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死亡,以及一些存在的声音:
论黄远雄诗选(2008-2014年)的诗作/辛金顺

到了晚期的诗作,远雄却以另一种诗性延异的隐喻系统,展现了生命的另一种面貌。那是历经种种生活顿挫、病痛生死、岁月沧桑后的敘事,是一段漫长过程中,诗人内心情感结构和诗性表达方式的重大变化。

黄远雄(1950-)写诗将近50年。著有《致时间书》(1996)与《等待一棵无花果树》(2007)。而出版于2014年的《诗在途中》,则是其诗作精选辑,乃诗人汇录了1967年至2013年的佳作,共99首,编成自选集。诗人自选诗作,大致之意,不外通过筛选以精粹化个人的作品,展示自我意识和诗艺成长,以及总结某个阶段的创作成果,其中自也具有回顾与告别的姿势,或一种向过去自己致敬的方式。



选集中的诗,有68首来自已出版的两本诗集,惟另31首,则是2007年之后的“新作”,之前未辑合成册,而直接的选入选集中,由此可以窥见诗人对这些诗作的重视;另一方面,亦可看出其近年来的创作不辍,以及创思依旧的难能可贵。

而这些占了诗选集三分之一的“新作”,其实仍然延续着远雄以生活入诗的创作理念,即通过抒情自我(lyric I),探入事物与生命存有的言说之中,不断从生活经验和主体认知上出发,以更缜密的思绪,让诗的语言穿过个人生命,去撩拨存在的遮蔽,以期敞开现象世界的某种意义。而这些作品有异于远雄早期付诸于以气使才,以意驭象,并趋向雄浑(sublime)之作的宏大声响,如“带着狂涛回去╱大鸦那种森林的隙罅”(〈息羽〉),或企图“以狂飙的声音”,“展示自己铁蒺藜的粗犷”(〈独步〉),以及呈现出“年轻时,叛逆的火焰╱可以燃烧意志化成╱一种傲然的钢╱呵!我就是那阵狂飙╱雪亮的刀╱可以砍断我风尘的胳膊╱割我霜露的头颅╱惟不能断我的天涯路”(〈歌〉)那样时以层递结构的词句去推动那充满着气势、激情、决绝、傲骨与豪迈的主体情绪和生命言说。

然而到了晚期的诗作,远雄却以另一种诗性延异的隐喻系统,展现了生命的另一种面貌。那是历经种种生活顿挫、病痛生死、岁月沧桑后的敘事,是一段漫长过程中,诗人内心情感结构和诗性表达方式的重大变化。因此在这方面,实可当做远雄于诗歌创作演绎史的一分存有档案。

在这31首诗中,远雄固然不忘以诗意的目光介入周遭生活和社会现象的各种情态,由此表达出其对现实生存的关怀和忧虑。这种介入,有其存在环境的贴身亲临,也自有其道德力量的表述。尤其在现实诗学的脉络指向上,“介入”,几乎可以说是成了现实道德的美学认知,或一种广义式政治存有的自我展示方式。它最大的功能,不是面对自己,而是面向群众,以期取得众人的共鸣与回响,并企求产生社会(政治)的改革力量。

但远雄诗中的“介入”,却不尽然是政治属性的表述,而是存在感知在惘惘威胁下的发声,一种形而上的忧患和精神困扰所衍生的诗性言说。 如〈从今天开始〉一诗,诗人在诗中大量堆叠着“巡侦”、“梦魇”、“蛇豕”、“鹰隼”、“猎物”、“野畜”、“丛林”、“忧患”等词汇,以呈现出周围治安不靖,危机重重的存在意识。



同样的,在〈出门〉的诗里,也呈显了“尖柄的伞”、“防狼的喷液器”等妇女出门的心理不安全感,以及“大鹏阴骘张翅╱盘踞,俯瞰聚集游行”、“湿霉菌”、“瘴疠烟雾”和“鼠疫”等政治思想控制和人为灾害的控诉。这些诗作的社会性意向相当明显,但却也是诗人存在经验的存在话语,或此时此地一种现身情态的表现。这样的诗作,自非一般鼓动式的“介入”能加以概括,而是诗人明晰自我界域中的存有,以及存有之以为存有呈现其本身存在意识的一种方式。故身处阴郁社会生活框架之下,诗末才会有“朝往阳光最灿烂的╱方向走,朝往人气麇聚╱的方向走”之说,这也是诗人面向自我生命的一分祈求,或存在的语词。

类似这样的诗,尚有〈公园执法者〉、〈社区警卫〉、〈伤害〉和〈土拨鼠〉等,但这些诗,却不是远雄这时期写得最杰出的作品,因为远雄并无意于通过现实诗学拓展其诗作流向,亦无复往昔那份张扬主体情性的激昂,不再是“风沙中走动的树”,或以匆匆行色,企图“寻觅每一片灿烂的灯火”(〈尘埃未了〉),而是逐渐沉淀和宁定于生命的自我灵视,尤其在面对老年与死亡的逼迫之下,其诗作开始探向存有的自我辩证,在时间流域里,审视了自我“在世”的意向图式。

〈人在途中〉可以被视为其在这方面书写的代表作。这首刻录时间╱年岁之诗,深刻的敘述了诗人60岁时那分存在意识的临现感,或如传统诗学所谓的“当下兴起,振响于无声”的瞬间感知意念——一种在世的自我呈现:“我年届六十╱已无法预设太多承诺╱除了写写诗╱调侃自己”,因此诗人在耳顺之年的生命意向,只能回归到写写诗的自我遣怀内里去。在此,命定的时限,与青年时期“要叫命运改道”(〈行色〉╱〈尘埃未了〉),并昂志走向广大的世界,无疑形成了强烈的生命辩证图像。而类此海德格式的“在世被拋入性”之命定存在,使得在途中之诗╱人,产生了一分诗性的感染力量。惟远雄写来,举重若轻,诗句明朗却内涵幽深,并以层层展示结构的诗学方式,由“行将临莅但将永远不会╱兑现的等待”→“我总感觉自己还在旅途上╱享受上苍御准的配额”→“我乐于适得其所”,最后淡定的揭示了“我人还在╱还在╱行将抵达旅途中”的人生终点命向。这份对生命自我凝视的情态,无疑是旷达与开朗的。而诗中存有的体现,永远都在路途之上,故人与生命的对话,才能在不断流逝的时间里,成其为动人的诗章。

文学观点/辛金顺(上)

反应

 

副刊

诗享笔记4
珍稀收获一二略说

与相识卌载旧同学驻振茶叙,偶尔听他说保罗《罗马书》谈到的“因信生义”;有时也一道聊及诗事。他辞去教职转修法学后,思维更着重事理的次序、根由及论据。这一特长恰好能适时勒一勒我那匹出了厩即跃跃欲试,企图在文字想象的大原野另辟蹊径飞驰的行空天马。

一日,携带了〈镶嵌图句号——记故人〉向老同学的坦率直言请教。以下略记一二珍稀收获。



〈镶嵌图句号——记故人〉的开篇,是以“花”隐喻“生命的姿彩和历程”,初稿是:

满开的垂花预备了种籽交给大地

驻振认为这个句子对喻体——花,着墨稍浅,烘托不出以隐喻呈现的主体——生命的姿彩和历程。照此指点重新观想,发现主体意象确实不够明显;遂运笔添色调浓,为主体增加烟蒂流光以及肺叶、花托、花丝、萼片等内容。点染补缀之后,面貌如下:

一枚烟蒂坠现的流光

照见肺叶花托花丝萼片



照见瓣瓣润颜皱褶,再照见

花期逐步抟圆交给大地

次段末尾的火化部分,以“疾”(苦厄)变成灰,并述“乐”(安详)彻底达成。有关的两句最初是这样写的:

火焰燃烧着出发

胜览景点说乐已究竟疾变为灰。

老同学坦诚说出以下看法——他觉得“究竟”一般用作副词,要读者穿越句中“究竟”,扮演谓语的歧义地带,看出它表达的“结果或彻底”之含意,颇有难度;此外,“疾变为灰”乍看之下,也貌似“迅速变成灰烬”的缩写,难免困扰理解。我这才发现以“疾”(苦厄)并述“乐”(安详)时,竟然大意陷“究竟”和“疾”于词性的瓜田李下,引起类似经过瓜田弯膝提履,或在李树下举手整冠的尴尬,怎能不说是欠妥?于是,欣然纠正纰缪,改写成:

行程轰然驶向隧道光明出口

星砾就此闪烁

疾苦本暖忠于元灰。  

末段结尾3行,是以“蓓蕾”在假设句中隐喻祷盼和究问,接着以“花海”和没淡没忘回答“不生不灭”。

后续若无蓓蕾待读的话

意味安然,无恙

没淡没忘花海始终满空。

第一行之“的话”,既担任原本“的话”(助词+名词)这角色,也兼任“后续若无蓓蕾待读……”这个假设分句后面的助词。实虚二“话”的话意,仿佛是透过温熙灯光对焦后,糊住象征“安然”和“无恙”这两片薄膜的纹理。品出糖醋变生的抽象酸甜是浅尝,分解了互沾的渗透,还原具体之糖与醋,可称之为回味罢?——然而,“意会”确实也是珍稀的,因为我们无法单靠言传去和它交往得来。这是另一小收获罢!

客量少的时间段,“戊”字号饮食阁的空调微冷了些,却适合探讨、聆听、琢磨和斟酌,乃至评价、衡量和对比。当沸潽的咖啡香在个半小时后啜剩冷卤滞留杯底,我们每每再要一杯热水暖暖下回的兴致,才拾步轻提书袋离座。老同学深爱音乐,在归途中总是用心聆听我汽车音响重复播放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诵唱。

喜爱琢磨,也不忘回观莞尔——屡屡仿“佛”微笑,自嘲情痴醒醉各半,挂碍老来未少。难不成是等不推不敲的僧门外,雾生云散月色明暗都好?一闻棒喝:读经去吧!——随即道好。

19/2/2015于婆罗洲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