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林万锋:65学校迎来2575新生
甲市郊华小巫裔生逐增

林万锋检查学生书包重量。右是林谦典校长。

(马六甲3日讯)马六甲州行政议员拿督林万锋说,过去两年,州内市郊某些华小的巫裔学生逐年增加,巫裔学生人数甚至超越华裔学生。他说,马六甲冬牙峇株国会选区总共有11所华小,其中宝兰学校、双溪于浪华小的巫裔学生超越华裔生。

他透露,益智学校及英才学校方面,巫裔和华裔生各占一半或各约45%,其余10%是其他种族或其他国籍的学生。



“益智学校新生人数有29人,华裔学生只有8人。英才学校新生32人,华裔10人,其余22人是巫裔学生。”

文化学校185新生

林万锋也是马华马六甲州联委会主席。他配合新学年先后到访益智学校及英才学校,之后在记者会上这样表示。

他说,2017年甲州的65所华小迎来2575名新学生,而文化学校拥有185名,是最多新生报到的学校。新邦木阁学校新生人数最少,只有2人,而且是非华裔学生。

“新生人数增加不多的市区华小,包括培三小学,新生少过20人、而圣母小学27至28人、香林学校约18人。”



他也说,一些市郊学校如光亚华小的新生只有13人、柏淡芙露华小23人、培华小学33人,以及新邦木阁华小两人。

益智华小推介新校歌。左五起邱必庆、林谦典、林万锋及锺良伟。

市区2华小课室使用率低

马六甲州行政议员拿督林万锋说,新学年的市区与市郊华小新生增长均衡,但市区有一两所华小新生的课室使用比率低。

他说,根据教育局标准,一间课室以容纳约35名学生为标准。不过,市区公教小学的新生人数对课室使用的比率却比较低,只有11人。

他认为过去两年,市区与市郊区的新生人数分配仍属平均,不会产生新生人数太多,分配不到学校的问题。

林万锋也是马华马六甲州联委会主席。他配合新学年先后到访益智学校及英才学校,之后在记者会上,这样表示。

在场的包括中央县督学邱必庆、益智校长林谦典及董事长锺良伟等。

他也说,马六甲新学年总共有1万2074名新生报到,分别是国小9137人、华小2575人、淡小362人。

“甲州3个县华小的新生人数,分别是马六甲中央县1939人、亚罗牙也县420人,以及野新县216人。”

他说,文化学校有185名新生,成为马六甲中央县新生来源最多的华小,该县最少新生的学校是公教小学,只有11人。

他透露,亚罗牙也县方面,最多新生的是招茂学校,有96名新生,最少是打波能宁华小,只有3人。野新县最多新生的是育贤学校,37人,最少是新邦木阁学校,两人。

反应

 

言论

谈非华裔生的教育公平/梁庆业

近40年,越来越多非华裔学生选择就读华文小学。1985年,华小的非华裔学生不到8000人,可在8年后增加接近三倍,达到2万1508人。

之后,非华裔华小生人数持续增长,1995年约为3万5000人,2006年达到6万零96人。截至2021年,非华裔学生占华文小学学生总数的19.75%,约有10万人。

针对此现象,笔者观察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有人欢迎非华裔学生就读华小,认为是友族同胞认可了华文教育,同时也有助于巩固华小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人持反对态度,认为非华裔学生的增多可能会影响华小的教育质量,逐渐使其“变质”。

其实,这两种看法都带有一定的政治立场。笔者认为,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成长,因此在探讨这一议题时,应关注学生本身,并以教育研究为依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关于华小非华裔学生的学术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华裔与非华裔学生在学习表现上的具体差异,更是鲜有探讨。

3维度有显著差异

大众普遍认为华裔与非华裔在学习表现上存在差异,但具体差异的细节却少有详述。笔者在硕士论文中对华小里不同群体的学生差异展开研究(389个样本数,研究地点:雪州八打灵)。(在论文中,笔者不以种族区分学生,而是依据其母语,因为从学术角度看,这种划分更能反映教学现状。因为有些华裔学生主要使用的语言并非华文。)

结果证明,华文母语学生与非华文母语学生在投入程度中的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行为、校内人际关系和学校参与?

这表明,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非华文母语学生难以适应华小的教学环境。

只需克服语言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两者在上述3个维度中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习热忱、认知和对学校认同维度上,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这可能意味着,非华文母语学生只要克服了语言障碍,他们也可以融入以华文为教学媒体的环境中。

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在政策、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上应更多地考虑这部分学生的需求。例如,政府是否有相关政策以确保华小具备足够且有能力的师资?课程发展司在制定课程时是否展开多方面研究?课本或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是否有考虑后进生(或非华文母语)学生需要的学习鹰架?这些问题都亟待更多有影响力的决策者去思考。

林连玉先生已经离开我们40年,但其追求教育平等、文化传承和母语教育的精神一直与我们同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约占总人口的两成,我们为保障母语教育的权利一直在不懈努力。

然而,如今在华小中同样占比近两成的非华裔学生,是否也有相应的资源与支持来满足其教育需求?

(作者为教育心理学硕士)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