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卡迪贾辛:培养学生阅报风气
与其送餐不如拨款购报

阿都哈密(左起)、沙里尔、卡迪贾欣、刘镇东及卡立惹化讨论纸媒今后生存问题。

(莎阿南17日讯)资深前报人拿督卡迪贾辛认为,纸媒的存亡在读者手上,政府与其为学生提供免费餐点,不如拨款给学校购报,培养学生阅读报章的风气。

他指家长从小没有给孩子精神粮食,有者也没准备早餐。



“政府已决定为学生提供免费餐点,或许也可以考虑拨款给学校购报,培养学生读报风气。

“读者将决定报章的存亡。”

卡迪贾辛今日在玛拉工艺大学大众传播校友会举办的“纸媒存亡:纸本可续,何须走网络之路?”论坛上,这么说。

他感叹,越来越少人阅报,直言时下学子都不看报纸,举办“纸媒存亡”论坛毫无意义。

他也对现场只有少数人每天阅读报章的反应感到茫然,为此,他挑战学子每天都购买报纸,让纸媒得以生存下去。



每天阅读三四份报章

卡迪贾辛目前是首相办公厅媒体及通讯顾问,他自称每天阅读三四份报章,将终身与报章为伍,临终前也要看到成功和充满活力的报章。

这场论坛由营销教练和顾问阿都哈密教授主持,另3名主讲人分别是国防部副部长刘镇东、经济事务部部长顾问拿督卡立惹化,以及巫青团副团长沙里尔。

人人都是记者思维危险

卡迪贾辛说,一机在手人人都是记者的思维非常危险,不要忘了媒体背后的记者和编辑。

他觉得马来和英文报章的报道素质滑落,并强调新闻跟闲话不一样。

“一些报章善于引述社交媒体内容来做报道。”

卡立惹化:成宣传工具政党搞垮《前锋报》

卡立惹化指出,媒体成为政党的宣传工具,显然也将《马来西亚前锋报》搞垮了。

他认为,阅读报章可开拓视野,增广见闻,可是很多时候,读者无法在本地报章找到这方面的慰藉。

他说,为此,记者和编辑必须多看书,不然可麻烦了。

他说,宏观的新理念皆来自书本,报章能有这方面的报道,就不存在纸媒是否可以生存下去的问题。

沙里尔则指出,民众不会选择无法反应民声,反之带有议程的报章。

刘镇东:纸媒有生存空间有人愿花钱读真新闻

刘镇东指出,在假新闻无处不在的社会中,有人准备花钱获取真实的新闻,所以纸媒还是有其生存空间。

他说,报章内容非常关键,读者追求内容,新闻事业不会灭亡,反之会长长久久。

他认为无论是纸媒还是网媒,两者都一样,他提到陈嘉庚以商养文,创办了《南洋商报》,其他报章背景包括民族、宗教或产品,总之就是金钱和理念的结合。

他说,没有政党提供财力的媒体,只要秉持上述办报方针,还是可以生存,只要政府承诺给予新闻自由。

“纸媒还是网媒之间的区分其实不那么重要,内容才重要,如果人人都可以当记者,媒体就应提供更多增值内容。”

反应

 

灼见

校名岂可说改就改?/杨善勇

古人办校,校名多以缀取经典的寓意,鲜有借用人名。举例言之,培风”,语出庄子的名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图南培风;乘天地、御六气;击水三千,扶摇上。”

落地生根之后,大城小镇的华校,不少也以地名名之:沙登新村二校、班兰华小、双溪罗丹华小、双溪加旺华小、南利华小、新港华小、冷水河华小、金榜彭亨华小、积莪营华小、班卒华小、新廊华小。

之所以这样,想必顾虑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把个人的姓名冠在学校,万一学者翻案,从连篇累牍的档案中,找到历史记录中有碍观瞻的钜细靡遗,不免十分尴尬了。

尽管这样,2017年10月26日时任教育部宣布雪兰莪和柔佛增建10所新华小,当中9所皆以华裔先贤命名:陈嘉庚、郭鹤尧、沈慕羽、李孝式、林苍佑、翁毓麟、谢华、李莱生,以及朱运兴。

但是,当日定夺的标准毕竟何在?说实在话,谁也搞不清楚状况。兹举翁毓麟,华社的评价其实多有保留。毕竟为何,细读林连玉的文章字里行间,自可明白缘由的曲曲折折所在。

既已高调宣布,翌年大选,票箱打开,政权替换,一夜之间国阵遽然倒台。这个10+6的方案,随之走走停停,磨蹭拖沓。马华署理总会长马汉顺医生揭露,张念群担任希盟副教育部长之日,甚至共有3所华小的原定校名随之改掉。

名不正 言不顺

当中,2018年10月12日翁毓麟华小改为GAMUDA COVE。 2019年12月20日林苍佑华小,换作ECO WORLD。郭鹤尧华小,则多了一个又名,称之Kuek Ho Yoo @ Eco Spring。此外,2018年12月20日,陈嘉庚华小的准证给了关丹中菁二校。

追溯上来,类似个案,不仅这些。位在吔咯陈永园(Ladang Chan Wing)的也咯学校,重置昔加末太子园,亦改名雅格。搬到汝来新城的武吉格里烈育侨华小,则易名“光星华小”。哈古乐华小,招牌换了,校歌也新了:《歌颂您,深静》……

怎么说,“名不正,言不顺”,名不可不慎重看待,小心处理。古人命名,往往还要茹素斋戒,祭奠上天,祷告诸神的庇佑。今人所行,岂可相反,随随便便,说拆就拆,想改就改,完全不当一回事;乃至芥蒂四起,争论翻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