即使墨香一点都不香。

在笔墨的交错和时间的定格下,领会前所未有的舒畅,因此当沟通进入某种境界时,缘分自然就形成了。在中学时期的急于摆脱,反而成就如今的细嚼慢咽。仔细嗅着墨香,竟然如抽烟般,进入快乐似神仙的领域;端庄握着硬笔,仿佛如导演般,进入虚构故事的空间。自然而然发现,逃离不了的围城,反而主动踏足。

笔墨讲求缓缓

偶尔沉思,行色匆匆的脚步,让人不得不追赶这个速度。笔墨这个讲求缓缓,需要停靠的港湾下,容不下这个讲求速度的世界而逐渐被淘汰。

笔墨也逐步被打字机和电脑取代了,停下来休息和滋补精神的养分在速食的年代逐步被淘汰。感受墨水的人生在金钱至上的社会被磨灭一干二净,白纸被玷污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唯独缺墨水的颜色,美中不足。

我知道书本和钢笔都不能离开自己的生活,至少内心的空洞能够被填补。在经历暴风雨后,在墨水的遨游中,寻找新的自己,让迷失的心灵被摆渡到对岸,让漂泊的自己找到了合适的归宿。

我还记得我问母亲在3岁抓周时候,拿的是什么东西,母亲隐约透露出好像是笔,原来古人说三岁定八十这句话不是没有根据的,自己如今的职业和生活中的点滴都是由墨水和笔不断堆砌和累积,无论经历艰难苦恨、无论经历愉悦欢笑、无论经历迷失徘徊,在寻找光明的路途上,我都不断发现笔墨的踪迹,捡起来后不断背负前行。

在执教鞭的这几年里,笔墨始终都是我职业一部分,我不至于燃烧自己,但是希望在指导过程中,学子对笔墨产生一种尊重和敬意。或许是人在江湖,笔墨成了谋生的工具,我却更愿意与笔墨谈一场恋爱,在磨合过程中了解对方的思想,进而了解自己的内心。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