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的未来”
南方大学邀马英九开讲



(沙登25日讯)南方大学学院“人文大学堂”第四讲“世界华人的未来”,邀请到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主讲。
讲座订于11月15日,在南方大学学院智雅大礼堂隆重举行,1200张门票供民众免费索取。
“人文大学堂”第四讲“世界华人的未来”由南方大学学院主办,留台联总、新山中华公会、新山中华总商会、新纪元学院、韩江学院、华社研究中心、新马佛光山、新山南洋大学校友会、南方大学学院校友会、宽柔校友会、大马陈嘉庚基金、林连玉基金、大马关怀教育基金会、大马华文作家协会、新加坡作家协会协办,大马绿野集团赞助。
感谢李金友穿针引线
南方大学学院董事长拿督张文强说,能邀请到马英九来马,必须感谢世界华人经济峰会创办人丹斯里李金友的穿针引线,方促成这场世纪演讲。
他今天在记者会这么说,与会者包括南方大学学院署理董事长拿督陈洺臣、董事拿督张宝文、校长祝家华博士、理事长张瑞发博士、世界华人经济峰会创办人兼绿野集团董事长丹斯里李金友、留台联总会长方俊能、大马陈嘉庚基金会陈友信、大马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拿督曾玉英、华总副总秘书拿督陈耀星博士、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ASLI)总营运长黄颖欣。
马英九并非首次到访大马,2001年马英九担任台北市长时曾率团访问吉隆坡,这也是马英九时隔15年后再度到访马来西亚。
李金友:华教不会分化族群
李金友也宣布,他已邀请到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前来出任嘉宾主持,让刘长乐在马英九演讲前分享其理念,并由他来介绍马英九的背景,为整个讲座会提高含金量。
他也希望借此机会,让全球华人都知道,大马华人热爱国家,并在本国以中华文化为根基努力办华教。
他也强调,教育的语言、文字绝对不是分化族群团结的原因,而真正分化族群的关键是内容。
“这才是解决我国华教安身立命之道,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大学堂”带出人文精神
方俊能说,独中教师共4500人,其中2500人为留台人,而马英九执政期间也强调侨教政策的重要,开拓留台新气象。
陈友信指出,本次活动除了体现南方大学学校的人文精神,也让全球华社了解该校的办校历史及大马华人的自强不息。
“对我国目前比较浮躁的社会,政经文教转型中太多未知数的社会中,强调人文的重要性,对南院乃至我国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祝家华希望“企业家大讲堂”及“人文大学堂”两个系列讲座可以成为该校的品牌。
他认为,南方大学学院要与众不同,就是要肯定人文精神及传扬,他希望通过“人文大学堂”带出社会非常需要的人文精神。
“人文大学堂”第四讲“世界华人的未来”
主办:南方大学学院
日期:11月15日
时间:7时30分
备注:1200为普通券、600张为贵宾券(只限受邀者),有兴趣者可通过南方大学学院及协办单位免费索取普通票券,每人仅能索取2张,先到先得
咨询:07-5586605(分机157、141、225)
电邮: [email protected]。
台积电或变“美积电” 马英九:影响台战略位置

作者:童清峰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对台积电可能变成“美积电”忧心忡忡,他在社媒脸书发文指出,台湾人担忧“护国神山”被搬走,这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安全危机。马英九强调,此举将严重打击民众信心,冲击两岸关系,甚至影响台湾在地缘政治中的战略位置,长远来看,后果不容小觑。
马英九质疑,赖清德是否拿出任何应对之策,还是天真地认为,把“护国神山”卖给美国,当作缴保护费,就能高枕无忧?他批评,赖政府一边对外高喊台独,一边在内部制造对立,却未曾深思后果。他提醒,不要忘了,特朗普是个商人,利益才是他最在乎的事。如今,台积电已被“卖”了,接下来呢?台湾还能再拿什么来交换?还有多少筹码可供交易?
马英九的锐评引发绿营的强烈反应,民进党发言人韩莹甚至反将他一军,痛批马英九口口声声担忧台湾的安全危机,但眼中似乎只有中国,这才是台湾真正的安全隐忧。她质疑道,当年谁差点将台积电和整个半导体产业拱手送给中国?不就是马英九本人吗?
亲绿名嘴则进一步指出,2014年政府将台积电的持股缩减至仅剩6.37%,正是因为当时马英九试图将台积电卖给中国紫光集团,痛批马英九是“败家子”。
绿营泼脏水攻击马英九
对付政敌,绿营惯用泼脏水回应。但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东还原当年历史,指出紫光集团曾扬言并购台积电与联发科,但当时马政府与业界的态度是低调而坚决地拒绝,并在私下审慎应对。作为立法院多数党,国民党与朝野合作,通过“不开放中资投资半导体”的决议案。此外,当时的总统候选人朱立伦与蔡英文也公开表态反对,成功阻止紫光的并购。因此,绿营发言人称“国民党就是要把半导体送给中国”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左正东认为,如果民进党真把在野党视为台美合作的障碍,那么应该在魏哲家会见特朗普之前,利用这一点为台湾争取更多谈判空间,而不是在内部缺乏共识的情况下,为尚未经过法律程序的投资案背书,甚至透过经过修剪的历史叙事来转移民众的不安与反对。
无力挽回颓势
事实上,面对美方强势施压,绿营早已无力挽回颓势,更不可能对美国说“不”,只能选择顺从特朗普的强大影响力。为了向台湾人民交代,他们只能将美国对台积电的“掠夺”,包装成台美关系的“历史时刻”。


更值得注意的是,台积电与台湾从这项宣布中究竟获得了什么?《芯片战争》作者克里斯·米勒在《金融时报》撰文指出,台积电可能希望借此缓解关税威胁。作为产业的主导供应商,如果这些新厂能够成功避免关税冲击,这笔投资或许能被证明是值得的。
技术流失人才外移
台积电赴美投资引发的争议,核心在于技术外流、研发中心转移,以及可能对台湾半导体竞争力所造成的冲击。魏哲家虽然表示,台积电在美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只是“优化产线”,规模仅为台湾的十分之一,试图淡化可能带来的冲击,但外界对此说法并不完全买单。与此同时,绿营则极力将此合理化,甚至美化为“壮大台湾”,试图向民众宣传这是一场有利台湾的产业布局。
不过,在美国眼中,台积电赴美投资并非台湾“壮大”的象征,而是确保自身经济与安全利益的必要手段。特朗普的目标是让关键半导体制造回流美国,减少依赖台湾,确保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主导地位。美方的战略思维显然是将台积电视为美国半导体产业的一部分,而非单纯绿营所称的“合作伙伴”。
相较之下,绿营却将这一趋势粉饰为“深化伙伴关系的胜利”,政府高层频频强调台美半导体合作的重要性,却对技术流失、人才外移,以及供应链可能遭到分裂的风险只字不提。对支持者而言,这或许是一场台美产业关系的“里程碑”,但对质疑者来说,这更像是一场台湾被迫交出的“保护费”,用来换取美方的政治安全承诺。
如果台积电的投资能换来美方明确的安全承诺,或许台湾民众的观感会不同,这也是绿营的期待。然而,现实远比想象复杂。
台被迫交“保护费”
过去,台湾开放莱猪、采购美国军备,甚至已支付超过2800亿台币(约376亿令吉)备存帐金,却仍有1500亿美元军购案延迟交货,至今未获明确安全保障。
同样地,即使台积电投入技术与资金,美方承诺依旧模糊。这让人联想到美国对乌克兰的态度,而2月27日特朗普更公开拒绝承诺出兵保卫台湾,进一步加深对美台关系的疑虑。随着台湾对美经济与技术依赖加深,如何维持自身筹码,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蓝营学者批评,民进党似乎通过出卖台湾的利益来换取美国的支持,从而确保自身的选举优势,至于台湾的未来与人民的福祉,却似乎被抛诸脑后。不论政治立场如何,台湾人民最终都是这场交易中的最大受害者。
无论赖清德如何解释,台积电赴美扩张已是既定事实,对台湾的科技主权与经济安全影响深远。学者指出,政府应积极扮演产业捍卫者,而非被动迎合美方政策。台积电加码投资美国已引发台湾社会忧虑,未来如何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下,确保台湾掌握半导体核心利益,将是赖政府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