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周小川:美国逼的
人民币国际化是“早产儿”

中国央行前行长周小川透露,人民币国际化是被美国逼出来的“早产儿”(网络图)

(北京8日讯)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今天(8日)在第十届财新峰会上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其实是个“早产儿”。

他透露,中国原本并没有打算在2010年、2012年左右就开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后出现流动性不足,导致许多国家必须扩大本币使用,因此中国就与韩国、哈萨克、阿根廷、马来西亚等国开始采取本币互换方式支援贸易与投资结算,以缓解流动性问题。



据新浪财经报道,目前担任中国金融学会会长的周小川回忆,当时的提法叫“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的使用”,后来才从更高层次提出“人民币国际化”。

周小川说,“我觉得它(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可能有一些大台阶的出现,这些大台阶的出现:一个是危机,危机会造成一种特别的需求,人民币国际化也是危机提供的机会。”

“还有一个可能性,如果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发生什么问题,就给其他的货币原来缓慢的发展提供一个不同的机会。这里也包括主要储备货币的国家是不是会过多应用金融制裁。一制裁了,别人就想着用别的货币,不光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设想,也取决于外部整个的环境。”

周小川在演讲中还表示,当今世界建立主要央行间协调机制的需求正逐渐显现。他认为,“在全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新科技的管理方面,全球央行应该有一个协作机制,特别是主要央行、特别是涉及到储备货币协调,以使得全球金融系统更加稳定。”

周小川指出,过去全球化程度不高,各国金融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没有那么大,货币政策主要是针对本国的价格水准、金融稳定、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但现在情况正慢慢发生变化。



基于三方面原因,周小川认为,应加强全球央行间的协调与合作机制。首先是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他举例,美联储开始降息,随后全球就有多个国家跟进,这是因为全球间联系紧密,共同行动就有必然性。

其次是资本流动。周小川指出,过去IMF总体倾向于不要为资本流动设置过多障碍,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但金融危机后,IMF开始提出资本流动问题可能需要重新讨论,因为如今跨境贸易和投资水准比以前大为提高。

第三个原因则是基于最近出现的数字货币,对于全球性金融基础设施的冲击。周小川指出,数字货币一开始就是试图解决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特别是跨境支付方面的弱项,但同时也提出问题:这样的基础设施该如何管理?全球主要央行应发挥哪些作用?特别是今年6月Libra白皮书发布后,已经出现很多这方面的议论。

新闻来源:联合早报

反应

 

国际财经

人民币走强支撑汇率 中国央行释放维稳信号

(北京4日讯)在境内外人民币上日均触及逾一年新低后,周三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意外调强,展现出监管层加码维稳的态度。

根据定价规则,人民币中间价主要受上个交易日收盘价和隔夜美元指数变动的情况影响。

周二人民币官方收盘价跌0.12%,且美国时段美元指数变动不大,市场普遍预期周三的中间价将继续调弱,但实际中间价意外调强,较市场预测均值偏强幅度扩大至逾900点,凸显逆周期调节在加强。

中间价发布后,离岸人民币随即转升,在岸人民币开盘后亦上涨。

北京时间9:46,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上涨0.09%,报7.2805元;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上涨0.11%,报7.2917元。

由于人民币表现强势,兑一篮子货币也升值,彭博模拟的CFETS实时汇率指数盘初转升,扭转此前多日的跌势。

马来亚银行资深外汇策略师菲欧娜林(译音)表示,中国央行继续守卫中间价7.2的位置,对于美元/人民币来说阻力最小的路径仍是上行,但在中国央行的指引下,预计该货币只能缓慢向上限爬升。

按照中间价的交易规则,即期汇率在中间价正负2%的区间交易,如果中间价设置在7.20,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的弱方限制为7.3440元,与去年年内低点7.3510元相去不远。

试图为人民币设上限

华侨银行资深利率策略师则表示,监管层试图为人民币汇率设一个上限,目前虽然离岸人民币隐含利率没有明显上行,但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仍是必要时平滑汇率波动的工具。

离岸市场暂未见到明显的打击人民币空头的迹象。美元/离岸人民币明日/次日远期点上周以来一直保持在贴水位置,本周持续低于在岸同期限掉期点,显示出离岸人民币流动性非常宽松。

澳纽银行亚洲研究分析员则表示,人民币汇率将成为特朗普对华更高关税的减震器,不过料中国监管层不会让汇率过度贬值,预计2025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逐渐跌向7.5。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