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高教成了经济负担/南洋社论

要不要上大学?听起来真有点“神经病”,甚至匪夷所思。

是的,或许真有点明知故问——求取学问乃人生大要事,大学向来就是学问的最高殿堂。首相纳吉日前说,投资学前教育可省开支,未来将会有所收成。



现在,提问要不要上大学这个问题,肯定不会是规范的同一答案。槟城研究院客座教授杰弗里威廉姆斯博士则说,高等教育费昂贵,而大学毕业生的薪金回酬却不理想,付出与收入甚至不如中学生毕业后就投入职场。

“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后,都以微薄的薪水在努力偿还高教贷款。”

大学是学子的终站,数年前,或许是,十多年前,答案甚至是肯定的。但,今天,会有人说,他不想进大学,尽管他被录取了,除非分配所要的科系,他宁可进入社会工作。这并不夸张,只欠一个系统性的调查,调查的结果相信会让人惊叹。

杰弗里威廉姆斯或许给了答案:“教育费高,薪水低,高等教育贷款成了大学生的重担。”听来悲凉,参杂些许无奈,但就是成了常态。

当学习成为“重担”时, 除非家财万贯,你会为此一搏吗?更准确的说法是,你“敢不敢”对“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走到终站。



我国并没免费大学教育,对于清寒子弟,升学从来就不轻松,更那堪今年开始,没还高教贷学金一律列入黑名单后,你可以不还钱,却一辈子不获银行贷款,你也永远买不到房屋。

除非大学毕业后赚取高薪,不然,大学贷学金这一项目不耗你十多年,也会让你十年八载喘不过气来。24岁大学毕业,加个十年八载,以及未来家庭和孩子的负担;尤其你住在城市,在大城市工作或许可以为你赚取较高的薪水,但,你敢搏吗?

不像比尔盖茨或乔布斯不念完大学,今天的一些大马学生没能力到私立大学就读而被分配到非所愿科系,要不要念下去?是一个大考题。

杰弗里威廉姆斯计算,大学毕业生需要将近10年时间,才会看到他在高等教育投资的回酬,还不如中学毕业后即加入职场的学生。

“相比没有念大学的学生,大学毕业生或许需要在三十几岁时,方可看见较理想的回酬。”杰弗里威廉姆斯的建议是边学习边工作。

或许其另一个建议可以考虑,即寻找一个不同的教育模式,一个允许学生兼顾学习及工作的模式。问题是:什么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模式?

或说技职学校。坦白说,这里不流行,又或许是时候,人民该变通了。

“另外就是先工作,然后再学习。如德国的双元制,你可先工作后再继续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职。”像这样的“技职”,基本上在我国并不多见。

求学成了经济负担,政府是不是该想出个新法子?教育资源、体系与科系的配置至为关键——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ADVERTISEMENT

 
 

 

反应

 

文教

建议扩大高教青年之友计划 杨巧双冀活动概括非大专生

(布城30日讯)高教学府青年之友秘书处(SRMIPT)受促举办包容性的青年活动,而非仅限于大专院校的学生参与。

青年及体育部长杨巧双说,上述活动不一定要以实体方式进行,相反的,也可以善用数字平台,确保参与的目标群体扩大。

“并非所有青年都在大专院校,因此,当SRMIPT在某个地方办活动时,他们可能可以建议广邀居住在附近的青年参与。”

她今日出席SRMIPT基金移交仪式后,对记者这么说。

提到上述基金,杨巧双说,青体部发放100万令吉的拨款,推行青年之友的发展计划与活动。

她说,上述援金旨在让SRMIPT推动青年之友10种生活型態的发展计划与活动。

杨巧双说,在首阶段,青体部已批准16项总额28万令吉的申请,至于次阶段,该部正评估59项来自23个SRMIPT所提出的申请,总额118万令吉。

SRMIPT是政府大学和私立大专成立的特别秘书处,旨在落实能够凸显大专生潜力,且形成良好个性的计划与活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