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打EPF主意, 不如降所得税/南洋社论

有道是,有头发谁要当癞痢?

拿了钱不花却要搞投资,我们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



50%公积金会员是投资专家抑或他们比公积金一众投资专才还要了得?

减少了公积金缴纳率,有了钱不花,却要人拿去投资保险或其他退休金基金,除了经济奇才,我们很难相像是那门学问,什么道理与逻辑思维。

这一半的公积金会员,绝对不会是理财高手,更谈不上经济奇才,因为钱不够用,所以打公积金的主意。

搞投资,赚取更高回酬,万一亏了,怪自己还是官人?不怕人见笑,想必官人也真爱“开玩笑”。

谁不知道阿妈是女人,就是因为“手头紧”才落得未来什么田地管不着,先花未来钱。



公积金缴纳率11%减到8%,区区每月3%是多少油水一目了然。

公积金局由专人及专才负责,如果不能带来更高回酬和盈利,官爷又如何会看好50%的会员可以比经济专才更能理财?提出善意建议的是公积金头头,回过头就是自己打脸。

雇员公积金局副总执行长(策略)东姑阿里扎克里说,大马人无法在退休后,确保本身能自足,目前各族没有金融资产的比例是,57%的非巫裔土著、55%巫裔、45%华裔及44%印裔。说明了几乎半数国民乃无产阶级。

尤有甚者,90%郊区的家庭并没有任何储蓄,86%城市家庭也是没储蓄。

此外,44%大马人并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系统,人数达613万2000人;而公积金局的会员则占了46%人口或680万人。

换言之,一旦国家经济出现问题,公司工厂倒闭,出现失业浪潮,挨不了数月,逾半人民必然粮尽财荒,生活拮据。

去年,国行展开民调,92%人民对退休后的需求和本身的财务感到担忧,其中33%人是极度担忧。

国行助理总裁周清莲说,虽然国人感到担忧,却苦无对策。

周三,华尔街日报报道,欧洲与日本中央银行实施负利率,原本是为了刺激消费,结果民众反而储蓄得更多、更不敢消费,企业也不敢花钱,这种现象让经济学家困惑,与实施负利率的措施目标背道而驰。

分析员认为,负利率对民众心理冲击太大,许多人认为这种不寻常措施显示经济前景堪忧,因此更加缩衣节食,使负利率刺激经济的效果大打折扣。

首要的反效果是储蓄不减反增,最新数据显示,欧洲及日本等实施负利率的国家,目前的储蓄率都上升到1995年来最高水平。

先进国民应对经济衰退是储蓄,我国却提取储蓄以促进会经济。

周三,印尼宣布当税务特赦政策于明年3月结束后,将向新加坡看齐,进一步把公司税减至17%。目前,大马公司税是24%,中小企业公司19%,如何与邻国抗衡值得商榷。

与其通过个人有限的金钱促进市场资金流动,减税以吸引更多大笔外来投资、降低个人所得税,更能增加市场资金。但,政府却从减少公积金缴纳率着手,效果有待证明。

反应

 

言论

谈非华裔生的教育公平/梁庆业

近40年,越来越多非华裔学生选择就读华文小学。1985年,华小的非华裔学生不到8000人,可在8年后增加接近三倍,达到2万1508人。

之后,非华裔华小生人数持续增长,1995年约为3万5000人,2006年达到6万零96人。截至2021年,非华裔学生占华文小学学生总数的19.75%,约有10万人。

针对此现象,笔者观察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有人欢迎非华裔学生就读华小,认为是友族同胞认可了华文教育,同时也有助于巩固华小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人持反对态度,认为非华裔学生的增多可能会影响华小的教育质量,逐渐使其“变质”。

其实,这两种看法都带有一定的政治立场。笔者认为,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成长,因此在探讨这一议题时,应关注学生本身,并以教育研究为依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关于华小非华裔学生的学术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华裔与非华裔学生在学习表现上的具体差异,更是鲜有探讨。

3维度有显著差异

大众普遍认为华裔与非华裔在学习表现上存在差异,但具体差异的细节却少有详述。笔者在硕士论文中对华小里不同群体的学生差异展开研究(389个样本数,研究地点:雪州八打灵)。(在论文中,笔者不以种族区分学生,而是依据其母语,因为从学术角度看,这种划分更能反映教学现状。因为有些华裔学生主要使用的语言并非华文。)

结果证明,华文母语学生与非华文母语学生在投入程度中的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行为、校内人际关系和学校参与?

这表明,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非华文母语学生难以适应华小的教学环境。

只需克服语言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两者在上述3个维度中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习热忱、认知和对学校认同维度上,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这可能意味着,非华文母语学生只要克服了语言障碍,他们也可以融入以华文为教学媒体的环境中。

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在政策、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上应更多地考虑这部分学生的需求。例如,政府是否有相关政策以确保华小具备足够且有能力的师资?课程发展司在制定课程时是否展开多方面研究?课本或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是否有考虑后进生(或非华文母语)学生需要的学习鹰架?这些问题都亟待更多有影响力的决策者去思考。

林连玉先生已经离开我们40年,但其追求教育平等、文化传承和母语教育的精神一直与我们同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约占总人口的两成,我们为保障母语教育的权利一直在不懈努力。

然而,如今在华小中同样占比近两成的非华裔学生,是否也有相应的资源与支持来满足其教育需求?

(作者为教育心理学硕士)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