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无党无派,国泰民安”/陈钊伦

最近访问一名马来博士,提及国民团结精神日益淡薄,他颇有感触。他说,种族间埋下的仇恨都是政治惹的祸。当今天你敬我一尺,明天我回你一仗;今天我号召千人上街,明日我叫万民杯葛,冤冤相报何时了。

不只是一个国家,世界日益走向极端,与宗教和政治挂钩脱不了关系。



当我们大力鞭挞戏院男女分隔、商场不能摆放模特儿照是伊斯兰教极端主义,世俗国绝不容许这样事件发生。但在世界的另一端,法国多个滨海度假城镇却禁止女性在海滩穿包裹全身,被视为伊斯兰极端主义象征的布基尼(burkini)泳装。

近日更有一名回教徒母亲被法国警察强迫当众脱衣。到底谁才更极端,谁才更敏感?

殖民地政府对不同种族分而治之的模式,在我国独立59年后,仍以种族政党方式延续和潜伏在我国社会经济中,而且种族色彩越见鲜明,更胜殖民地时代。

政党唯恐天下不乱

这位马来博士说得好。政党是挑拨离间的始作俑者,因为当局势越乱,国民越不团结,政治人物便成为了民族英雄,使到唯恐天下不乱被他们视为是巩固政治势力,屡试不爽的从政伎俩。



显然,政党角力的主战场已不在政纲、民生民主和国家经济,而是在种族、宗教这一块大做文章。就连奥运为国争光,从一些政治人物口中讲出的话,听在人民耳中,仍是充满着种族色彩。

担心自己地位不保

一个巴掌拍不响。在华社,我们会认为马来人政党爱搞种族主义,华人因而必须力争和捍卫我们的权益;但在马来社会,华人要争取权益则被视为是洪水猛兽,他们何尝不是担心他们的权益被蚕食?其实,说到底大家都是担心自己地位不保。

我们必须承认种族之间已失去了交融的管道与平台,彼此失去了信任,也失去了互相谅解的耐心。在当前的政治局势下,无论是华人、马来人,还是印度人,成了政治人物的扯线傀儡,因为我们只听政治人物说话,然后由政治人物口中传话,彼此鲜少亲自沟通,厘清疑虑。

随波逐流,随着政客起哄,你以为是在为民族争取权益,其实你是在为政客争取他们个人的政治利益。

君不见无论是新党、旧党,不管是标榜马来、华基,还是各民族的政党,领头者还是原班底分裂出来的那一票人,绝大部分党员和呼应着还是单一种族,而不同种族政党结盟的基础并不是为种族大团结,而是为巩固政权,抑或推翻政权。

从一部电影听到一句竞选口号,很有意思。“无党无派,国泰民安”,希望有一天,我们真的可以“无党无派”,无需再纠结于种族和宗教之分,共同为我们的国家-马来西亚的国泰民安,而奋斗和努力。

反应

 

言论

法治思维解种族宗教问题/张燕苹

2024年末,宗教与种族议题再度成为社会焦点,让本应平和结束的一年掀起阵阵波澜。

在圣诞佳节这样充满温馨与包容的节日里,仍有有心人借机炒作敏感课题,从回教徒被谕令不得参加圣诞活动、房政部圣诞节庆祝活动引发伊党不满,到层出不穷的清真问题。

例如,登嘉楼州最近对一名三度犯下幽会罪的男子执行公开鞭刑,吉兰丹州政府则要求所有餐饮业者必须申请清真认证方能更新营业执照,这些事件无不加剧社会的紧张氛围。

当然,类似的很多争议并非首次出现。

陷宗教与种族争议

在宗教与种族的复杂交织中,马来西亚社会似乎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困境。甚至连国际关公文化节这样以文化为主的活动,也未能幸免于宗教化与政治化的争议。

甚至首相署(宗教事务)部长拿督莫哈末纳因也在不久前提议,要求所有不售卖猪肉与酒精饮料的餐厅和食品公司申请清真认证,此建议引发朝野激烈辩论。

一些人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我国的多元文化精神,并会对企业加重负担。内阁经过讨论后决定维持清真认证的自愿性质,未强制实施。

然而,这些事件不禁引人深思:为何在一个多元文化与包容性本应成为核心价值的国家里,宗教与种族议题却频频成为争议焦点?

为何在迈向现代化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依然难以摆脱这些陈旧的束缚,实现真正的和谐共处?

作为一个多元种族与宗教共存的国家,近年来极端种族与宗教倾向的抬头已明显加剧社会矛盾,也对国家的国际形象造成损害。

要是能专注于合理的发展,我国完全有能力实现经济腾飞与社会繁荣。

国家发展重要掣肘

遗憾的是,这些年来,部分政客与极端宗教人士的短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掣肘。

在政治博弈中,许多有益的政策与项目被搁置甚至取消,直接拖慢了国家进步的步伐。

如果政府能更加注重以法治思维解决宗教与种族问题,严格依法行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或许马来西亚能够真正实现稳定与繁荣。

我们相信,经过共同努力,马来西亚一定会迎来更光明的明天。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