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陈友信:为教育鞠躬尽瘁
已故郭鹤尧膺陈嘉庚精神奖

已故郭鹤尧是“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得主。

(吉隆坡23日讯)2016年“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受奖人名单揭晓,已故丹斯里郭鹤尧荣膺此项殊荣。

这项由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设立的“陈嘉庚精神奖”于2014年创设,首届授予李氏基金,第二届授予杨贵谊与蒙福少年城;该奖项主要是为了表扬对国家社会有实质贡献、在推动文教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个人或团体,每年最多授予3名受奖人。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董事暨陈嘉庚文化中心联合主席兼“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陈友信公布授奖名单时表示,评委会自接受提名开始截至8月,共接获6份提名表格,包括4名个人提名与2个团体。

陈友信透露,评选委员会经过缜密深入的审议之后,决定颁发“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予已故郭鹤尧,主要是他生前为社会奉献、为教育鞠躬尽瘁。

陈友信宣读受奖人简履时表示,郭老先生在华人社会,尤其是柔佛州,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其当仁不让的精神和卓越的贡献,具体反映在柔佛新山宽柔小学五校(即宽柔一小、二小、三小、四小及五小)、士姑来国光小学、新山宽柔中学以及南方大学学院等学府的建设和拓展。

“郭老曾担任这些学府的董事长,他促成宽柔一小和四小成功迁校;也协助完成宽柔二小、三小及五小的扩建校舍工程。他推动国光小学扩建校舍计划,使这所小学发展成为全马规模最大的小学;他甚至把创建国光二校的梦想变成现实,并且在1998年正式开课。”

捐100万储蓄设宽柔基金会



陈友信表示,郭老实际上并非大富大贵,但是对于教育,他从不吝啬;2002年他将自己一生储蓄的100万令吉捐献出来,成立宽柔基金会,协助清寒子弟,甚至提供教师退休福利金。

他说,就后者而言,在当时可谓开风气之先;更难能可贵的是,郭老坚持不以个人的名字命名这个基金会。

不以个人名字命名

在发展高等教育方面,郭老是南方学院(今称南方大学学院)成立的4位发起人之一,曾担任该学府的第一任和第二任董事长。因此,我国著名学者郑良树教授以集美学村作为参照,将宽柔小学、宽柔中学以及南方大学学院合称为“宽柔学村”。

2012年10月13日,郭鹤尧与世长辞,享寿96岁。

陈凯希:郭老得奖实至名归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董事暨陈嘉庚文化中心联合主席陈凯希指出,郭老活跃于社团,包括新山中华公会、中华商会、新山福建会馆、新山福州十邑会馆等,做事务实,积极领导但不跋扈,任内建树良多,赢得口碑。

陈凯希亦是本届陈嘉庚精神奖的评委之一。他表示,今届精神奖颁授予郭鹤尧,堪称实至名归;郭老对社会与教育的长期奉献,显现了陈嘉庚服务社会、促进建设及兴学办教的核心精神。

下月22日颁奖

本届精神奖的评选委员会成员包括陈友信、陈凯希、吴木炎、骆荣福、黄循营及祝家丰。

“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颁奖典礼”将与“百年海乡情·开拓新思路:2016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晚宴”,同时于10月22日(星期六)傍晚7时30分,在巴生福建会馆隆重举行;届时将在颁奖典礼播放受奖人短片,歌颂郭鹤尧的伟大事迹。

欲知详情或购席参与,请联系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办事处03-2276 4445,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反应

 

文教

沈志强:10年前一句都不会 学会华语归功华教斗士

(吉隆坡8日讯)人力资源部长沈志强表示,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是中国以外最好的,这一成就离不开无数华教人士的付出与努力。

他分享了自己学习华语的经历,从10年前几乎不会说一句华语,到如今能够流利表达,这得益于马来西亚完善的华文教育环境。

沈志强今日在“庚·续 150”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午宴暨“第九届陈嘉庚精神奖颁奖典礼上致词时,感性地回忆起自己学习华语的历程,并高度评价大马华文教育的成就。

“很多人惊讶地问我怎么学会华语的,我告诉他们,这全因为马来西亚有一个极其优秀的华文教育体系。”

大马华教中国以外最好

沈志强表示,他相信大马的华文教育是中国以外最好的。这一切离不开无数华教人士的努力,包括本届陈嘉庚精神奖得主胡万铎等先驱者的贡献。

“从殖民政府的种族主义教育政策,到前朝政府对华文教育的边缘化,今天,我们看到华文教育在我国逐步得到更大的认可。”

他指出,如今,大马的独中每年都获得联邦政府的拨款。在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领导下,这两年的拨款持续增加。

“2013年,全国华文独中获得1575万令吉拨款,而到2024年,拨款已增加约20%,达到1890万令吉。”

他表示,这一成就不仅归功于政府支持,更离不开一代代华教先驱的努力。

胡万铎一生汲取三关键启示

沈志强表示,从陈嘉庚精神奖得主胡万铎的一生以及陈嘉庚先生的精神中,汲取三大关键启示,即教育的重要性、领导力的果敢决策,以及诚信与德行的力量。

“针对这一点(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妥协,为此人资部在明年将拨出30亿令吉,用以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源发展。”

他说,第二则是身为领导就要勇敢做出决定。

“可能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做一些别人认为没有可能的事情,而被嘲笑,甚至会被疏远,但是如果在做正确的事情的话,我们必须要坚持。”

他指出,人资部在今年不到一年内就发起8项主要的劳工律法,包括社险机构、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会运动和劳工权力的领域,为我国1700万员工,带来积极的影响。

谈到诚信与德行方面,他则借用慈济的证严法师的一句话,来描述陈嘉庚和胡万铎的一生,即做人必须要“以诚信待人,以德服人”。

陈友信:基金会积极弘扬

盼嘉庚精神传非中文圈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发起人兼主席拿督陈友信强调,基金会目标是让更多人了解并践行其内涵,甚至把陈嘉庚精神传到非中文圈子。

“对于嘉庚精神的弘扬,不应该局限于我们这一代人,最重要的是能够传承下去,那就是要更多年轻人来加入。”

中国驻马大使馆特命全权公使郑学方指出,今年是马中建交50周年,也是马中友好年。50年来,两国高层交流频繁,政治互信不断深化。

马中双边贸易额从建交时的不足2亿美元增长至目前的2000亿美元,增幅高达1000倍。

郑学方高度评价胡万铎的获奖,认为这将激励更多志同道合者沿着弘扬嘉庚精神的道路前行,确保嘉庚精神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胡万铎诠释精神核心

陈嘉庚精神奖评委会主席拿督翁清玉指出,胡万铎一生致力于华文教育发展,以行动诠释陈嘉庚精神的核心,是马来西亚著名的华教斗士,他的一生与华教命运紧密相连。

他指出,胡万铎不仅以身作则,出钱出力,还不求名利,只为捍卫华文教育的发展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承。

“60年来,他(胡万铎)无私奉献,为华教事业付出了无尽的心血,真正体现了陈嘉庚先生的‘兴学办教、爱国爱乡’的核心精神。他也始终坚持‘取之社会,用诸社会’和‘诚毅经营’的理念,将家族土地售卖给深斋中学。”

胡万铎:荣耀属所有华教斗士

第九届陈嘉庚精神奖得主胡万铎在发表感言时表示,这项殊荣对他而言意义重大,但他认为自己只是代表所有与他并肩奋斗、共同为华教事业奉献的人领取这份奖项。

他谦虚地强调,这份荣耀属于所有为华教出钱出力、付出牺牲的同仁。

“大马华文教育发展,几百年来历尽打压与艰辛,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奋战、牺性,薪尽火传,以自强不息大无畏精神攻坚克难,才有今日血与泪交织而成的规模与成就。”

他还提到锺灵校长陈充恩的教育理念,强调马来西亚华人应掌握华文、英文和马来文,实现中西贯通,立足社会。

“我也铭记陈充恩校长在锺灵的办学方针:我们生活在马来半岛(不是在中国),要吸收新知识,在社会上要生活立足,与人沟通,华人必须同时掌握好华文和英文,要学贯中西,术通欧美,塑造现代人。

“同时,我们更要意识到,华人掌握马来文的重要性,因为马来文是马来西亚的国语。我们无法回避这些现实问题。”

活动现场群贤毕至,嘉宾包括陈嘉庚长孙女陈佩仪、陈嘉庚基金秘书长庄诒晶、文化中心副主任陈景岗,以及“庚·续150”午宴工委会主席吴袺豪等人。胡万铎夫人陈桂萍亦共同见证荣耀时刻。

“陈嘉庚精神奖”  得奖人胡万铎得奖感言全文

我是胡万铎, 我 有 幸 获 得 2 0 2 4 年 度 < 陈 嘉 庚 精 神 奖 > , 也 是 唯 一 得 奖 人 。我无限感激之余,更是战战兢兢地在我个人有限生命中 ,一以贯之 , 对大&#12002;华文教育大业发展的信念坚持,和对大马华人传统中华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做出力所能及的付出。

今天,我获得“陈嘉庚精神奖”,对我诚然是一项殊荣,但我只是代表那些与我们一起,为华文教育共同战斗、出钱出力、做出牺牲的华教同仁拿这个奖项,真正的功劳是大家的,我铭记于心。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两百年来,历尽打压与艰辛,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奋战、牺牲、薪火相传,以自强不息大无畏精神攻坚克难,才有今日血与泪交织而成的规模与成就。

我出生成长的1930-50年代大时代背景、家教家规、学校教育和锺灵中学军事化寄宿生生活,养成我做事不轻言放弃,唤起我强烈的民族情怀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新年。

为了华文教育,我成为学运领袖,反对当局已津贴为饵企图英文化消灭华文中学,被殖民当局逮捕坐过牢,被学校开除,被当局驱逐禁止踏足槟岛。

为了华文教育,我再“513”阴影中肩负挽救华文独中重任,临危受命与华教同道发起霹雳独中复兴运动,令独中起死回生,却因此面对家业商务被压制,一度陷入困难。

困难重重面前不能屈,因为我清楚意识到,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华文母语教育是华人文化的根,没有华文母语教育,华人就会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这是我一生的信念坚持。

我也铭记陈充恩校长在锺灵的办学方针:我们生活在马来半岛(不是在中国),要吸收新知识,在社会上要生活立足,与人沟通,华人必须同时掌握华文和英文,要学贯中西、术通欧美,塑造现代人。同时,我们更要意识到,华人掌握马来文的重要性,因为马来文是马来西亚的国语。我们无法回避这些现实问题。

今天,大马华文教育仍然面对不同时代不同的诸多问题,危机与机遇并存。华教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华文教育的忧患意识与危机意识,常在我心。愿与大家共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