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中国放慢“走出去”/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使得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放慢速度,调整节奏。

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估计,在未来一到两年内,中国可能要面对更多国内发展的种种问题,缓释国内发展的各种风险因素,放慢增长步伐来弥补过去发展速度太快留下的缺陷和短板。



进入21世纪以来,短短20年,中国已经遭遇了数次大的灾难。2003年的非典(SARS),在公共卫生领域给了我们当头棒喝;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不过,这两次灾难发生时,中国整体上处于深入参与全球化的“黄金增长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并未因此而显著放缓。

从长期来看,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不会造成颠覆性的影响,只是中国发展长河中的一个漩涡。但从短期来看,我们也应该理性地看到,此次疫情发生时中国所处的内外发展环境、发展态势与过去有较大的不同。简单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

压力比去年更大

第一,中国发展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最主要的是中美关系发生了近乎逆转的变化,中国的发展从过去的“战略机遇期”进入到了现在的“战略竞合期”。



这是影响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大变化。

第二,中国发展的地缘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全球化进程受到干扰,贸易摩擦加剧,中美贸易战更是直冲中国而来,并且演化为贸易-科技-金融的“三位一体”之战。

第三,中国经济增速开始趋势性地放缓,进入了长期的速度放慢、结构转变的调整阶段,各种结构性的矛盾愈发突出。

从历史背景来看此次疫情,有理由担心,此次疫情有可能在中国经济放缓的进程中,成为一次加速下行的“触发点”。

根据安邦智库此前的评估,按正常的轨迹,今年中国经济受影响的程度可能在0.5-1.2个百分点。

这种形势下,中国经济规模虽然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但面临的压力也会比过去要大很多。

在2019年,中国要应对的是中美贸易战和内部经济问题(经济放缓+结构调整+债务风险)两大挑战,在2020年则增加了第三个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新的冲击因素将加剧内部经济问题的压力。

新冠疫情长期来看,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颠覆性的影响。

削弱国际形象

中国经济恐怕难以像过去一样,同时在对内对外两方面都维持进取的格局。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表示,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形象可能会减弱,疫情将会削弱中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原因有两个:首先,中国将向内转向;其次,外国人将会转向。

惠誉全球主权评级主管詹姆斯·麦考马克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在疫情之后,中国的政治优先事项将是制定战略和实施策略来应对这种疫情及其后果,这将是耗时而且会耗费大量资源。

由于发生了无法预料的外来危机,很难想象中国将任何形式的国际事件都放在优先地位。

至少从短期来看,中国决策者的内向导向是不可避免的。

外国人的转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看法的改变;二是在外资对中国市场看法的改变。

外资重估风险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一些跨国企业正在重新评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风险。

这种关注和担忧的背后,可能是潜在的外资撤离潮。

中国在2020初面临的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给本已受阻的中国经济带来更多麻烦。

在压力之下,中国未来的发展策略和发展重点,将会更多转向国内,中国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的“走出去”进程,可能会不得不有所放缓。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国际

美国会兵推台海战事 台湾须独撑一月待驰援

(华盛顿22日讯)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20日与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举行兵棋推演,模拟中国解放军攻台。

与会学者评估,两岸冲突开始后,解放军将包围台湾,使美国无法向台派遣部队增援,到第4周才有可能作海空驰援,台湾在这之前须靠自身兵力作战。

台湾中央社引述主持兵推的CSIS学者康西安指,台湾地势多山,中部地区有两条相对窄的沿海地带,使防守具有很大优势。

台湾大部分的部队驻守北部,解放军如果尝试在北方登陆,双方可能在台北周围爆发大规模战斗。从南方进攻,虽然比较容易登陆,但风险在于必须一路向北打。

坎西安假定解放军从南方进攻,这时夺下港口或空军基地至关重要。面对美日将攻击解放军两栖舰,解放军如果无法让足够的部队登陆并夺取港口或空军基地,就无法持续支援已经在台作战的部队。

他也说,美军在设想中尝试增援台湾,但所有的飞机都被击落,两栖作战部队也因为台湾岛屿周围的封锁过于严密而无从驰援,这和乌克兰战争的情形非常不同。坎西安建议,最有效帮助台湾自卫的方式是提供500枚鱼叉导弹,这些导弹可以安装在移动发射车上,当解放军船舰进入射程内,台湾就能发动攻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