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南洋文艺】马来亚“男女演员同台演出的论争”
(第十四篇)

战前,黎耀聪在雪兰莪人镜慈善白话剧社担任编剧,成功将剧本搬上舞台演出。

马华剧社演剧的目的,关心当时的中国祖国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透过演剧筹赈,为中国同胞献出一份温暖。

应用演剧作为筹赈名义,包括为华北七省旱灾饥民、广东兵灾、汕头风灾、华侨筹赈日灾游艺卖、闽省水灾物会、粤闽两省惨遭水灾侵害、筹赈中国各省水灾会等。



1915年至1925年间,协助马来亚华侨学校筹募发展基金而演出的剧作,有《洞房剑影》、《循环境》、《风流毒》、《就是我》、《河伯娶妻》、《觉悟》、《亚牙毒》、《买婚书》、《沧桑感》、《惨中惨》、《望沙湾》、《教子》、《傻儿孙》、《同恶报》、《谁之咎》、《文明梦》、《乞丐拾黄金》、《蝶恨花愁》、《华伦夫人之职业》、《雪桥泪史》、《妇道苦》、《情场毒》、《钱虏鉴》、《指环报》、《共和镜》、《孝义少女》、《灾黎泪》、《穷汉》、《飓劫余生》、《好儿子》、《轮回》、《侠情》、《峇乐瓦峇娄》、《侠女魂》、《地头虫》、《青灯回味》、《不平》、《落花同梦》、《家庭恩怨记》、《孤儿救祖记》、《蝶恨花愁》、《割地之惨》、《一个好教训》、《回顾》、《枕云笑梦》、《租》、《熊时元先生》、《热心家》、《可怜闺里月》、《藕断丝连》、《燃犀照》、《终身大事》、《道义之交》、《社会怪象》、《尼姑还俗》、《养不教》、《千古恨》、《钱与罪》、《奈何天》、《皇帝梦》、《收枯账》、《殃及池鱼》、《青春的悲哀》、《尔来了》、《羊语》、《堕落的青年》、《悔迟了》、《迷信的反响》、《古井重波记》、《自由钟》、《自作孽》、《可怜的玫瑰》、《凯子娶妻》、《好兄弟》、《劫后鸳鸯》、《情之正》、《亲母闹》、《学国语》、《青春的悲哀》、《秋扇感》、《柔乡钟》、《马介甫》、《多妻鉴》、《虐婢报》、《真假相》、《金债肉偿》、《茉莉村》、《弱点》、《孽海潮》、《薄命花》、《孤儿救祖记》、《情幻》、《学徒苦》、《梦觉醉夫》、《怪现象》、《新禅影》、《光明世界》、《魔王开会》、《化暗为光》等等。

存有浓厚侨民思想色彩

笔者不厌其烦地将1915年至1925年所查到的剧目列出,目的是为了揭示此时期的剧作,依然有着浓厚侨民思想的文明戏色彩。它们以奇情新剧、谐剧、趣剧、笑剧、白话剧(戏)、短剧、悲剧、正剧等各种专属戏剧名词使用,上演着独幕剧或多幕剧。

演出的语言有普通话、粤语、漳泉方言等各籍贯语言,取自的剧本有中国剧作汪优游、胡适等。也有华侨自编的剧作,编创者有宋森、叶槐森、余达之、李铁民、陈觉民、郑理豪、黄石吾、黎耀聪、宁镜澜、吕光鸿、萧茂元、崔伯海等剧作上演。

1915年至1925年的马华戏剧,几乎没有马来亚其他民族的参与,也极少能看到马来亚本土多元文化的色彩,舞台上所呈现的,是充满浓厚的中国传统封建思想和侨民的现实生活问题剧。



在诸多戏剧作品中,《尼姑还俗》和《养不教》敢于讽刺中国封建礼教。虽然马华戏剧强调演剧具“开通民智、针砭社会、移风易俗”,但是,也有一部分剧作提倡封建保守的思想观念。如“青年进德会”,于1922年演出的《妇道苦》,剧情描述“妇女逆来顺受、委屈求全、颂扬了封建道德”。(见赖伯疆:《东南亚华文戏剧概观》,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第37页)

男女同台演戏引发论争

1922年底至1923年初,马来亚引发了一场“男女演员同台演出的论争”。保守派认为,男女同台演戏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华文教育的提倡与发展;开放派则“坚持贯彻男女平等,提倡妇女解放的主张,认为男女合同演剧是平等的” (见方修:《马华新文学大系(八)》(1919-1942),剧运特辑一集,香港世界出版社,2000年再版,第6页)。“若戏剧不能转移社会,而倒去逢迎社会,那种教育当不足言了”。(见周维介:《新马华文文学散论》,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新加坡文学书屋联合出版,1988年,第16页)

针对这一问题,反对派的代表林鉴清,写了4篇文章在《新国民杂志》的“研究”发表,引起了开明人士如古月心、董方域等人的大力抨击。参与论争者,包括林小融、纠予、翼之、寰光、许柏轩等。最终,当然是保守派不能得逞。这场论争,为接下来的男女演员同台演出铺平了道路,也间接让更多女性有机会在演剧中,参加和了解更多社会的议题和讨论。

(大众若有话剧史料提供,如剧本、演出特刊、剧照、剪报、剧团书信或徽章等,欢迎邮寄至8, Jalan Mas 2/10,Taman Mas 2,Batu 9, Cheras, 43200 Selangor。询问电话016-2322693,电邮[email protected]

反应

 

商余

吃苦,就是吃补——展望2023/沈国明

文图|沈国明(心向太阳剧坊主席兼研究员)

新一年到了,2023年第一期的〈商余〉特邀约一直努力不懈推广“戏剧运动”的沈国明,书写去年的斩获,以及对新一年的期待……〈商余〉诚祝读者:2023年,平安快乐!

2022年我所忙碌的工作内容:

抢救、收集、清理、归类、典藏,不停地在保存和整理戏剧文史资料;

阅读、梳理、慎思、书写、校稿,不间断地在发表马华戏剧学术文章;

催稿、校阅、编辑、排版、印刷,完成4册学术性马华戏剧书籍出版;

宣传、摆档、接单、包装、邮寄,书籍从厂房至读者手中皆亲力亲为;

拜访、交流、解说、分享和呈交计划书,积极地向各领域争取认同戏剧研究的价值;

写信、发函、联系、接受电台专访和报章采访,向社会大众发出戏剧文史的声音。

成立戏剧文化馆

同时,为了搭建资料研究中心和学术研究交流平台,正式落实成立“戏剧文化馆”;为了向大众传达唤醒和提高保存文史资料意识,到各地跑透透推行“金丝带”宣导讲座会。

以上这些,是我于2022年在“心向太阳剧坊”从事马来西亚华文戏剧任务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对于一些人而言,这些工作,是“工作”吗?

回想过去一年,我似乎没有变,也似乎没有“长大”,更似乎没听取长辈们的意见,依然不听话地、坚持己见地呆守在心向太阳剧坊,继续推行收集马来西亚华文戏剧史料的工作,甚至推动“金丝带”文史资料保存宣导运动,并已经陆续在全国大城小镇展开。

做戏剧演出有钱赚吗?搞戏剧研究,经费从何而来?这是身边朋友常会问的两道问题。这两道题目,却不是我所在乎的问题。我关心的是:戏,得要继续演下去;戏剧研究,得要坚持做下去。

为了让戏剧研究可以持续进行,建设一个资料中心是必要的。因此,打造一个资料库作为戏剧研究的场域,刻不容缓。于是,“戏剧文化馆”在大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正式诞生了。该馆藏书万册,书籍含油印剧本、演剧特刊、照片、手稿等,这些都是心向太阳剧坊近年发起“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从各地收集而来。

另外,也有不少书籍是心向太阳剧坊成员近十年到中国和韩国巡演舞台剧,以及在中港台出席学术研讨会时,获得主办方和学者赠送。同时,剧坊成员也到各个地区的二手书店,购买大量的戏剧书刊运回我国。书籍种类包括戏剧理论、编导演知识、剧场实务、票房行销和各国戏剧史等等。

如何发展“戏剧文化馆”?我相信,伟大的“戏剧文化馆”不是靠宏伟的建筑来成就的,应该是靠多年累积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而形成。惟有不断地丰富馆藏资源,才能形成一所有分量、有特色的“戏剧文化馆”。

被看见和赏识

2023年即将来临,总觉得2022年过得比往年快,是工作太过充实忘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轻轻溜过,还是年龄大了开始健忘了?2022年,我获得第16届花踪“报告文学奖”首奖,给予了自己和心向太阳剧坊成员很大的鼓励和肯定。终于,我们的一些作品被一些人看见和赏识,戏剧研究也间接引起文史哲爱好者的关注。

未来的展望是什么呢?我仍殷切地恳请社会大众能够认可和接受戏剧文化工作者,我们不是吃饱没事干、不务正业、逃避现实社会的一群。戏剧文化,是我们的正业、职业。恳请社会大众支持戏剧文化工作者、给予我们实际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真的不愿把太多的时间耗在无谓的社交活动,也不愿把太多的时间花在大量的联系和文书工作,结果换来一句:“我们没有拨款了!经费已经用完了!”

“吃苦,就是吃补!”心向太阳剧坊成立22年,剧坊成员一路走来服用了无数贴的“补”药。我们不怕吃补吃苦,愿大家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会做出成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