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独家】安琪拉
——坠落凡间的天使

安琪拉安琪拉拥有一颗天使的心,可谓是坠入凡间的守护天使。

安琪拉(Angela),她的英文名字里有天使(Angel)字眼,而她名副其实的像是一位坠落凡间的天使。

有了她的守护,一群残疾人士、精神病患及唐氏儿才能在舒适的家园过着安逸的生活。



天使用她的爱心,教导一群只能“饭来张口”的可怜人学习走路、学习讲话及学习自立。

14年前的安琪拉,是一名再也普通不过的印裔家庭主妇,或许因名字中有天使(Angel)字眼,启发她毅然担起照顾不幸的一群的任务,从初期只是小规模的照顾2名残疾人士,到如今照顾63人。

维纳斯尼之家为不幸一群提供栖身之所及温暖。

创办维纳斯尼之家

如今59岁的安琪拉与丈夫克里斯南(66岁,前酒店厨师)育有3名儿女,之前因丈夫工作关系,一家在马六甲居住,孩子上学后,她就到附近的残疾中心担任义工。

后来回到芙蓉,在一次偶然下,两名来自彭亨州的残疾儿童家长前来求助,启开了她照顾残疾人士之路。



安琪拉于2002年在芙蓉拉杭永赞花园创办维纳斯尼之家(Vinashini Home),由于屋主要收回屋子,只好迁至邓普勒煌金苑,租赁3个单位作为收容中心,当时除了收容残疾人士以及精神病患,也收容了孤儿。

采访当天,有善心人士打包椰浆饭来当午餐,为了方便残疾人士进食,只能倒入钢碟内,而且他们食量惊人,需要再烹调菜肴“加料”才够温饱。

三度筹款获捐35万

随着人数越来越多,附近邻居也多次投诉屋内长年累月发出噪音及叫喊声,影响他们的生活作息,况且也确实太拥挤,病患及孩子缺少活动空间,因此经政治人物及热心人士协助下,终于找到现址地段,并以每个月2000令吉向地主租赁。

尽管这片位于芙蓉郊区瓜拉沙哇路3英里的1亩地段非常适合,但需要35万令吉兴建房子。在经过三次大型筹款晚宴及热心人士报效建筑材料下,终于在2010年12月正式迁入。

经常有学生探访维纳斯尼之家,把欢乐带给特殊人士。

笑声慢慢盖过呻吟声

迁入新址后,独立式洋房及宽阔的活动空间,让自闭症人士病情好转,而且成员可到外地小公园散步及使用运动器材,所以收容者比以往开朗,病患呻吟声也相对减少。

目前,维纳斯尼之家住有63名智障人士、残障人士、语言障碍人士、自闭儿及过动儿,年龄介于9至80岁之间,其中25人是华裔(14男及11女),另38人是印裔(20男及18女)。

除了一名9岁儿童及11名年龄介于13至21岁的少年外,其余51人都是成人,而且是以老年人为主。

安琪拉说,尽管收容的人很多,但却只有少部分是由家人付费,其余开销全靠企业及社会人士的捐款维持。

她说,大部分成员长年来没有亲友或家人拜访,甚至有一些被送来后,亲友就已失联,不幸病逝后,只能根据其宗教信仰办丧事。

幼儿园学生也发挥爱心,与不幸人士打成一片。

各族节日大家齐欢庆

“我们尊重各人的宗教信仰,所以无论是基督教、天主教、佛教或兴都徒,每逢佳节,我们都会一起庆祝,中心内也会特别布置一番,让不能外出的他们也能感受佳节喜悦气氛。”

她说,她本身不谙华语,可是成员中却有许多华人,但彼此沟通并不成问题。

“我们这里可说是马来西亚的缩影,我们讲英语、淡米尔语、马来语和华语,在真的无法沟通下,就使用国际语言——手语!”

兼顾两头家少放假

打从安琪拉开设维纳斯尼之家以来,她不曾有过假期,也很少有家庭游,因为她需要很多时间及精力照顾许多无法自理的人士。

不过,最令她欣慰的是,她的3名孩子已事业有成,长子哥碧纳丹(34岁)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次子古嘉尼斯(31岁)拥有电脑资讯学士学位,么女马拉妮(29岁)则是见习医生。 

由于近年来,孩子都已长大及经济稳定,所以都会安排双亲去旅游,而孩子也在双亲出游时轮流请假回中心协助,让双亲放心去玩,所以,安琪拉夫妇曾去印度、印尼、泰国及北京旅游。

她说,虽然没住在中心内,不过中心晚上还是有员工留宿看管,当中心晚上发生事情,譬如最近就有过动儿与另一成员打架受轻伤,半夜与任职医生的女儿赶回中心劝架及为他们敷药。

尽管维纳斯尼之家住有印裔及华裔,可是常有许多巫裔同胞来探访,彼此相处融洽。

成员多遭家人遗弃

“这里大部分的成员都是被家人遗弃,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病情。”

她说,第一位照顾的成员来自彭亨,是一名华裔,他大概7岁就被送过来,他不只是过动儿,而且从娘胎出来时肠生在外,如今已21岁,不曾离开过中心。

“有一对70岁的姐妹,双双都是癫痫症病患,父母遗下的房屋被兄弟变卖,在12年前被亲友送来,至今无人探望。”

最委屈遭诬虐待
欣慰非孤身作战

安琪拉说,尽管遇到的个案很多,不过,最令她难忘及受尽委屈的是万茂的一个案件,孩子由于家庭纠纷而在村委会的安排下带来中心收养,可是次日孩子逃回家,却诬赖说被她虐待,同时报章也报道,令她感到受挫及非常难过。

不过,当她感到无助时,却出现一群捐款者,顿时令她感到原来自己不是孤身作战,当时充满了正能量,最终她也得到平反。

她说,看到中心的成员从原本无法行走到会走路;从默默无语到能主动沟通;从孤僻到能融入人群,这些都是推动力,让她无怨无悔地为他们付出爱心。

“照顾特殊人士不简单,花费的心力比照料一名正常人多,所以需有很大的包容、耐心与耐性。 ”

她披露,原本中心有收容孤儿,但因要负责载送上学、补习班等等,还有要面对他们叛逆期及发情期所带来的问题,经常要去学校见校长,一些孤儿甚至离家出走,导致无暇照顾其他的病患,所以就不再收容。

乞丐兄妹免于流浪

目前该中心还住着3名由小顾到大的孤儿,他们如今已在学院升学,由于成绩优秀,所以是使用奖学金升学,因此不会增加中心的负担。

“其中一对兄妹,自小被父母抛弃,在芙蓉第一巴士终站行乞,我接获通知后赶去,把他们带返中心照顾。如果当年我不理他们,难以想象他们往后的生活,不知是否会成为社会败类,去偷、去抢!”

她说,只有靠教育,孩子才有出头天,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这间屋子里住着63人,安琪拉坚持保持清洁卫生,这不容易。

积极保持环境卫生清洁

尽管中心住有各种疾病及精神病的人士,但她坚持保持环境卫生清洁的重要,所以经常需要漆商赞助漆料,因为病患经常弄脏墙壁,一些甚至在排便后,就直接往墙壁涂抹。

她说,一家慈善中心的营运透明度也很重要,所以欢迎团体或个人随时探访,不会因为有人到访而刻意作出一些安排。

维纳斯尼之家的经费全靠企业、政党及公众人士资助。

每月开销2万经费
减少靠储蓄苦撑

原本当酒店厨师的丈夫克里斯南自2006年退休后,也一起加入维纳斯尼之家担任司机,每天载成员到医院看诊及复诊,偶尔也要进入厨房拿起锅铲烹饪。

该中心聘请6名员工,薪水介于1100至1300令吉,还有租地、食物、客货车供期等等,每月需要超过2万令吉的开销。

她说,开销全靠捐款,惟近年来捐款者越来越少,经费减少了一半,不过会咬紧牙关支撑。

她也说,中心还有少许储蓄,尤其新年红包和捐款特别多,所以会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无意退休“至死方休”

安琪拉的生活已融入维纳斯尼之家,从不厌倦,也不曾设下退休期限,她只淡淡忧伤地说:“做到死为止”。

她说,慈善工作是不分种族、宗教及信仰的,因为唯有携手,才能为不幸的一群送上温情。

她也说,这里经常有不同源流的幼儿园、小学生到来探访,连医院的实习医生及医药学院学生也到来陪伴成员玩乐。

“每当有人来探访,尽管种族及宗教背景不同,但是中心内同样传来清脆的笑声,这种欢乐融洽的气氛,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反应

 

时事

【独家】阿都阿兹:有家才有国
大爱爸爸栽培逾20养子

阿都阿兹认为,没有政治的搅合,国民更团结。

国家领袖常说,有国才有家,听起来很伟大;但精明学习博士、激励讲师阿都阿兹沙哈博士(Dr. Abdol Aziz bin Sahat),却认为先有家,才有国。

他的家很大,不只有亲生的5名孩子,还有超过20名养子,堪称“大爱爸爸”。



阿都阿兹一直都与养子保持联络,今年2月更召集部分养子聚餐联谊。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阿都阿兹坚信教育才是立国之本,更是促进国民团结的基石,唯有通过教育,才能找回当年“多元种族同在一起,快乐无比”的笑声。

来自马六甲的阿都阿兹,自小在一个峇峇娘惹村庄长大,在他成长的马来家庭,见识到多元化的共存共荣。

阿都阿兹在大学时代便与哈利察结缘,视如己出,两人感情深厚。

在马来亚大学求学时代,他积极参与世界银行属下的育苗活动,认识了生平第一名养子,这孩子是澳洲人与马来人的混血儿哈利察,父亲去世后,与马来籍母亲相依为命。

大学一毕业,他找到工作后便领养了哈利察,不仅给予精神上辅导和鼓励,更在财务上资助他完成大专教育。今日的哈利察是亚洲基金会副主席。

“Can you be my father?”



阿都阿兹改变了纳丹古马兰的一生,可说是他的再生父母。

第二名养子,是来自彭亨州文冬印裔破碎家庭的纳丹古马兰,也是阿都阿兹参与本届“英雄奖”的提名人。父子俩结缘于纳丹中三的一场学生激励活动。活动结束后,纳丹递交了一张字条给阿都阿兹,并嘱咐他必须回到家才能打开来看。

“打开字条一看,写着‘Can you be my father?’及手机号码。当下,我立即发短讯回复:‘No problem,I really love to。’”

成绩满江红变8A

领养纳丹后,阿都阿兹逐渐了解纳丹的家庭背景,积极为他寻找补习老师,最终在短短5个月内,纳丹的成绩从“满江红”,奋起直追,在初中评估考试中,考获8A的佳绩。

“他是一名聪明的孩子,只是家庭环境不好,母亲是被印裔领养的华人,父亲又酗酒不理他们。

“因此当他感受到这世上还有人关心及循循善诱下,成绩突飞猛进,最后到国防大学深造,如今在大马皇家空军部队服务。”

纳丹古马兰现任空军军官,不忘养父之恩,提名阿都阿兹参选“英雄奖”。

缺乏关爱结伙打劫
拯救富裕边缘少年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阿都阿兹认为,孩子叛逆顽劣,不能全归咎孩子,父母也有责任。

“现今社会太过讲究物质享受,很多人以为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就是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却忽略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

因此,耐心聆听,始终关心,让阿都阿兹赢得边缘少年的信任。

“我曾领养一名涉嫌抢劫自动提款机解款员的富家子弟。他犯案时才15岁。”

他还记得,那天上课中途,其中一名孩子被通知母亲前来探访,霎时间这名已18岁的少年当场哭了。

询问下,少年说,爸爸已两年不曾来探望过他;语毕,越哭越大声。

“我之后与他私聊,得悉犯案经过。来自富裕家庭的他,父亲是一名拿督级教授,母亲是商人,他考完初中评估试后无所事事,无人陪,误交损友,竟当起打劫解款员的主谋。”

父母羞见犯案孩子

他说,这名少年天资聪慧,不仅掌握好解款员出入时间,还懂得策划逃生路线,因此第一次出手便得逞,抢了一袋大约2万令吉的现款。第二次干案时,因警方已取得情报而当场束手就擒。

“他非常希望父母来探望他,但他父亲有头有脸,不愿也不允许母亲前往探访他。”

该名少年给了阿都阿兹父母手机和办公号码,联络过程一波三折,最终成功联络上他母亲,也让他们父子冰释前嫌。这名少年获释后到澳洲完成学业。”

不管马来人、印度人或华人,在阿都阿兹(左三)眼中都是一家人。

大马人本是同根生

阿都阿兹认为,马来西亚人本是同根生,大家不分种族和谐共处,但种族政治分裂了人民。

“50年前的马来西亚,各族关系非常融洽,犹如一家人。每逢开斋节、各族佳节,我们都会互相交换传统美食齐欢庆,互相尊重是自然不过的,也不会有人会拿肉骨茶来庆祝开斋节。”

笑容是阿都阿兹最亲切的问候,与不同民族打交道是最自然不过的事。

政治搅和各族情绪

他说,尽管国家独立至今59年,各族间的尊重一直都在,华人不会拿猪肉给马来人享用,斋戒月也会顾及马来人斋戒的感受,这些尊重大家都懂,只是政治的搅和,盖过了彼此的尊重。

“无论是马来政党也好,华基政党也罢,不管是红衫军,或是其他颜色的街头示威,我们应该停止散播这类有碍国民团结的负面信息。”

他表示,目前政局让大选似乎随时都会举行,间接使无论是执政党或在野党全年都在搞政治,而政治常爱制造课题,惹是生非,种族便成了政党爱玩弄的课题,今天敬你一尺,明天回你一丈,没完没了。

“媒体不应再推波助澜,为这些有碍国民团结的政治活动提供宣传的空间和平台,尤其是社交媒体和部落格有关这类信息的传播,更对我们下一代的国民团结带来负面的影响。”

阿都阿兹与华裔邻居相拥的合照,肤色和宗教从来都不是隔阂。

盼借英雄奖宣导
让民众了解团结

国民团结精神日益淡薄,皆因未有足够的公民教育。

阿都阿兹表示,教育是立国之本,而国民团结精神要从小,甚至在幼儿园基础教育时便灌输给孩童,特别是尊重多元种族的文化与信仰。

“显然的,我们的公民教育做得还不够,导致这一代人的心不够坚定,很容易受负面因素和讯息所影响。”

他赞扬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总商会和《南洋商报》联办的“英雄奖”是一个促进国民团结,值得推广的活动。

“这一次有缘获得提名,我有个心愿,便是希望能将所有提名者的故事编撰成书,让更多的草根人民更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国民团结,让国民团结的精神深入民心。”

邻里交往融洽
各族关系如一家

“只有内心强大,便能出淤泥而不染;只要诚恳待人,先学会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阿都阿兹居住在巴生的住宅区便是一个典范。各族交往融洽,不分肤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说,这才是真正的团结。

“我家的开斋节茶会,一定会预留特别桌席给VIP,所谓的‘贵宾’不是国州议员,而是邻里的华裔和印裔长辈,我们的关系亲如一家人。”

在阿都阿兹居住的邻里,华裔、印裔见到他,大老远便猛挥手打招呼;与华裔和印裔邻居朋友拥抱、问候,犹如家常便饭。他说,团结与和谐是很自然流露的事,不需要刻意营造,或是做给人看。

阿都阿兹在今年开斋节拍摄的全家福,长子身在英国留学。

撰写养子家庭故事
《从无名到英雄》

《从无名到英雄》(《From Zero to Hero》)是阿都阿兹撰写的一本书,记述着一名又一名来自破碎家庭养子的故事,即将出版。

“每一名孩子背后都有他们的故事,看到他们成人成才,是我最大的成就。”

他很喜欢小孩子。尽管育有5名8至23岁的孩子,见到有需要的孩子时,仍会义不容辞伸出援手。

“初期经济情况还不太稳定时,这么多养子确实有一定的负担,但我始终相信好心有好报,施比受更有福。”

他曾为了支付养子的大学生活费捉襟见肘,便让亲生孩子改喝较便宜的奶粉,以节省费用让养子顺利完成大学教育。与华人一样,他认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坚信教育能改变命运。

阿都阿兹有太多故事要说。每一名养子的故事从他口中说出来,结局都是开心的;言语间更不时流露为养子的成就感到骄傲的笑容。助人为快乐之本,予人发自内心的帮助是最快乐的,他印证了这点。

阿都阿兹重视教育,长子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