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洗血与插管——张莉珊的15年/怡倩

6月是“重症肌无力症”醒觉月,一般人对“重症肌无力症”很陌生,现通过张莉珊的访谈,可让读者更了解该病症的痛苦与信仰的力量。

患病时期的张莉珊。

张莉珊亲自开车上来接受访问,由于门前与路旁停满车辆,转来绕去,最后才给车子找到安身位,她却笑着说没关系。以前别说开车,就连牵一牵嘴角,对她而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从。



中四,忘了哪天开始,张莉珊身体各处莫名的症状渐渐浮现,如同来不及撑伞,大雨已然倾盆,一下子浇熄那碧玉年华该有的热情与活泼。莉珊回忆,从前的她多么好动、爱尝试、积极,直到那陌生的病名笼套人生,夺走应有的活力,甚至残酷地连开口申诉的力气也一并夺去……当莉珊再也不能握好一支笔;当她再无法抵抗眼皮千斤的重量;当她颈项酸累,须以手撑头,心里有声音告诉她:“出问题了!”家人察觉她不妥,但她不愿面对。直到洗澡时一跌不起,送院诊断,方知自己患上“重症肌无力症”(Myasthenia Gravis)。当下,晴天霹雳与崩溃,更让人愤懑的是,院方以没该专科为由,叫莉珊与家人自行找其他医生。离开时,他们没有头绪该往哪里去?

医药费达整百千

莉珊一直无法呼吸,最后,家人送她到私人医院。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管子从莉珊的嘴巴入肺,也插了一个月。医药费日增,他们考虑转到政府医院,但管不拔出,莉珊就没法上救护车,唯一办法乃是一种3万令吉的药——IVIG(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其实,患病至今约15年,她的医药费已达整百千。

莉珊4月诊断出病症,8月就动了胸腺切除术(Thymectomy)。手术后情况没多大改善,只要体内抗体仍存,就继续影响身体。“重症肌无力症”属神经肌疾病,因自我免疫系统紊乱,抗体对抗自身的蛋白质,导致病人肌肉颤动、无力、疲劳。莉珊表示,每个人身体有一个胸腺以产生抗体,当人长至十多岁,有了足够免疫力,胸腺就会自行缩小,但她的却没有。抗体多了起来,身体弱了下来。

张莉珊凭着信仰积极面对病痛。

封闭自己不接触外人



入院时医生为张莉珊做基本检查,若处在大部分肌肉无力的情况下,就需洗血。莉珊指一指左手,两道长长的疤痕引人注目,她说:“洗血必须是大的血管,太小,就需找大动脉。插管时会痛,我这个是特别‘做’的,意思是放塑料进去,扩大血脉,方便洗血”。情况严重时,莉珊每周洗血3天,每次两小时。现在,手的血管不能“用”了,改从大腿的大动脉下手。每洗一次,都痛苦难当。洗时先在动脉置铁,再把约20公分的管放入,过程“痛得要命!”

莉珊描述这病是慢性的,无法预防,也还无根治头绪。患者全身肌肉无力,最明显的症状是眼皮下垂。除此,说话含糊不清、视线模糊、吞咽困难,呼吸系统、手脚行动也大受影响。

莉珊身材高挑,读书时总坐后排,那时她连看黑板都十分费劲,加上身体其他症状,十分辛苦。两年高中,往返医院与家里,上课出席率不足一半。起初,朋友还会前往探访关怀,但当时医院离家乡遥远,通讯也不发达,渐渐,她与学校的生涯脱节了。

外人眼里是怪人

“微笑”暖和人心,但病情严重时,难如登天。因无力,肌肉没法正常撑起,外表也显得不好看。一次,卖茶水的老板娘无心一句“为什么你喝水是这个样子的”彻底伤害了莉珊心灵。肌肉无力让她自觉非常特殊,一举一动,在人眼里就是怪人、难看。因此,她封闭自己,少接触外人。

莉珊的“16岁”就与“医院”挂钩——住院、洗血、插管,她全数经历。十几年下来,与护士医生都熟络了。病况最严重危急时才需的“插管”(由口入肺,以助呼吸)也经历了十多次。严重时,喝一口水或吞口水都可夺走生命。

轻描淡写背后,疾病之苦谁能知?莉珊记得,有一次她是“活生生”经历管子插入肺的,或许是麻醉次数太多,莉珊已适应,插管半途,她竟苏醒,活活感受那撕心裂肺之疼。

珍惜每一口呼吸

治病过程不仅让张莉珊留下明显的疤痕,也曾因服用类固醇导致脸部肿胖与水牛肩。其他副作用尚有轻微癫痫、白内障、严重的骨骼疏松症。她笑言:“我现在已经是一副七十多岁的老骨头了!”

从健康到患病,人生似乎总在斜坡上;从未信到紧紧依靠,却是恩典临到上帝是罪人最大的医生。“未洗礼前,我和上帝说,我信靠祂,不是因为我要身上的病完全得医治。这不是一项交易。”莉珊从教会的家庭营开始认识上帝,渐渐看到救恩之美。

“倘若你说我很坚强,其实非也,我也是平凡人。”莉珊也会有情绪、挣扎、哭泣,但她选择与上帝聊天,把生命的盼望依附在主耶稣身上。上帝的爱让她得以继续走下去,教会予她的支持、爱护,也是前所未有的经历。

珍惜当下所有

每一口呼吸都是“Bonus”——这是莉珊告诉我的。她勉励那也在病中挣扎的人,跌倒了就该爬起,放慢脚步,换个角度感受身边的美与妙。生命勿要轻言放弃,珍惜所有的,继续走下去。那些照顾病人的家属也不简单,但当他们乐意陪伴身边人一起走生命之旅,或许会从他们身上看见生命背后的意义。

每年6月,是“重症肌无力症”醒觉月。除期待学校假期、双亲节,让我们也关注这少数的病患。多些了解,多些同理,也多些认识上帝——那生命的源头与掌权者。

反应

 

牧羊人

看短片谈人生,迎圣诞

文:何玲慧

看电影是大马人一般的休闲活动,记得小时候,家人都会安排一个月至少看一部电影,然后,在饭桌或日常的闲聊,说一下观后感。我那个年代还要排队预购戏票,随着科技发展,有了电视和和录影机后,我们开始留在家里看不同的戏。后来电脑的发展加上互联网,优管视频的出现,不同的手机App 出现,只要打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就可以轻松下载不同的影片。

于是,看电影这种休闲活动变得更个人化,在公共交通里,很多人都是低头族,阅读信息、电子书,也可能在追剧;个人的休闲活动,不像我们以前的年代可以和父母、朋友一起交流看电影了。

其实一起讨论电影的故事和情节,让我们可以交流不同的价值观,促进彼此的了解。电影也会告诉我们很多人生的意义,激动情感,促使我们爱,并帮助有需要的人。

与人分享观赏

2010年以后,开始了有微电影及短片的制作,时间从三五分钟到三五十分钟不等,设有不同的主题故事情节,制作过程同样有演员、有台词、有音乐、字幕等,然后在网络上播放。这些短片若有经过好的设计和处理,都很有水准,合适与人分享观赏交流。

当我们想到圣诞节时,很容易联想到欢乐、平安、礼物、圣诞树、不同的灯饰、团聚、假期,旅游等等。其实圣诞是有更深层的意义,它带有一个力量,让人有机会彼此连结,在面对不同苦难和冲突的世界中,圣诞节诗歌所表达的盼望和平安,也让人期待平安。

今年的圣诞节,我想介绍一些短片让大家观赏,也可以和亲友交流圣诞节的意义。

第一部短片:《Christmas Truce·圣诞节的休战》

这原是一部电影,但其中有一部分的情节被剪接成短片,说到在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圣诞节,有士兵用风笛吹起了《平安夜》,随着风笛的音乐,在英德军队的战壕里,越来越多士兵加入合唱。后来彼此走出壕沟,跟敌对的阵营交换礼物如香烟、酒,甚至分享随身携带的家人照片。最后还有足球赛。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停战指令下,英德双方交战的军队自动放下武器,相互拥抱,共庆圣诞。

第二部短片:《Respite at the Christmas·圣诞节的歇息》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拍摄成的短片,在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德国家庭住在亚尔丁森林区,为了避开战火。母亲Elizabeth和儿子Fritz 正准备圣诞节晚餐,等候爸爸回来。结果爸爸没回来,出人意外,来了一些不速之客。首先出现的是美国士兵,扶着受伤的队友要求留宿。当Fritz 正布置餐桌时,又听见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自己国家的德国陆军,他们与队友走散想留宿一晚。虽然母子非常惊慌,但母亲还是定下心来欢迎他们留宿及吃晚餐。不过她告诉这些德国军人,现在屋子里有其他的客人,是他们不欢迎的。

母亲很严肃地告诉德军,如果要在她家里做客,就要遵守她的家规,放下武器,于是他们把武器放在门口。其中一位德军也去检查受伤的美军伤口。所有人坐下准备吃饭时,母亲做谢饭祷告,美军德军也开始放松心情一起用餐,互道圣诞快乐。天亮时,德军美军准备离开上路,德军也指示美军,如何避开德军防线回到自己队伍。

第三部片:动画短片《When You Broken Inside·当你内心破碎时》

这是一部很适合家庭成员观赏的短片,故事情节说到一个小女生在画画时,给朋友嘲笑而有破碎的心。接着她经过一家礼品店,正要触摸这个礼盒时,受到店主的斥责,更加深脸上的伤痕。她回到家想找人安慰,但是发现家人也是伤痕累累。当她感到无助时,有一个人送给她一个礼物,就是爱的心。当这个爱的心进入她的内心时,她得到医治,也得到力量,拥抱遍体鳞伤的人,而他们也得到医治。

第四部片:《耶稣诞生的故事》

在圣诞节里,我们不能不观赏有关耶稣诞生的故事。如果要完整了解耶稣的生平故事,可以观赏以圣经《路加福音》为根据拍摄的《耶稣传》。这部影片已经被翻译成千多种的语言,它影响了很多人的生命。上面的短片节录自《耶稣传》,主要说到耶稣的诞生是奇特的,祂是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祂被预言要在伯利恒出生,祂有君王的身分,却不在皇宫出生,反而在马槽出生。当祂出生时,天使告诉在野地牧羊人会有一位救世主在马槽降生,牧羊人就按照指示找到了耶稣。

在今年的圣诞节,希望透过以上不同的短片,让你可以与人更多的连结,与人分享上帝的爱。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