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环境经济平衡发展
正确管理恢复泥炭地

马来西亚全球环境中心主任费扎帕里斯: 在泥炭地上种植的大部分经济物种,都是外国品种,比如巴西橡胶、西非油棕、中国茶叶,却没有开发真正适合本地土质的品种,比如日落洞树(Jelutong)就是其中一种上好的橡胶树品种。

2006年,东盟国家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合作,展开2006-2020年东南亚泥炭森林计划,拟定一系列保护泥炭地的策略和行动,“永续”是终极目标。

站在环保组织的立场,停止开发泥炭地是最好的保护政策,但对于放不下经济考量的政府和企业,那是不可能放弃的选择。



最后的折衷方案就是拟定正确使用及良好的管理策略,同时尽速恢复还有希望的泥炭地,以求两全其美,平衡环境与经济发展。

国际湿地组织(Wetlands International)不止一次促请政府和相关工业,即刻停止将剩余的泥炭森林转换成农业地,同时必须加速提倡泥炭地的保护和森林恢复行动,尤其是泥炭地最多的东南亚区域,东盟各国政府必须保护和采取永续管理泥炭森林的策略及折衷方案,比如种植不需要排水系统的农作物。

国际森林研究中心(CIFOR)则认为,林火和烟霾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泥炭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重要性等等大层面的论述从来不缺,但却激不起大部分人的重视,若从解决健康、贫穷、粮食和治理议题等重要或互惠互利的情况着手,反而更具建设性和效果。

财政支援政策

该中心提出的几项策略和其他国际组织大同小异,包括大幅度减低将森林转换为农耕地、减少在农业中使用火、普遍减少在泥炭地上耕种、改善乡村的生计和收入、改善永续性产品的市场和其价值锁链、恢复退化的泥炭地。



但是,这种大层面的策略,仅针对并适用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和投资者,对于那些必须依赖土地生存的最基层,该组织强调“提供替代行动”——比如给那些依赖在泥炭地火耕的贫穷群体,拟定和提供更广泛的财政支援政策。

“最关键的是,我们需要一个长期跨领域的计划之合伙经营,包括林业、农业、健康、金融、执法、大规模的商业和群众教育。”

土地也要修生养息

马来西亚全球环境中心(Global Environment Centre,GEC)主任费扎帕里斯(Faizal Parish)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则坦言:“倘若你问我们要做什么?我会告诉你其实很简单,就是保住泥炭地里的水,让泥炭地保持湿地状态,保住其自然功能,保住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于那些已开发作为农业用途的泥炭地,已有60%之多,要想完全恢复和禁止使用是不可能的任务,唯有谨慎处理,采用亡羊补牢之策,及时拟定和执行良好的管理作业系统,比如交替农作种植(alternative crops),让土地有修生养息的时间,被遗弃空置的土地则种植树木,恢复森林状态。”

泥炭地干涸耗竭的主因,关键在于修筑渠道疏导引流,利用泥炭地的水作为灌溉,或是利于农作种植。因此,最简单而彻底的解决方案就是截断抽取泥炭地下积水的渠道,这也是全球环境中心的其中一项主张。

“泥炭下陷就是因为积水流失所致,只要将一根桩留在泥炭地上半年,之后就会发现下沉甚至消失。这个实验证明,当泥炭地被榨干,失去积水的支撑,土地就会塌陷。”

泥炭地下陷

实际例子并非没有,柔佛州的一个油棕园,50年后的今天,泥炭地已下陷3、4公尺,上的油棕东歪西倒,因为“站”不稳。

现实情况往往复杂很多。在排水渠道的问题上,一些专家主张“适可而止”的替代方案——适量排放泥炭地下层的积水、了解及掌握在泥炭地种植的方法或以替代作物种植,让土地有修生养息的时段,继而可重复使用,遵循永续农业的指标。

综合费扎帕里斯所强调永续使用泥炭地的四大方案——

●保留在森林状态的泥炭地,明文禁止开发。 

●妥善管理泥炭地,限制开发,保持湿地状态、自然功能、防止水患、平衡生态。

●已开发作为农业用途的泥炭地,制定和执行良好的管理和作业系统,不只是政府单方面的责任,拥有资金和能力的大企业,可投入科研及改变作业方式。 

●长期教育最接近泥炭地的社区和使用者,因为大部分不了解泥炭地危机而继续遵循传统作业模式。

本地橡胶及油棕研究专家朱乾海博士曾著文探讨泥炭地的管理问题,同样提出“替代种植”的论述——要在泥炭地种植,必须了解其地质特性及正确的使用方法。泥炭地土质松软,种植前必须压实,将苗种在洞里,即深15厘米的植洞,更要懂得水位的管理、保留软性植物及藓苔,则能两全其美,减少或避免对泥炭地的伤害。

永续,是拯救泥炭地的终极策略和理想。

【结语】
发挥力量,扭转泥炭地命运

对于大自然,人类总是知之太少,却贪婪太多,即使面对环境危机,在权势和利益面前,依然本性难移,执迷不悟。

过去10年,近乎三分之一的森林损失是油棕扩张所致。人们将砍伐森林或把泥炭沼泽抽干后,用最“传统”而直接的焚烧法清空土地,不惜造成危害健康和环境的霾害。天然森林的树木和植被焚烧殆尽,泥炭地和沼泽干涸,原本封存在地下的碳犹如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尽情释放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暖化。有15%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是因为森林砍伐、森林退化和泥炭地排放所致。

环境日趋恶化

摧毁森林,抽干泥炭,美其名为“发展”,实际上弄巧反拙得不偿失,反而因环境恶化及霾害而妨碍经济活动,牟取短期利益,牺牲长远未来,日趋恶化的环境,是正在自食其果的警讯。

撇开远在天边的其他区域情况,看看本身所处的东南亚区域,多项调查和研究预测,截至2020年,油棕种植园的扩张,可能造成400万公顷的森林损失,其中以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婆罗洲、巴布亚岛、苏门答腊和刚果盆地最严重。

诸多报告一再揭露,苏门答腊虎和犀牛、婆罗洲的大象和猩猩等濒临绝种,清洁水源和水土流失造成极端的干旱及洪涝,社区居民的家园和生计也面临危机。

油棕对泥炭地的破坏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他“除贫”、“促进经济”等堂皇的理由,也不能掩盖自私贪婪、破坏大地的罪恶事实。若要政府和企业完全放弃泥炭地上的油棕种植,几乎可以笃定是“痴人梦话”、“天方夜谭”,唯今之计,是最起码的“亡羊补牢”策略,尽力保护仅剩的泥炭地,同时善用和管理已开发的泥炭地,力求达到永续的双赢目标。

欠缺“执行力”

策略方案早已摆在眼前,欠缺的是“执行力”——不只是政府单方面的执行力,还有土地使用者和企业经营者的配合及执行,印尼是其中一个实例。

尽管该国政府新领导层一再公开声明保护泥炭地的决心,并且成立专门负责的泥炭地复原机构,该国最大油棕工业产品集团之一的金光集团(Sinar Mas Group)旗下的亚洲纸浆品公司,一方面高调与Belantara基金会和印尼南苏门答腊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并与西加里曼丹政府共同发表宣言,支持推动永续地表景观管理,但另一方面却被泥炭地复原机构指“不合作”,拒绝配合修复泥炭地的政策。

你我责无旁贷

人们或许可以指责印尼政府无能,没有严厉执行法律规定,空有承诺,没有行动,但在印尼大肆开发泥炭地,并且阳奉阴违的大企业,不乏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外资公司,倘若马新两国没有采取相应的行动,东盟国家没有相互配合,问题终究难以妥善解决。

不要以为其他小型种植业者,或是没有涉及开发泥炭地的你我就没有责任,费扎帕里斯和卡洛琳一再强调的“社区居民是保护泥炭地的关键人物”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从开发土地、种植农作、工业生产到市场供需,是一道环环相扣的链,倘若社区没有足够的意识和行动,没有善用及正确使用泥炭地,并且拒绝不合理使用泥炭地所生产的产品,其实也等同于间接“助纣为虐”。唯有最接近土地的社区,处于产业链终端的消费市场,愿意支持对环境永续的商品,才有可能发挥力量,扭转泥炭地的命运。

破坏环境,每一个人都难辞其咎,保护环境,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

反应

 

要闻

泥炭地及公开焚烧酿烟霾 疫后经济活动加剧问题

(哥打巴鲁15日讯)天然资源、环境及气候变化部长聂纳兹米指出,目前我国遭烟霾笼罩,是由泥炭地、易燃地区及露天焚烧等火患所引起。

他说,半岛酷热天气及冠病疫情后经济活动恢复,也加剧了这情况。

“目前干燥气候造成森林区和有业主的土地区失火。烟霾不只发生在马来西亚,东盟国家也有烟霾。”

聂纳兹米今日在甘榜巴力巴西东埔移交援助品后提到,政府各机构在努力扑灭自3月27日在万捷甘榜贝欧(Kg Beoh)发生的泥炭地失火事故。

他指最初火患只涉及5公顷面积,如今已蔓延20至50公顷,而当地还在冒烟及仍未全面扑灭火势。火势已开始蔓延到附近甘榜,如甘榜古雅(Kg Kual)、甘榜古雅哥吉(Kg Kual Kecil)及甘榜贡当(Kg Gondang)。

他说,吉兰丹环境局已发出通知给所有地主,必须负责任及采取措施防范土地被入侵或焚烧,同时启动防范公开焚烧行动队日常检查,监督旱季容易焚烧的所有泥炭地区。

“大马矿物及物理科学局(JMG)自3月29日已在当地展开地底井水水管抽水行动,将水排入附近沟渠和水道湿润土壤,防止火势继续蔓延。水利灌溉局也疏通阻塞的水道,接着提高水道水位及维持土地湿度。”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