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禁背心袋及保丽龙
装食品塑料袋仍可用

刘志良(右起)、杨勇平、黄志成、郑国球及邱培栋向甲州绿色科技机构官员,了解州政府推行的无塑料袋及保丽龙措施情况。

(马六甲12日讯)甲州禁用塑料袋及保丽龙已近两周,但很多贩商及民众仍感到混淆。甲州绿色科技机构也澄清,目前该措施处于第一阶段,即仅禁用背心袋及保丽龙,至于透明塑料袋(包装食物)仍可继续使用。

爱极乐区区州议员邱培栋指出,甲绿色科技机构也于去年发函给超级市场、霸级市场业者有关措施,但是该信函只发给超级市场及霸级市场,中小型贩商及小贩呢?



甲州绿色科技机构展示多种可分解容器。

超市买可分解塑料袋

他说,在信函中,该机构也列出13间生产可分解塑料袋及包装品的生产商,而这些生产商受指示在超级市场售卖相关产品,供市民选购。

他说,近来接到许多商家向他询问有关该措施的详情,显示出仍有不少商家及小贩对此措施一知半解,甚至是感到混淆。

邱培栋今午与该党主席兼怡力区州议员郑国球、财政刘志良、组织秘书黄志成及宣传秘书杨勇平,到该机构向总执行长拿督卡马鲁丁及官员了解情况。

经过他向该机构了解,甲州所有购物柜台禁止提供背心袋及保丽龙,而用来外带饮料、食品、酱料等透明袋子,仍可使用,目前该机构不会发出罚单对付使用塑料袋的商家。



甲州实行禁用塑料袋及保丽龙措施,引起贩商及民众混淆,右边的背心袋已被禁用,左边的透明袋子仍可使用。

宣导不足 商民混淆

邱培栋指出,州政府禁用塑料袋及保丽龙,但外州或本地生产的塑料袋包装食品,不会被禁止。

他说,该机构仍允许小贩使用透明袋子盛物品,也很鼓励市民自备环保袋。

他相信该机构因宣导不足,让贩商感到混淆,政府应该不断教育、鼓励及宣导,才可渐渐改变市民的习惯。

他已要求该机构与商民展开更多对话,并相信可分解塑料袋及其他环保包装品广泛使用后,价格自然会下降。

邱培栋(左)及郑国球示范使用可分解塑料袋,也可盛装颇重的物品。

 

ADVERTISEMENT

 
 

 

反应

 

要闻

环保组织:禁塑料袋成效微 大马减塑仅处婴儿期

报道:游燕燕

今天起(10月1日),即使你有钱,几乎在全国各大零售连锁店再也买不到塑料袋,名符其实每天都是“限塑日”。

政府上周宣布,本地16家零售连锁店从10月1日起,不再向顾客提供一次性塑料袋。

参与这项“拒绝一次性塑料用品运动”的皆是大型零售连锁店,共有8000家之多。同时,放眼2030年实现消除一次性塑料。

此次举措看似是一个国家级别的环保大作为,环保组织应大感欣慰,多年来的诉求终于实现,打造“无塑料袋之国”近在咫尺?

然而,环保组织一盘冷水泼过来,表示这只是婴儿期的一小步,对整个大环境的成效微乎其微。

《南洋商报》特此找来东南亚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 SEA)大马办事处零垃圾倡导负责人翁敦欣,为读者深入解读所谓的“婴儿期”是怎么回事。

今起 8000店不供塑料袋我不要再“塑”了!

“政府此次的减塑行动确实是一种进阶式的进展,但离做到真正的全面减塑还有一大段距离。”

翁敦欣指出,这是一个零售连锁店业者自愿参与的运动,而非强制性规定全国业者必须参与其中,部分参与的成效肯定不会比全国来得好。

“再者,目前只是停止提供塑料袋,店内有些商品依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来包装,尤其是生鲜部,一般会提供无限量塑料袋任顾客使用,在实行方面仍未做到真正全面。”

减少源头生产一次性塑料

她也提到,国内的塑料污染并非只是厂商和消费者的责任,也包括合法与非法进口洋垃圾的问题。这边厢高呼“拒绝一次性塑料”的口号,那边厢却进口洋垃圾,这样真的能够达到所设定的目标吗?

多年以来,绿色和平组织积极倡导和跟进塑料环保议题,他们意识到,与其捉小鱼,不如攻大鱼,最有效的方式是减少源头生产一次性塑料。

东南亚绿色和平组织成立于2000年,分别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印尼设有据点,致力保护东南亚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为当地的弱势族群发声。

日进逾千货柜洋垃圾

塑料污染有改善才怪

大马的塑料污染毫无改善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国目前没有全面禁止洋垃圾进口。

据亚太经合组织统计,2018年马来西亚塑料垃圾的进口量就高达87万吨。

翁敦欣表示,每日约有上千个装有洋垃圾的货柜抵达国内主要港口,这些洋垃圾除了有一次性塑料,也包括电子垃圾。

从明年开始,泰国也将全面禁止洋垃圾进口。可以想象,当泰国不再进口洋垃圾,大马、印尼或菲律宾很大可能成为下一个目的国。

“这种情况就像2019年中国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一样,导致更多洋垃圾进入大马。据我们的现场考察,这些洋垃圾多数来自日本、美国、英国等。

“为了避免失控的情况发生,政府有必要拟定更严厉的政策和法律,以控制洋垃圾进口问题。”

据《经济学人》旗下智库Back to Blue发表的最新研究指出,若缺乏全面、具约束力的管制措施,2050年G20国家的每年塑料使用量将近乎倍增至4亿5000万吨。

再据世界经济论坛推算,如果“一切如常”,2050年全球塑料产量更会比2015年的3亿2000万吨多出3倍。

把眼光聚焦大马,我国在2021年每年生产1390万吨的固体废料,去年增至1430万吨,其中塑料垃圾占13.2%,仅次于食物垃圾(44.5%)。

回收塑料毒性更强

当一次性塑料的使用率陷入失控状态,回收塑料的“诞生”成为了环保界救星?事实并非如此,回收塑料并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截至2023年,全国回收率为35.38%。这个数据永远无法达到100%,因为并非所有塑料都是可回收,也并非所有可回收塑料都会被回收。

据绿色和平于2023年发布的《永恒之毒:塑料回收对健康威胁的科学研究》报告指,塑料在回收过程中不仅会增加毒性,也对回收场的工作人员、附近的社区、甚至末端的消费者构成严重的健康威胁。

塑料含有1万3000种化学物质,其中超过3200种已证实对人体有害,还有许多化学物质尚未评估其毒性。因此,一旦塑料进入回收系统,就等同回收其中的有毒化学物质。

再生塑料的化学物质通常含量较高,毒性更强,包括苯、有毒阻燃剂、内分泌干扰物质、环境污染物,以及其他致癌物质。

这使得再生塑料不适用于食品级或其他消费用途。也就是说,塑料本质上并不适合循环经济。

分类不当,以及分类后的特定包装成分,也可能导致回收塑料产生毒性。

塑料已进入生态食物链

塑料不仅成为了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人类身体的一部分。科学研究已证实,塑料已进入了生态食物链。

自2018年首次在人类肠道发现微塑料后,肺、肝、脾和肾脏组织中也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

近期两项研究甚至发现,微塑料抵达了胎盘,发现率达100%。

争取制定公约

法律约束源头

环保组织如今的最大目标对象已不再是消费者,而是源头。

目前,绿色和平正积极争取制订强而有力、从源头减少塑料生产、推动重用而非回收为基础的条文,并于2024年内落实执行,迈向2040年前减产至少75%塑料量的目标,以助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

翁敦欣指出,《全球塑胶公约》具法律约束力,并将设立限制停止源头生产塑料,以低碳、零废及重用为基础。

“我们希望透过《全球塑胶公约》的影响力,提醒塑料生产业者改变商业模式以促进循环经济,否则将有损企业形象,并渐渐被市场淘汰。

“该公约将在今年11月于韩国釜山进入第5轮谈判。如成功通过,我们希望各国不仅是在全球程度上遵守公约,同时也把其纳入为国家的法律条文。”

绿色和平早前公布的一项国际民调结果显示,逾82%受访者支持减少塑料生产,亦分别有80%及90%民众担心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支持以重用代替即弃。

贯彻重复充填与使用

一场冠病疫情创造出新常态,也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

翁敦欣指出,在后疫情时代,许多人更看重卫生,无形中也导致了一次性塑料用品被消耗得更多。

“人们的环保意识一直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政府虽早已实施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和塑料袋需额外付费的措施,但很多时候并没有严厉执法,市面上依然可以看到有商家照给不误。在没有执法单位严厉监管下,也需要业者和民众自愿遵守,才能看到效果。”

绿色和平提倡通过“重复充填”(Refill)和“重复使用”(Reuse),以减少一次性塑料的垃圾制造,并希望这概念可以应用到每一个场所、各种时刻。

重复充填和使用的正确做法:

(1)使用环保袋取代塑料袋,且要多重复使用

(2)商店提供“自备环保杯折扣”或“共享环保杯租借”,重复使用环保杯以取代一次性饮料杯

(3)自备便当盒打包午晚餐,吃饱洗净后,又能重复使用承装下一餐美食

各国减塑政策一览

美国:不得销售发泡聚苯乙烯容器在纽约,任何食品服务提供商或商店将不得销售、提供销售或分发,含有发泡聚苯乙烯泡沫的一次性食品容器,鼓励使用可重复、可回收、可堆肥的物品。

法国:禁塑料包装蔬果法国于2022年开始禁止在出售蔬菜水果时使用塑料包装。根据规定,约有30种水果和蔬菜禁止使用塑料包装,包括黄瓜、茄子、香蕉、柠檬等,但限制措施不包括总重超过1.5公斤的蔬果商品,以及切块或加工水果。少数易烂蔬果,如蘑菇、樱桃、草莓等,仍可使用塑料包装。

意大利:推出塑料包装税意大利于2022年推出塑料包装税。该税收针对一次性塑料,例如聚乙烯制造的瓶子、袋子、食品容器,以及发泡聚苯乙烯包装;而再生塑料和可堆肥生物降解塑料税将被免除。

澳洲:禁用一次性塑料品澳洲目前已禁止使用各种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碗、杯子、盘子、餐具、搅拌器、吸管、聚苯乙烯食品容器、厚塑料袋、带塑料棒的棉签、聚苯乙烯包装、塑料微珠(由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

印度:落实塑料使用禁令印度2022年颁布禁用一次性塑料禁令。此外,生产商、进口商和品牌所有者须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以环境可持续的方式收集和管理塑料包装废物。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