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文凭不受承认
无牌私人学习中心林立

(吉隆坡14日讯)随着越来越多家长把孩子送到私人学习中心就学,教育部促请家长需谨慎视之,因为一些私人学习中心可能持有不合适执照,甚至无牌经营,这些中心发出的文凭也不会被政府认可。



《星报》报道,过去几年私人学习中心蓬勃发展,很多家长规划孩子教育时,更偏向把孩子送往这些中心学习。有些父母是因为这些学习中心的学费比私立学校与国际学校更便宜而这么做。

对于私人学习中心日益增加,教育部指目前注册在该部名下的私人教育机构共有18个组别,包括私立学校、语言中心及补习中心,但并不涵盖私人学习中心。

教育部发言人说,该部认真看待私人学习中心的课题,因为这违反教育法中阐明的提供义务教育。

“有些情况是这些中心持有补习中心执照,但却经营得像是一所学校……我们将根据教育法,采取适当措施对付非法私人学习中心。”

须依法注册



教育部呼吁所有私人教育机构遵照指引与条款,向当局注册。

“若私人教育机构欲进行国际课程教学如国际剑桥国际中学教育普通证书(IGCSE),他们必须以国际学校的名义注册。我们不会批准任何以其他形式进行国际课程教学的教育机构。”

教育部接投诉彻查

虽然教育部目前尚未掌握到非法学习中心的数据,但当局接获与这类学习中心有关的投诉,并已展开调查。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人投诉这类学习中心。根据法律,这些非法机构将会被罚款。”

该部劝请父母送孩子到私人学习中心上学前,需查询该中心的注册资格,以免未来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他举例,教育部不会承认由这些无牌经营教育机构所发出的任何文凭。

“外交部规定任何欲到海外留学的学生,必须取得教育部认证。”

办国际课程  操作似学校

据了解,这些私人学习中心与我国正规学校的操作类似,惟它们多数是坐落在店铺或商业地区。

相关学生不需穿校服,但必须衣着整齐,上课时间是从早上9点15分至下午4时45分。私人学习中心也会提供课外活动,包括街舞课程、戏剧、歌唱训练等。

与我国教学课程不同的是,私人学习中心的课程属国际教学课程,如IGCSE及剑桥小学教育。这些中心也可让学生以私人考生身分参加我国考试,如大马教育文凭。

巴生谷约百家中心

八打灵再也某学习中心校长黄先生说,随着学习中心数量每年增长,他预计巴生谷一带就有50至100家私人学习中心。

“我相信会出现更多私人学习中心,预计未来5年的增长率约为15%。”

黄先生赞同政府应颁发特殊执照给私人学习中心,后者应该是补习中心及国际学校之间的组别。

“教育部所采取的任何措施,都不应该置学生与家长于不顾。每个父母都有权为孩子选择他们想要的教育模式。

“至于那些单纯是想赚钱,而又没有按照正确方法经营的学习中心,他们应停止剥夺孩子的未来。”

学习中心欢迎管治

为了继续发展,不少私人学习中心愿意与教育部一起解决引发的问题。

吉隆坡某私人学习中心学术主任说,他们欢迎教育部的管治,这有助清除由个人成立的私人学习中心,因为后者未必是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

建议发特殊执照

她建议政府发出特殊执照给符合标准的学习中心。

“一些大型、有名的学习中心已与教育部洽谈,我们也受邀与政府官员会面协商。”

她指该中心也提出教师与学生比例、最低教学资格、教师执照、消防与安全措施等管制措施的建议。

该中心从2014年的一个班仅有10位学生,至今已招收了300多名学生。

她指事实证明,他们所培养的学生都很优秀,至于把孩子送进学习中心的父母,他们与把孩子送如国民或国际学校的父母一样,都有不同理由。

“这些父母相信学习中心能满足其需求,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比例较小,让孩子能获得教师关注,以便达到杰出学术表现,同时培养出有礼貌、听话、勇于学习、能运动及有良好沟通的孩子。”

 

 
 

 

反应

 

要闻

冒认亲母登记无证婴儿 “单亲妈”一次收3000酬劳

(吉隆坡17日讯)一些女性被揭发以“单亲妈妈”身分,冒认与无证婴儿的生母进行虚假出生登记,以换取每次高达3000令吉的报酬。

国民登记局与反贪会情报组透过联合展开的Ops Tumpang 2.0揭发这项涉及贩卖出生证明的非法勾当,有关执法人员于上周二在巴生谷及马六甲多地逮捕10名涉案人士。

国民登记局总监巴德鲁希山今日受访时指出,这些女子尽管与婴儿并无任何血缘关系,却透过代理人或第三方安排,假冒亲生母亲身分为婴儿登记出生证。

“每完成一次登记,她们可获得介于200至3000令吉的酬劳。有些人更是多次参与,成为长期‘合作对象’。”

他说,一旦取得报生纸就会交由代理人,再在黑市上高价转卖。

不仅如此,调查还发现,一些男子也采用类似手法,冒认为无证儿童、婚外所生婴孩或外籍婴儿的生父,目的是为孩子获取大马公民身分,从而申请身分证(MyKad)及享有政府医疗与教育服务。

“这些人为了走捷径,避开合法的领养或国籍申请程序。”

调查亦揭露一个有组织的伪造集团,专门物色“假父母”,并安排虚假文件,包括伪造的医院记录与出生确认信。

巴德鲁希山指出,该集团向意欲收养孩子的个人或家庭收取高额费用,并提供“配套”,包括孩子的完整身分证明文件。

有关案件目前援引1957年《出生与死亡登记法令》(第299号法令)第36(1)(b)条文调查。

他强调,国民登记局从未委任任何代理人处理出生证或身份证相关事务,并呼吁所有曾参与类似非法登记的家庭或个人,尽快向国民登记局办公室报备,以便通过正当程序协助解决孩子的身分问题。

“国民登记局将持续展开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出生证集团,杜绝不当登记乱象。”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