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刘利民:高二考完SPM后“绕道”
学生不念高三冲击独中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问卷调查下两周将发给各独中。左起为黄良杰、张锦祥、傅振荃、刘利民、孔婉莹、许海明、庄俊隆、杨应俊及张志明。

(加影2日讯)董总主席拿督刘利民认为,独中学生在高二考完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 )后就“绕道”不念高中三,对独中的办学和统考是一项冲击。他认为,有必要重新探讨学生在高中三学习历程的意义,以及加强宣导统考的价值,提升统考品牌及其知名度,以让校方领导人和管理层在办校和办学的路线有更明确的定位。

刘利民今日主持第24届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在升学途径方面,独中也必须加强高中统考文凭优势的认识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在高中三的就读率。



他说,近年来我国私立大专的林立,让莘莘学子在升学路上有更多的选择,这也造成多家实施双轨制的华文独中,面对学生在高二后就不愿升上高三的情况。

他在较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受询时说,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委员今天会议,有探讨此课题,并提供了意见。

“董总考试局和课程局会将委员今早所提供的意见,带去小组研究。”

刘利民是受询及一些学生在高二后不愿升上高三,而这些学生会否受对付时,这么回应。

问题纳入《教育蓝图》问卷



董总首席执行长孔婉莹说,董总已将独中生不愿升上高三的问题纳入即将发出的《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问卷调查里,过后会再作内部分析报告。

她说,11月召开的独中董事及校长交流会,也会将初步报告向独中作一个简报。

董总要求会晤教长高教部长

针对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指马华在争取统考承认工作已结束,刘利民说,董总已致函教育部长及高教部长,并希望展开一场交流会。

“我们也希望马华与有关当局跟进,我们希望过后有一些实际的反应给我们,我们现在还在等候。”他认为在争取统考承认方面,董总是乐观看待,而至今也是正面情势,但暂时未能透露具体的方案。

《教育蓝图》问卷月中发给各独中

董总主席暨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主席拿督刘利民透露,《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调查计划已进入调研阶段,问卷将在7月中旬分发给国内各独中,作为改革独中教育的参考资料之一。

“我们将于7月中推展全国独中问卷调查计划,借此搜集与整理华文独中各个层面、各个群体的看法与建议。”

他指出,进入第二阶段即调研工作,涵盖范围除了全国分发问卷调查及基本资料的搜集及整理,也包括国外考察、国内访谈、座谈会、专题讨论与交流。

“我们认为独中教育是属于全体华社的共同资产,为此,该体系内的声音和心声都极为重要与宝贵,尤其是身处教育前线的学校管理层、教师、家长与学生的意见。”

刘利民指出,调查计划不仅是学校资料的搜集,更在乎个人观点与建议,希望华社各阶层能积极参与和支持。

他说,为了让问卷的回答更具有效性,据实反映现实情况,调查计划将以不具名的方式进行。“我们重申个别学校与个人数据将不会对外公开,仅供内部教育研究用途。”

他说,这份问卷调查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行动方案,需要全面掌握独中的现况,以及据此预测未来10年内,独中所可能面临的挑战,因此,全国独中调查计划是拟定《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的重要基础。

中英双语

他透露,问卷将陆续发放给全国60+1所独中;为方便不谙华语的家长或老师作答,有关问卷也设有中英双语。

他也提到教育蓝图专案小组成员也会进行跟进工作,以确保所提供的资料正确。

他说,董总希望3 年时间完成该教育蓝图的草拟工作。“为了慎重及更周详的规划,这项全国问卷调查进行前,我们曾对调查计划准备了一些前测的准备,也获得几所独中配合进行问卷测试作业。”

他说,他们也充分谘询了专家学者与独中办学者的建议,进而完善问卷的各方面。

可自行研究交董总参考

董总首席执行长孔婉莹说,对独中教育发展研究有兴趣者,可自行对独中教育领域进行研究,然后将研究报告交给董总。

她指出,董总在研究后,若认为该报告可作为教育蓝图的参考资料,将会发津贴给进行研究工作的人士。

她也提到调查问卷对象将分为五大层面,即学校(硬体与数据)、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与家长。

“除硬体设备,董事与家长、教职员、学生乃学校组成之核心元素、重要之群体,他们的声音实须获得考虑与重视,并将纳入独中教育蓝图。”

她说,调查计划分成数量和质量调查计划,以搜集独中教育之相关数据、分析问卷数据,以供独中教育蓝图研究之用途,和发掘核心问题以进行更深入的重点调研。

她说,由于学生与家长数量过于庞大,相关问卷将依照地区与学校类型作抽样调查。

在场者计有董总副主席许海明及杨应俊、秘书长傅振荃、财政张锦祥及副财政庄俊隆、中央常务委员黄良杰、中央委员张志明和陈志成等。

反应

 

言论

独中应朝多元文化共存/朱键鸿

独中在经历了六十载的发展,其特色是什么?华教先贤们努力坚持传承华文教育、积极打造素质教育,在当代还能作为独中的招牌吗?

在华裔出生率日益下降、国际学校林立竞争、家长对教育的高要求等许多条件的改变下,独中的办学与定位已然受到挑战。许多学校已在课程和招生上寻求不同出路,但仍不时出现乖离独中本质的争议。

借着本年度华教节主题,透过再思林连玉精神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我想提出另一个可能的策略。

发展多元文化教育

林连玉等人当年在主张单语的国家语文教育政策下,坚持保留母语教育、力求传承华人文化,可谓为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若说独中本身即是多元文化体现的存在应不为过,然而仅此并不足矣。我们还需继续探问独中如何在这片多元文化的国土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多元文化的核心是“差异”、“冲突”和“共存”。了解差异的本质和形成方式是最基础的一步,接着需要揭露差异背后的矛盾与冲突,再透过理解差异政治的运作模式,开展差异如何共存的机制。

独中存在差异吗?这里的差异不单指族裔,还包括性别、宗教乃至性倾向等。只有肯认了差异的存在,并从主体认知到不同的需求和观点,才能形塑足够包容的环境。

独中的课程教学、行政文化和学校活动中是否有推广对各种差异进行更全面的认识?除了一般所做的佳节文化推广,对差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表达是否有所了解?

或许很多学校不想了解差异,是因为害怕背后的冲突。我们潜意识中认为冲突耗费成本甚至影响和气、挑战权威,总习惯说“尊重差异”的我们,却以为只要不评断不干涉就好,然而缺乏处理冲突的多元文化可能只会落入相对主义的困境。

差异背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是冲突需处理的要点,其中对主流意识型态、优势文化和各种压迫的检视,省思权力与资源的重新配置、学习的内涵与个人的态度,是学校在处多元文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契机。

打造属于全民独中

有了对差异的了解、冲突的处理,才有可能应共存共荣展开对话。文化间的对话是平等的、没有层级的理解,过程中对话机制的设定与最后的讨论结果,也应是集众人共识所决定,这是公民素养的养成,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础。

主张母语教育、坚持文化传承的独中,有没有可能以自身的经历引领马来西亚的学校教育走向一个真正的多元文化主义?逐渐增多的友族师生、日益革新的社会文化和越见复杂的社会组成都是很好的契机。

在能肯认和欣赏自身文化的前提下,也能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即保障每个人,也保障独中的生存。打造属于全民的独中,或许是新的可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