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夫妻档设音乐学院起步到复新组装厂
曾华添创钢琴一片天

曾华添(左)经常试弹完成复新的钢琴,确保音色等水平皆达标,右为其贤妻兼得力助手梁碧霞。

(太平22日讯)夫妻档联手开创音乐学院,并在业务步上轨道后,更进一步开设钢琴复新及组装工厂,成为国内最大的钢琴复新及组装厂。

在太平土生土长的夫妻档曾华添与梁碧霞,在结识后由于大家皆对音乐产生兴趣,并在时机成熟后,便联手开办歌·可音乐器有限公司,较后,业务更上一层楼,也开办钢琴组装与维修工厂,以便提供一站式的完善服务。



曾华添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指出,钢琴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它因拥有宽广的音域和绝美的音色,被冠上了“乐器之王”的美称,并受到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他表示,随着国人生活水平改善,钢琴也被视为重要的娱乐消遣品,学习及购买钢琴者也相应增加,并催生了音乐学院及钢琴组装与维修工厂。

自小对音乐深感兴趣

他说,自小便对音乐深感兴趣,毕业后曾在新加坡一家着名的音乐公司工作,过后负笈美国大学修读钢琴制造技术课程后,回国担任钢琴调音师,并认识了贤内助梁碧霞后,两人于1992年携手创业。

他表示,公司在初创时,着重在音乐学院,即教导音乐及购卖钢琴等乐器,过后当钢琴的需求量逐渐上升时,才开设复新、组装及维修钢琴工厂。



他指出,公司主要从日本进口品质良好,以及经过筛选的二手钢琴,然后把钢琴拆除全面检查,若有损坏之处便加以维修,最后喷上钢琴漆,整台钢琴便犹如新琴一般。

曾华添(左)严格看待工人在进行组装钢琴内部的木槌。

钢琴拆除检查重组过程繁杂

曾华添强调,拆除、检查及重新组装钢琴的过程相当繁杂,而且易学难精,尤其是在调整钢琴的击弦机的音调时最难掌握,必须依靠经验及感觉,因无仪器可以鉴定其标准,如果调得不好,钢琴所发挥的效果便不理想。

他认为,一名专长调整击弦机者,至少必须处理过1000台的钢琴,才能凭感觉将其音板及音色调节得最好。

过程全部需人工进行

拆除后组装钢琴都是相当细腻的工作,全部都需要人工进行,无法采用机械,因此每天工厂最多能复新数台钢琴而已。

“复新及组装钢琴有许多部分都要亲力亲为,当中的难度是要依靠经验、听觉及手感,才能把钢琴调得最好。”

他指出,该公司的顾客主要是音乐学院,最近也与德国公司合作组装新琴,然后将新琴批发至东南亚一带的国家。

他表示,由于新琴的价格相当的昂贵,复新琴的价格则是新琴的约30%价格,加上钢琴非常的耐用,因此复新琴相当受到各界的欢迎,具有良好的市场潜能,并说,目前也积极向中国发展,并在中国的3家钢琴厂中担任顾问。

梁碧霞:风气日盛学钢琴有助启发智力

梁碧霞则说,由于钢琴是相当高雅的艺术乐器,钢琴的音域宽广、音色宏亮、清脆及富于变化,而且有开发右脑及儿童的智力作用,故学习钢琴的风气越来越盛。

她指出,学习弹钢琴也可以陶冶性情,当着本身的嗜好及消闲,目前也有医生将乐龄病人介绍来音乐学院学弹钢琴,以加强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预防老人痴呆症。 

她表示,学习弹奏钢琴者也会比较有曝光的机会,对儿童学业或将来工作时,都会比较有自信心。该院每年都会举办2次的演奏会,除为学员提供发挥的平台外,也捐款协助慈善团体,以达到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宗旨。

ADVERTISEMENT

 
 

 

反应

 

优生活

声音探索中 航向梦的起点

报道|杨佩丽

摄影|叶添益、受访者提供

一趟突然起变的航海之旅改变了她的思维,坚定了她对梦想的信念。此次对话,我们聊着声音与梦想,以及一次始料未及的钢琴演奏所带来的信心加持,让她带着自己与生俱来的嗓音与天赋,勇敢地站上更多舞台,在梦想与创作之间燃烧炽热的心。

声音是自然界中温柔的震动,它谱出优美的旋律,述说着岁月里无尽的故事。虽然我们的生活与声音亲密无间,然而它的无形,却让我们容易忽略它的存在,唯有当耳朵有感知时,我们方才从它的波动中察觉声音的有形。因此好听的声音,总是让人特别感动。

在与梁兆雯对话时,心里就有那股感动。我特别喜欢聆听她说话的声音,她说话时咬字清晰、音域悦耳有质感。她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表演,在学校时总是踊跃地举手自愿参加各项比赛。

“小时候妈妈会让我们选择学习一种乐器,我选择钢琴,后来她得知我喜欢表演,因此又让我学习声乐巩固根基。”原来,妈妈的悉心栽培是她音乐路上的第一位伯乐。

一场未知的探险

中学时期,第一次接触校内的戏剧活动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六年的中学生涯里始终没有改变。

毕业后的人生犹如一场未知的探险。“在那段时间,我曾尝试申请台湾的戏剧系,却没有被录取。命运的巧合将我引向邻国新加坡的音乐剧系,虽然最初申请也遭遇拒绝,但姐姐建议让我写了上诉信,最终奇迹般地被录取。那时,新加坡的音乐剧系名额极为有限,而对海外生的要求也颇高。”

那段跨国生活的经历,对她而言是一种极大的心情冲击,在新国度里的各种新事物皆让她感到无比兴奋。

“日记中,我曾写道:‘原来学习是这样的,我很喜欢这种模式。’课堂上的学习虽然不乏挑战,但它更大地开启了我的学习认知,了解事情并不仅仅只有单一的可能性。甚至影响了我到了大学第三年,选择了以教育为研究方向。大学期间的启蒙老师们让我明白,教学不仅是传授方程式,更重要的是深入的引导与启发。这样的教育理念深深影响了我,它伴随我一生,让我认识到基础功的真正价值远不止于理论上的对错,而更重要是如何融会贯通。”

目前,她是音乐学院的声乐导师,亦拥有儿童感觉统合课程导师认证,她同时也是剧场工作者,在戏剧领域里当演员,初试啼声当导演并解锁音乐设计领域新尝试。

戏剧性人生转折

许多人得知梁兆雯在新国念音乐剧系但却选择回到大马发展时都特别好奇,她笑称回流的决定并非多么深思熟虑,一切因为疫情突然爆发,那突然的改变也改变了许多人的计划。

“我曾考虑留在新加坡,我的初衷是攒够资金,之后自由地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正当我思索之际,我获得了邮轮上的演员与故事叙述者的职位。思前想后,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毕竟,可以趁此时光旅行,还能包吃住,应该是很难得的体验吧?”

她戏剧性般的生活旅程,在船上再次展开。我听得津津有味,那也是我始料未及的事情。

“在登船之前,我们必须先考取海员证。要获得它,我们需要学习许多专业知识,经历一系列严格的训练,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考验是必须从4米高的平台跳入水中,那是紧急逃生重要的一环。另一个是在封闭的铁皮房间里进行逃生训练,戴着氧气罩,摸索着找到出口的情景,至今依然难忘。成功登船后,我们的日常工作除了表演之外,还必须兼顾带领乘客参加安全演习、熟悉逃生路线的角色。

“我们的航线主要覆盖中国和日本,上船后不久,疫情爆发了,世界停摆,船上的乘客也开始陆续下船。刚开始时我们依然积极地准备着以应对重新开放的旅程,但随着看似遥遥无期的疫情封锁,我们也渐渐把日常集训放下。困在船上为了振作精神,开始时我们还举办了运动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持这种积极心情的状态难免受挫。”

船医要学琴

“由于很多飞机停飞,因此回家的路也充满不确定性。很多时候接到通知会有航班飞行,我们雀跃地赶快收拾行李,然后突被告知航班取消,失望地把日用品再归原位,这收拾还原的动作少说也有十次,来来回回地……

“在送走了绝大部分的乘客与船员后,船上突然安静了很多。后来为了节省资源,灯也开始关了许多盏,四周越来越暗,音乐声音也渐无,举目就是死气沉沉的氛围,那时真的需要靠自己的意志力和自我取悦来继续生活。然而,有一件事情却激励了我。船上有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船医,当时可看出他因为职责所在而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我们真正接触是有一次他看我弹琴而开始聊天。当时,我闲来无事在大厅里弹着钢琴打发时间,完全没留意他的存在。曲子弹完,他在一旁给我掌声,并说想跟我学钢琴,待回家时教导孩子。”

记得那时,梁兆雯是告诉他自己并没有教学的基本知识,船上有更专业的乐手可以教导他……“但他回我说他感受到我的音乐,所以才提出此要求。他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过去,我以为必须要有很好的技巧或才能才可表演或创作,但船医的鼓励让我意识到原来当我纯粹地弹着钢琴抒发情绪是有力量的,让我领悟到学习和创作的真正意义,原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等到技艺有多纯熟才开始行动。”

成长中的蜕变

还会登上船继续航海表演梦吗?我问。她笑了一下:“海员证的有效期是5年,但疫情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现在只想要跟家人在一起!”

稳定下来之后,她开始循着教育梦展开声乐教课,并且获得机会参与非剧坊的戏剧课程,开拓更多尝试的人生。

声音力量直窜心坎

犹记得初次与梁兆雯相见,就是在由非剧坊呈现,叶伟章执导的舞台剧《甲虫の梦》里。当时,身为演员的她在剧里有一场声嘶力竭呐喊的戏,那股声音力量直接窜进观众心坎,一同感受着她在戏里经历的痛;第二次见她,是她初试啼声执导舞台剧《房间一》,除了当导演之外,她也为自己的戏剧进行配乐,弹着电子琴的她很有魅力,犹如场边的一道风景线。

那一次,也让亦师亦友的戏剧导师叶伟章看见她的更多可能性,力邀她参与最新戏剧作品《雨》的声音演出与音乐设计部分。

此次,我们相遇在白沙罗表演艺术中心,这是她接下来9月份参与演出的地方。

表演艺术中心大厅凑巧也有一台钢琴,应摄影要求她现场弹奏了一首曲子。即使是简短的弹奏,但她却是全情投入,让人陶醉其中,亦让人不禁期待她即将担任音乐设计的新创作。

借戏剧解锁音乐

在谈梁兆雯的创作理念之前,先了解此剧导演叶伟章的创作理念。

《雨》的故事取材自本地青年剧作家 Khairi Anwar的作品《24 Jam Dalam 37 Tahun》,向来推崇极简手法的导演决定从原著中提取最核心的部分,以对角色和情节进行大幅度的简化为创作初衷,展现演员的肢体和情绪流动。

对此,梁兆雯在音乐创作上亦循着此方向而去,采取钢琴演奏现场配乐的方式追求情感流动的共鸣。

经常陷入反思

“这当中最大的挑战在于钢琴演奏本身不是我最纯熟的表演工具,因此很多时候我还在寻找平衡。有好几次在排练场地,当我沉浸在自己弹奏同时要反映场上的表演时,我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波动是受到影响的,”

她继续说:“我熟悉演员的工作模式,但是当钢琴演奏配合声音演出,节奏上的配合和情绪上的流动未必是一样的东西,因此,在创作的过程里,我都不断自我观察,那是很新的尝试,好玩有挑战,我很享受每个瞬间。”

虽年纪轻轻,但梁兆雯却经常会陷入反思,从自我对话中探讨更多可能性。

“为什么唱歌非得八拍才完整?假如我只唱了四拍,剩下的四拍留下了空白,我明白那空白的意义所在,我的力量和感受仍然完整存在,那为何不可以有这种空白?这次创作让我深入反思,也带来了乐趣,现场演奏的魅力和趣味正是在如此,它赋予了更多的空间和交流,使每一刻都独一无二,这就是舞台上真正的魔力所在。”

演出资讯:

《雨》

故事大纲:

“他一生中只见过父亲六次半,每一次,都刚好下著雨……”

日期:

9月13日(晚上8时)

9月14日(晚上8时)

9月15日(下午3时)

地点:DPAC Black Box

购票:https://www.cloudjoi.com/shows/rain

询问:017-969 0089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