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皮影戏不会落幕
师傅的坚持,用一生守护

皮影戏师傅舞动着手上的皮影偶,一面唱着歌剧,皮影偶一个一个慢慢走出来,张开嘴巴对话着,手脚挥动着。

当有武打动作时,戏段就来到高潮,师傅喊着“嘿呀”,手不停的大挥皮影偶,又要唱又要舞,不同的角色,唱出不同的音调,绝对是一项高难度“绝活”。 



要成为皮影戏师傅必须拥有一把好声音,能变化多种声调的口技。

虽然听不懂吉兰丹的马来唱腔,但看到皮影偶不停的手舞足蹈摆动着,上演着一幕幕马来传统传奇故事,它已向我展示了一种传奇与娱乐艺术结合的魅力。 

看皮影戏是早期吉兰丹居民晚间的娱乐。在没有电视机的年代里,村民都是看皮影戏为乐,夜晚休息时段,等待皮影戏上映,接着齐集一首,围坐观看。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电视机、录影光碟、网络看戏的发展,逐渐取代皮影戏的娱乐,皮影戏对于现代人来说,变成既沉闷又无趣。 

是的!马来传统皮影戏已走向没落。如今,皮影戏再也不在乡镇上演,而是在吉兰丹艺术文化表演中心每星期上映一次。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它是用灯光照射到刮薄的牛羊皮上,通过人物剪影的活动来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民间戏剧艺术,是结合了民间工艺与戏曲。 

源自于泰国南部



据悉,吉兰丹皮影戏源自于泰国南部,接着在位于边界的吉兰丹州流传开来。吉兰丹皮影戏的剧本改编自印度的史诗,例如《罗摩衍那》(Ramayana)的传说故事。 

吉兰丹皮影戏得以保留,主要是多名当地皮影戏师傅秉承着对皮影戏的热忱,对其不舍不弃,将面临失传的文化延续下去。 

从小就听闻大马有马来传统皮影戏,但从未看过,向来对皮影戏都有一种向往,此次从南到北,终于在吉兰丹艺术中心看了一幕皮影戏。 

那天下着细雨,看戏的人并不多,“小猫三几只”的,虽然不是很明白戏里故事,但看着皮影偶的动作以及奇特的唱腔,已感受到一种令人着迷的力量。 

首先由皮影戏乐队表演歌曲,笛子声、鼓声、锣鼓声敲打以掀开序幕,零零落落的掌声响起来,后台的皮影戏师傅嘴角上扬,微笑。 

我好奇的走到皮影戏后台,查看戏剧班成员,有5至6人组成的乐团,还演奏着皮影戏乐曲,配合着音乐,一名皮影戏师傅对着麦克风在唱绎着。 

手脚并用舞动玩偶

灯光从玩偶后方打在布幕上,音乐响起了,说故事的师傅,手脚并用舞动着四五个玩偶。师傅左右两旁放着数十个皮影戏木偶,手脚利落把玩着多个动作,而一人还可演绎多达12种不同的音调,又说话,又歌唱,又呐喊,而后台,则有乐队表演,吹笛子、拍打鼓乐等。 

师傅脸上认真的表情,不在乎外面观众有多少,誓要把皮影戏演绎好,因为这是对皮影戏艺术的执着。待师傅表演完毕之后,我趁机与皮影戏师傅伊斯迈聊起了吉兰丹仍能保留皮影戏文化艺术的原因,聊着聊着,就聊出了一个故事。 

伊斯迈落力的嘶喊:“嘿呀”,把皮影戏带入最高潮。

伊斯迈:
有兴趣,一切都会变简单。 

来自道北的伊斯迈(46岁)自小就对皮影戏有兴趣,他演绎皮影戏已经有10余年,虽然学习皮影戏不易,主要是自己有兴趣,一切都会变得简单了。 

伊斯迈坦言,吉兰丹拥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例如宋吉锦、马来传统风筝、皮影戏等等,主要因素是丹州政府支持保留马来传统艺术,因此很多文化传统因为政策的关系皆获得传承。 

“除了皮影戏之外,其他马来传统艺术表演,例如马来武术、马来鼓、陀螺都能够获得保留。” 

他说,皮影戏师傅在吉兰丹文化艺术表演中心,至少还有一个表演的平台,兼职皮影戏的行业,如果是纯粹的民间表演,如何取得收入? 

“反而是外国游客前来观赏的较多,丹州子民不热衷看皮影戏。但是,我也不管有多少观众,一上舞台,我就用心演绎。” 

吉兰丹目前还有约10名皮影戏师傅,也都非常愿意招收学生,积极传授手艺给学徒,希望该艺术不至于失传。 

所有的皮影偶都是杨福成一手所制作。

杨福成:
坚持追求理想,不舍不弃。

闻名华裔皮影大师杨福成已久,决定此次到其巴西巴力居家拜访,以深入了解为何一名华裔师傅能够表达出皮影戏艺术的精髓,成为一代宗师。 

唯一一名华裔皮影戏师傅杨福成,今年61岁,他是“福建暹”,虽然是华人,但不会说中文,只会讲国语或者是福建话。 

制作皮偶和乐器

他说,身为一名皮影师傅,不但要懂得把玩皮影戏,也要精通制作皮影偶以及乐器。 

皮影偶乃是牛皮所制造,首先必须用纸张绘出木偶形状后,才叠在牛皮上,把形状切割出来,最后绘上颜色,加上木支,就完成了。制作一个皮影偶约需一个星期,而不同的线雕花纹需要使用不同的雕刻刀,一些图样复杂,那在雕刻的过程中就相当费时和费神了。 

“皮偶的雕刻需要采用镂空的线雕花纹,这种雕纹不但给予优美的造型外观,在表演时也能避免出现大片黑影。完成了雕刻后,就开始为皮偶上色。这样,皮偶就顺利完成了。” 

逐渐走向没落

吉兰丹皮影戏的伴奏以多种乐器组成,例如平锣(Canang)、高脚单面鼓(Gedombak)、革多克(Gedok)和锣(Gong)。 

杨福成说:“上述乐器,我都会制作,只是须花一年才能完成一套乐器,且制作乐器的材料很难找到。” 

他坦言吉兰丹皮影戏逐渐走向没落,当地的马来人依稀喜欢民间活动,但华人则更少有兴趣观看皮影戏。“相信全马还有许多人不曾看过皮影戏演出,但我不可能自费出外,希望有更多邀请,可以完成我全国巡回演出的梦想,让更多人欣赏到皮影戏。” 

谈及民间娱乐的皮影戏变成官方活动上的表演时,杨福成也大感无奈。

杨福成还保留其家院子的皮影戏剧院,偶尔有开放表演皮影戏。
杨福成拥有一间皮影道具储藏室。

走过黑暗时代

杨福成从小就与巫裔同胞相处和交流,自然就对马来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每次观赏完村里的皮影戏表演后,他都会在白纸上绘下当晚登场的角色。

当时,他家附近有一个马来皮影大师,该名大师不但收他为徒,还挖掘出其艺术天分,让他展开了40余年的皮影戏生涯。 

他提到,曾经经历过回教党杯葛皮影戏演出的黑暗时代,但自己依然不舍不弃。也在1978年,杨福成成立了一支名为“Tok Dalang Sri Campuran”的马来皮影戏班,而在2012年,吉兰丹皮影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福成则荣获马来西亚国家文化遗产传承人奖。 

宝物博物馆

杨福成的居家,还有两处戏棚,一处是作为公开演出用途,另外一处则是作为教导徒弟使用的戏棚。

另外,他也开辟一间储藏室,作为存放皮偶、乐器等等物品,视如宝物,一样样摆设起来,犹如皮影戏小小博物馆。 

从他的居家装潢和摆设的重视程度,可获知皮影戏是他生命中不能分割的艺术,“坚持追求理想,不舍不弃。”是他的信念。 

*小资讯:

逢星期三晚上8时,在吉兰丹文化艺术中心上映吉兰丹皮影戏。

星期一预告:

宋吉锦(Songket),或称为宋吉锦是马来人最名贵的布匹,犹如中国的丝绸,金光烁烁的耀眼的布匹。 

反应

 

雪隆

武吉加里尔柏威年展出 670学生绘制镂雕皮偶

(吉隆坡28日讯)配合马来西亚欢庆第67个国庆日,武吉加里尔柏威年广场与UCSI集团及KB Colour Image联手呈现“独立精神·月光皮影戏”节庆展览活动。展出670个由学生亲手上色绘制的纸质镂雕皮偶。

“独立精神·月光皮影戏”节庆展览将从即日起,在武吉加里尔柏威年广场中庭主要入口阶梯处展出,以迎接国庆日的到来,并一直延续到马来西亚日。

此次特别活动由UCSI大学、UCSI学院、UCSI国际学校、斯里UCSI学校以及UCSI儿童发展中心(CDC)的670名学生共同完成,通过制作皮影戏传统艺术作品,展示马来西亚独特的传统文化瑰宝。

主办单位指出,过此活动旨在向年轻一代传承我国传统社会的古老娱乐形式,并进一步强化孩子们与马来西亚文化根源的联系。

“这种将传统和现代联系起来的文化传承,强调了文化遗产在塑造国民荣誉感的重要性。”

“独立精神·月光皮影戏”不仅仅是一场艺术展示,更是对马来西亚丰富文化传统的庆祝,也是我国年轻人创造力与团结的象征。

欢迎民众趁着国庆佳节,踊跃前往武吉加里尔柏威年广场免费观展,欣赏、珍惜并传承我国文化遗产。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