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师父——那些在课堂外学会的本事

说来奇怪。

这世上举凡我们想学的知识,大抵都可以去找个学校,报名学习。唯独做生意、创业这码子事,好像没有什么学术机关可以让我们去拿张文凭,帮我们打通任督二脉,增加一点胜算。从来,企业人仿佛都是在试错与考验中,试着走出一条活路。



在书店发现《师父——那些在课堂外学会的本事》时,已经走过一段创业的路程,激动得有一种相逢恨晚的感觉。这是绝对是一位过来人,无私地写给后辈企业人的武功秘笈!

经历事业分3阶段

作者没有一点学院派的气息,而是将所经历的事业3阶段——求生存、求发展、求永续的经验,以一个个的案例娓娓道来。作者在讲解案例时,还不时藉调侃自己的经历,打破菜鸟企业人的幻想。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许多满腔热血的创业者,都很容易落入订价的陷阱——认为只要价格比市场低,就能在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一番经营后,才发现没办法创造足够的现金流,来面对可能突发的财务状况,以及后继的发展瓶颈。

当我们进入事业的发展阶段,就不能避免的各种挑战——行销、人事、客户服务、订价,甚至谈判与并购,都会接踵而来。这些课题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应对的指南和启发。



如果想读一本有深度的创业之书,就选这本无声的《师父》吧!秘密,需要用心发现它的美丽。

反应

 

副刊

每个变化,都是为了不要变化

2018年3月份,全球主要关注的焦点与中国两会脱离不了关系。无论是国家主席任期等修宪问题,还是国务院体制大调整,抑或是两位蓝红记者的“表情包”等花絮,都反映出中国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牵动全球的走势。



作者简介

孔诰烽

◆孔诰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经济、公民抗议和民族主义。

◆著有《中国特色的抗议:明清时期的游行、骚乱与请愿》和《浮夸中华:大国雄起与香港主体的前世今生》,编有《中国和世界资本主义的转型》。

◆曾在《美国社会学期刊》、《发展与变化》、《新左派评论》、《国际政治经济评论》、《亚洲调查》等多家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获过美国社会学协会颁发的5项著作奖,他有关全球经济危机与中国出口导向发展的研究,被翻译成6国语言发表,并获苏黎世世界社会基金会论文奖。



当前,除了具有中国政府背景的媒体外,全球主要媒体的报导几乎可以感受到,中国过去的迅速崛起,以及近期的政策与制度变化,都被视为是中国正在试图改变现有的全球秩序。然而,这样的改变,是否真的意味着,中国正朝向掌握全球霸权的时代迈进呢?显然,解答这样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其答案也将会是开放式的。

孔诰烽这本在2016年出版的《中国为何不会统治世界》中文译本(英文版本在2015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其实就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思考模式与推论。这本著作主要从中国自身的长期历史(至少从明末清初开始,这也是中国现代金融史开始萌芽的阶段),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模式两个角度切入,并透过丰富的史料与信息研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做出推断。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重点讨论了4个常识性的概念错误:即(一)中国作为另外一种经济增长模式将会破坏正统观念;(二)中国强烈地改变了东方和西方的权利关系;(三)中国有能力替代美国成为全球霸权,以及(四)中国经济发展将能恢复全世界的财富。

上述的误区,实际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投入大规模资金“独撑”全球经济发展后,就逐步蔓延开来。尔后,“中国经济崩溃”、“中国硬着陆”、“中国威胁论”等等的概念也陆续衍生,都反映出市场对中国崛起与变化的担忧。

中国式变化 为了称霸全球?

若回顾历史,中国确实曾经是亚洲地区的朝贡贸易秩序的中心点,而明朝初期的海航技术,确实也对远至印度洋地区的产生影响力。然而,倘若跟随历史的步伐前进,加上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进程,类似中国会恢复当初朝贡贸易秩序中心地位的忧虑,无疑是杞人忧天的。

中国目前的变化与崛起,并非依赖于任何文化基础的支持,或文化圈的认同感;而是完全基于赤裸裸的经济利益与权利政治。

另外,有别于过去区块历史下,中国作为区域系统的唯一主导力量;在今天全球化市场的秩序下,中国不断上升的地位变化,更主要还是面对着来自美国长期霸权体制下的竞争与障碍。

因此,即使目前出现任何变化,中国还远没有成为可以改变现有的全球新自由主义秩序的颠覆性力量。这主要在于,中国本身就是这一秩序的最大受益者。同时,也正是中国向美国提供了低成本的出口与信贷,才能帮助美国稳住其全球主导地位。正因为如此,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在现阶段而言,都不足于形成威胁与牺牲全球经济市场的超恶性竞争。

换言之,中国近期的经济与政治变化,其主轴不过是在跟随现有的游戏规则,但试图稍微或逐步改变游戏规则,这对周边区域的国家经济发展,还是带来了更为有利与竞争力的发展条件。至于长期而言,要完全改变全球化的游戏规则,这还需要视乎中国近期经济与政治改革进程是否能顺利展开。

于是乎,中国目前的大变化,实际上还是为了其不变化的本质而来。所谓的不变化,就是国家整体的不变化,以及全面落实小康社会的建成。但是,这样的变化,真的能换来不变化吗?

只能说的是,目前全球化的霸权掌握者,依然还是美国。

中美贸易战,不过是底线上博弈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进入第二年的任期,中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似乎越来越紧张。其中,美国商务部于2月27日发布对中国铝箔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终裁定,对进口中国铝箔征“双反”税最高超180%,终裁认定的中国企业倾销和补贴最高幅度分别为106.09%和80.97%,且“双反”税率有效期为5年。这也是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实施的第5次“双反”调查。单单两个月内5次的“对付行动”,是否将演化成为中美间的贸易战争?中国近期的变化是否是应对类似的行动呢?

中美贸易一直摩擦

或许这样说,目前中美贸易的演变,决定权还是在于美国想走多远。由于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国优先”政策,要实现竞选时的诺言,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一直没有停歇。但面对美国“频频出招”,中国目前还是有许多应对的方法。毕竟,中美贸易额占美国外贸比重已经达到14%(不再是2000年以前的不足4%),要挑出对美国进行反制的贸易课题,只是技术性的问题。

目前的问题还是在于,中国要朝向的目标,并非称霸全球,而是为了让社会与民生等维持稳定不变,从而全面落实小康社会。

因此,中国在对外贸易的争端中,所采取的策略,应该还是在双边与多边关系上,保持稳定,减少不确定性,这对中国而言就有了独特的重要性。

可以预计的是,目前中美关系正处于双方基于不同目标而相互试探底线的过程中,因此,中美爆发全面的贸易大战的概率不大。正如这本书所言,中国的发展还需要依靠现有的国际秩序,而中国精英阶层的利益也在维系着这样的联系。这意味着,中国展现务实的弹性,与美国达成相对稳定的贸易关系,这在当前是更可能的选择。中美在贸易问题上的纠纷,将是一场底线之上的博弈。

结语:
中国,这条路还能走多久?

中国为何不会统治世界,背后的重要元素其实就是美国。而美国的霸权,就在于它善用所谓的“美元周期”。这个周期转换,曾经让不少国家从上升期迅速往下挫,随手拈来,70年代末的拉美经济崩盘、日本90年代“失落的10年” 、“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下,亚洲四小龙与四小虎的经济破灭等等。

回顾先例,被这个美元周期捧完又杀的经济体,有些一沉不起,有些强势复元。中国在过去15年被推捧到高崖,再到目前开始出现疲态的“新常态”走势,未来将会出现怎样的走势,这还需时间印证。或许,套用孔诰烽的话:“这就要看中国在盛世时累积了什么样的业了。”

书中关键词

◆中国的繁荣一直依赖于全球新自由主义秩序,即基于扩张的、无障碍的商品和资本的跨国流动活动。

◆中国可能寻求一些方法来改变在这种安排下的权力平衡,但中国的真正兴趣其实在于保持现状,而非主导世界……因此,中国与其说是全球现状的挑战者与解决方案,不如被视为全球现状的基础和矛盾。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