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年货集中地 鞭炮响连天
茨厂街昔日年味浓

今时今日的茨厂街仍旧拥有农历新年的气息,惟不再是华裔人士办年货的唯一之地。

30、40年前,吉隆坡发展未臻完善,缺乏商店和购物广场,茨厂街自然成了华人办年货必到之地。当年到茨厂街办年货,更是在人挤人的情况下进行。

回首当年,茨厂街的热闹是从过年前一、两个月就开始,不但商机处处,而且朝气蓬勃,在新年歌广播下,购物者越买越买开心。



商家赚个盘满钵满

茨厂街的腊味、生果、神料、饰品、年饼及衣裳等,只要讲得出,便找得到,顾客络绎不绝,商家们也赚个盘满钵满。

蜂拥而至的顾客,让商家忙得不可开交,很多人选择在店铺或档口过夜,隔天清早起来继续苦干,为多赚个钱刻苦耐劳,让茨厂街成了不夜城。

为找回茨厂街当年的“年味”,《南洋商报》记者通过吉隆坡小贩商业公会主席拿督洪细弟和总务李志强穿针引线访问了数位旧街坊,一起忆当年。

他们都说,茨厂街在70、80年代正值太平盛世,每逢华人的大日子,如农历新年、中秋节及端午节等,这里过节气氛特浓,人多欢腾。



想起当年的过年气氛,大家记忆犹新,尤其是豪爽的商家更会互相“比赛”放鞭炮,爆竹声响连天,在当时,人人都觉得很吵,烧后的爆竹屑多得要用铲泥机清除,场面何其壮观!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如今这种热闹的气氛已不复存在,只能通过记忆细细回味。

有爆竹,就有舞狮舞龙,当年要进行这类活动前都需要申请执照,不如现在般普遍,所以街访们看到舞龙舞狮都格外欣喜,希望好运连连。

茨厂街是华人聚集点,平日人流熙熙攘攘,农历新年时节更见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李庆进:多卖T恤纪念品
茨厂街失华裔文化特色

在洪细弟和李志强的带领下,我们先走进茨厂街著名的金莲记福建面美食馆,老板李庆进热切招待,彼等“叹”着一壶茶,你一言我一语,一起话当年。

李庆进说,1960年代,茨厂街人潮不算多,到了80年代,许多商家崛起,所以到了过年,鞭炮声响彻云霄,跟现在相比,可热闹得多了。

“当年处处可听见新年歌,还有各式的贺年卡,反观目前因为播放歌曲版权的问题,使得新年的气氛逊色不少。”

茨厂街是办年货之地,因此商家能做比平时多两、三倍的生意,李庆进也不例外。不过他说,当年华裔商家都很勤劳,即使是农历新年,仍照旧开门做生意,以边做生意边庆祝大日子的方式过日。

他感慨,旧时茨厂街以华人的用品和食品居多,能吸引民众到访;反观如今卖的多是T恤、纪念品等,渐渐失去了华人文化的特色。他建议吉隆坡小贩商业公会应在过年时引入更多的华人年货,让茨厂街恢复当年的光辉。

80年代,茨厂街年货琳琅满目,新年吊饰或饰品让人眼花缭乱。

李志强:虽疲累值得回味
肉干店逢过年忙不停

肉干是过年必吃的食品,也是龙记肉干食品有限公司老板的李志强逢过年都会忙得停不下来,不过想起年轻时苦干,虽然疲累,却值得回味。

他说,早期毗邻茨厂街的中央艺术坊是个菜市场,因此茨厂街很早就有人流,尤其是过年前,这里更是人山人海。

他打趣地说,茨厂街是华人聚集之地,所以商店买卖着一切和华人生活有关的用品,这包括棺材,而在过年期间,茨厂街更能找到平常找不到的年货。

“华人总是省吃俭用,但年关到了,大家多少会格外开销,买些年货好过年。”

商家较竞燃鞭炮——建发中药行第二代业者●吴子日 

印象中,小时的过年茨厂街都很热闹,那时候家家户户会互相拜年,小孩子的红包特别多。

最让我无法忘记的是,过年时商家会较竞燃放鞭炮,现在的人可能无法想象当年的鞭炮需要用吊机吊起,劈里啪啦声此起彼落,相当地吵。

商家们几乎都在比赛谁燃放得多,即谁比较豪爽、富有,更夸张的是,鞭炮的纸屑不会用扫把扫去,而是用铲泥机清除。

新年生意特旺——药草业者●刘伯权

家父于60年在茨厂街开业做起卖药草的生意,数十年来这家族生意曾因为分家而搬迁,我则仍旧选择继续留在茨厂街不同单位重操故业,主要做熟客的生意。

以前茨厂街都是黄皮肤,单是这点就跟现在大有不同,而且过年时期格外热闹,除了游客、消费者涌入,还有许多临时小贩在叫卖;当年的过年的确难以忘怀,过年时候特别忙碌,需要全家出动帮忙,生意也至少增加一倍,但是过年前忙碌以后,一家人便休假数天才开工。

 

ADVERTISEMENT

 
 

 

反应

 

要闻

张庆信:仿效新加坡 茨厂街或24小时营业

(吉隆坡8日讯)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拿督斯里张庆信透露,吉隆坡茨厂街未来或24小时营业,让消费者吃喝及消遣。

部长说,或仿效新加坡的餐厅,即使是在凌晨之后,供应商仍可以持续给店家提供服务。

他也提醒茨厂街商家,应善用政府发出的营业执照,除了不要把摊位出租给外籍劳工之外,还需确保商品的品质与周遭环境的整洁,避免吓怕游客和居民。

他指出,由于这些移工所贩售的商品大多质量低劣,近来有不少游客向执法单位、旅游部,甚至是他本人抱怨商品的质量问题,指那里所售卖的商品不仅不是本地产品,也无法体现本地文化或传统技艺。

此外,茨厂街的环境整洁也出现问题,如下水道堵塞、气味难闻、垃圾处理不善等。

“即使只是一个小摊位,也能影响整个茨厂街的气氛。如果再这样下去,政府可能会被迫撤销相关牌照并进行重组,这将造成很大的问题。”

张庆信昨晚出席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在苏丹街主办的“月圆国圆·共享明月中秋园游会3.0”活动,在致词时如是表示。

他强调,政府并非反对本地商家雇用外籍劳工,只是希望商贩不要完全将摊位的管理权交给移工,导致茨厂街变成“外劳街”。

“至少应该有当地人负责日常营运,以保证服务质量,并在与游客的互动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建议打造美食街

与此同时,张庆信建议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吉隆坡小贩商业工会和苏丹街一带的商贩代表,与吉隆坡市政厅商讨如何提升茨厂街和苏丹街,并且打造美食街,以吸引更多游客。他提议吉隆坡市政厅允许当地封街营业,让更多业者可在早上和晚上营业,游客也能品尝到更多本地传统美食。

此外,配合2026年大马旅游年,旅游部也计划提升茨厂街作为观光目的地的吸引力,并将与首相署(联邦直辖区)部长扎丽哈商讨,要求吉隆坡市政厅重新粉刷部分建筑物的墙壁,让茨厂街能够以最好的面貌迎接游客。

马华堂续推广中秋文化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长拿督斯里蔡志权致词时也提出,中秋节游行活动,是马华堂推广中秋文化最重要部分,希望将中秋文化流传下来,而不愿意看到中秋文化被“现代化、电子化”的大趋势所掩盖,甚至年轻人已经不再重视中秋节。

“正是这一个危机的出现,马华堂会继续努力,推广这个良好的的中华文化,让它继续在马来西亚发光发热。我们在吉隆坡的旅游景点举办,是因为这裡聚集了各族人民, 也是各国游客前来的旅游景点,我们可以在这里向全世界宣扬马来西亚的多元特色。”

提到2026年大马旅游年,盼吸引3560万名旅客到访,蔡志权也呼吁不只是茨厂街,和吉隆坡的小贩商,而是全国各地的小贩商可以与旅游部配合,推广旅游年,让外国游客对马来西亚留下深刻印象。

昨晚的出席嘉宾还包括吉隆坡小贩商业公会主席拿督洪细弟、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名誉顾问丹斯里拿督斯里李霖泰和拿督斯里张天赐、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副总会长兼女将团主席拿督潘艳虹、茨厂街“月圆国圆·共享明月中秋园游会3.0”筹委会主席黄馨莹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