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正法久住

佛教教法流传有三个时期:正法、像法和末法时期。正法时期指的是正法住世,依正法修行即能证果;像法时期虽有教法及修行者,但是多不能证果;末法时期,指的是正法已经式微,虽然仍有教法及信徒,然而多不修行及无证果。汉传佛教向来非常强调末法时期,南传佛教虽然也并非没有末法时期一说,但是不像汉传佛教那么强调,至少没有如汉传佛教那样因此衍生出新的教派。

虽然佛教最终会进入末法时期可以说是大家都认同的,但是末法时期从什么时候开始却是各有各的说法,不少中国僧人认为末法时期在隋唐时期即已经开始。反之南传佛教中有者认为,末法时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起始点。



在《相似正法经》(南传尼柯耶相应部16相应13经)中,佛陀对迦叶尊者开示了五个会导致正法混乱乃至最终消失的退堕法。佛陀说:“哪五个呢? 迦叶! 这里,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对大师住于不尊敬的、不顺从的;对法住于不尊敬的、不顺从的;对僧团住于不尊敬的、不顺从的;对学住于不尊敬的、不顺从的;对定住于不尊敬的、不顺从的,迦叶! 这五个能退堕法导向正法的混乱与消失。”

正法消失不意味正法消灭

“学”即是“学处”,意思是学习、训练的处所,也就是持戒。也即是说,当佛教四众弟子都不再尊敬和依归佛法僧三宝,也不再持戒和修定,那么正法就开始从这世间消失了。但是正法消失不意味正法消灭。佛教是有为法,它和世间的其他有为法一样,都会经历成住坏空。但是正法是无为法,所谓的正法消失,只是说世间再也没人知道和修持正法,一直到下一个佛陀出世,重新证悟正法以及再次转动法轮。

就像其他很多经典一样,佛陀在提出五个能退堕法之后,也接着提出五个导向正法存续的方法:”迦叶!有这五法,导向正法的存续、不混乱、不消失,哪五个呢?迦叶!这里,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对大师住于具尊敬的、具顺从的;对法住于具尊敬的、具顺从的;对僧团住于具尊敬的、具顺从的;对学住于具尊敬的、具顺从的;对定住于具尊敬的、具顺从的,迦叶!这五法导向正法的存续、不混乱、不消失。”简而言之,只要四众弟子能够继续尊敬、依归佛法僧三宝、持戒以及修定,那么佛法就会继续存在不会消失。这和“末法时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起始点”的看法是吻合的。

在同一部经中,佛陀也这么对迦叶尊者说:“迦叶!只要相似正法不在世间出现,正法就不消失,但,迦叶!当相似正法在世间出现,那时,正法就消失。”什么是相似正法?简单的说就是似是而非的教法,如此一来,应该就包括我们今日所说的附佛外道。那么是不是说这个世间出现了附佛外道的“相似正法”,就意味着正法已经消失了呢?我觉得不是如此,因为佛陀也指出“正法消失,不如同船一下子沉没那样。”因此我的理解是当“相似正法”慢慢取代“正法”后,那么正法才会消失,而不是“相似正法”一出现,正法即消失。



而且,佛陀也同时在经中这么说“迦叶!不是地界使正法消失,不是水界使正法消失,不是火界使正法消失,不是风界使正法消失,而,在这里(指僧团),那些愚钝男子出现,使这些正法消失。”这就像我们常听闻的“狮子身上虫,自食狮子肉”,外道不足于让正法消失,导致正法消失的因素必定来自于佛教内部。因此,只要佛教四众弟子能够继续尊敬、依归佛法僧三宝、持戒以及修定,那么附佛外道不会导致正法消失。所以,我认为我们与其花大力气去应对附佛外道,不如向内巩固,老实修行,同时更要护持正信佛法的出家修行人!如此一来,正法必定久住!

反应

 

登彼岸

缅怀一行禅师/廖国民

风声雨声:廖国民

享誉国际的一行禅师于2022年1月22日在越南顺化归原寺圆寂。一行禅师应该是在国际间,特别是在西方社会里,知名度仅次于达赖喇嘛的佛教僧人。他在法国创办梅村禅修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全世界推广佛教正念禅修,因此也享有“正念之父”之美誉。

一行禅师时常到世界各国办巡回正念禅修营,但是马来西亚往往不在他的行程中。因此国内有一批他的弟子多年来一直积极争取禅师可以到来马来西亚。这个愿望终于在2010年实现。在已故挚友罗玉萍居士的努力下,一行禅师终于在当年的东南亚之行把马来西亚加入成为其中的一个站。当时玉萍是马佛青的署理总会长,于是马佛青成为主要的承办单位,并邀请我成为筹委会主席,而她则担任秘书。

玉萍是一行禅师的弟子,跟随禅师修习多时,也曾经到过法国梅村参加长期的禅修。而我却是一个不精进的佛弟子,不曾参加过任何禅师或他的徒弟的禅修。不过,幸好我还曾经读过一行禅师的著作,因此对于禅师不至于是一无所知。实际上,一行禅师是我非常崇敬的法师。我阅读不少他的著作多年,因此2010年在吉隆坡机场第一次看见禅师时,内心确实是有些激动的。当年已经是85岁高龄的禅师,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随和也平易近人

更大的激动是后来一行禅师竟然出席了我们的欢迎宴,因为我们很早便被告知,一行禅师不出席欢迎宴之类的活动,所以我们并没期待禅师会在欢迎宴出现。基于对禅师的崇敬,一开始我是很拘束的,但是却发现一行禅师其实很随和,也很平易近人。同时也发现所有梅村的师父们都很随和,所以我们这些比较没有太多礼节的马来西亚信徒很快就和随行的法师们打成一片。除了一行禅师,我还特别记得真空法师。她是一行禅师的大弟子,现年72岁的她在欢迎宴上为我们唱歌,歌声动听,旋律优美,歌词更是有深意。

我觉得当年一行禅师的静修营最大的特色就是那是一个快乐的时刻。一行禅师喜欢使用愉悦的字眼,如快乐、祥和、喜悦、美丽等等。实际上,一行禅师2010东南亚之行的主题就正是“这是个快乐的时刻”。静修营的主题则时“祥和及喜悦的步行”。在整个静修营期间,禅师及梅村的僧众们也是一直强调祥和喜悦。而最能让大家感觉到详和喜悦的,应该就是梅村的歌了。

对于一行禅师的开示特色我也印象深刻,那就是虽然他说的是英语,但是他在白板上写的却主要是中文字。对懂中文的人来说,这可让我们更好的掌握师父的开示,尤其是不少时候师父是只写中文字而已。一行禅师开示的另一个特色是他可以用很简单的语言,用很生活化的例子来解说深奥的佛理。禅师喜欢引用花、水、云、树、山等自然景物来做譬喻。而且很多譬喻非常有诗意。

文字象行云流水

一行禅师著作等身,最著名的应该有《故道白云》、《步步安乐行》、《正念的奇迹》、《活得安详》等等。禅师有很强的诗人艺术气息,这也反映在他的著作中。他的文字总是行云流水像诗一样的优美。但是与此同时,却也带给读者很踏实的佛法教育。禅师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很生动的佛法教育,让我受用无穷。其中一个例子是我年轻时读过一行禅师的《你可以不生气》。多年过去,书中的内容我早已忘得七七八八,但是书中说的要像一个妈妈对待她的婴孩一样的照顾你的愤怒、拥抱你的愤怒,却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里。

其实,一行禅师给我的不只是感性上的感触。他的著作中另一个让我常常引用的则是他提出的14项正念的修持。禅师把佛教的戒律解说成为“正念的修持”。而且从五戒引申成为14项正念的修持。特别是在这正念修持中,禅师在其中3项(摘录在此文之后)提到了社会公义。这应该和一行禅师早期注重介入社会的“入世佛教”有关。但是后期的一行禅师却如此诠释入世佛教:“入世佛教意味着我们无论在做什么都要无时无地的修持正念。当我们独处、步行、安坐、喝茶或准备早餐,这些都可以是入世佛教。”

如今,禅师已经圆寂,正如2010年我们所说的那样,一行禅师以后不可能再来马来西亚带领禅修营。就像佛陀所说"见法者见我",所以缅怀禅师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今后继续透过禅师的著作向禅师学习佛法。

摘录:

第十项正念修持:护持僧伽

觉知僧伽(Sangha,也泛指佛教群体或组织)的本质和目标是修行智慧和慈悲,我们发愿不利用佛教群体为个人谋取利益或把佛教群体沦为政治工具。然而,一个宗教群体一定得采取鲜明的立场以反对压迫和不公正,并致力以不造成派别对立的方式改变有关情况。

第十一项正念修持:正命

觉知暴力和不公正已经发生在我们的周遭和社会中,我们发愿不以有害于人类和自然界的职业维生。我们将尽力选择能协助我们实践智慧和慈悲的生计。觉知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现实,我们要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和消费者,不支持剥夺其他生命生存机会的公司。

第十三项正念修持:布施

觉知剥削、社会不公、偷盗和压迫所产生的痛苦,我们发愿长养慈悲心,并学习维护人类、动物、植物及矿物的福利之方法。我们要行布施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物资与真正需要的人分享。我们要尊重他人财产,但将尽力阻止任何人以损害他人及其他生命的方式敛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