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保险是否保险?/梁键铭

在踏入2018年之前,在社交媒体看到一些有关买了20年的保险,然后收到了满期利益通知的时候,被该数字给吓着了的一则新闻。

可以理解的是,当事人当时的心情及失望之情应该是相当强烈。试想想,一个人不断重复的做一件事,坚持相信某件事物或人十多年后,赫然发现这个信任不应该这么坚强,也不应该这么深;在那个时刻,心里感觉又怎么会是好的呢?



肯定的,这样的新闻也会“刺激”不少关于保险是骗人的说法及思维。

只保证列明利益

由于不清楚这一则新闻的详情,因此,我也不方便做任何评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保单内写明获得保证的满期利益或生存利益,这些利益的数额就会是获得保证的。

无论情况如何不理想,保险公司的人寿保险基金投资增长表现如何糟糕,“保证”这个词汇的意思始终没有改变,依然是一个保证有的东西。



但是,如果这是属于销售人员自己出于好意,为客户制造的“保单利益总结”,那么就可能会出现一些误会。

毕竟,保单条文是非常仔细的合约,一个销售人员或非法律专家的文件,就不会考虑到如此仔细,也未必会对每一个声明都做出仔细解释,毕竟,如果是这样就倒不如没有做总结好,不是吗?

相信这类新闻及让人痛心的事会陆续有来,毕竟这类产品是拥有约30甚至40年期限的保单,因此,当一批批的保单到满期的“大日子”,而年长的保单持有人开始接获期盼已久的支票或满期利益时,如果数额与预期差异不大就还好;如果相差一段距离,相信会出现不少愤怒和带有遗憾的客户。

以前,在人们对保险还有抗拒及禁忌的时代,向人家说“储蓄”也许是个不错的卖点,这样可以把焦点给放在为未来存钱,而不是专注在早逝的想法。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本身也看见不少长辈都把辛苦赚回来的钱存在储蓄保单里。

不为什么,他们就只是简单的希望,通过这些产品可以协助把钱存下来,以便在年老时可以老有所依,或者是为孩子签下储蓄保单,把想要留给孩子的钱存下来,未来可以连本带利交给孩子,让孩子有更好的机会,比起自己当年有更好的未来。

满期利益惊吓必有因

通过储蓄保险来进行财富增长的工作,每一年或每一个月,都坚决把钱交给保险公司累计钱财,为的就是在保单期满后,可以获得比自己真正存入的更多。

但事实上,有一些情况会在满期时,被满期利益的数字吓一跳。

半途停止缴付保费

在我见过的个案中,这些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客户只是在储蓄保单的初期或前半段支付保费。

就以一份为期30年的保单为例,客户们支付保费的年份,只是前面的十几年,过后的就开始停止缴付保费。

如果有这种情况,在满期时收到比预期少的钱也不能埋怨任何人。

可是,有很多个案当中,客户停止缴付保费,是因为当初代理告诉他保费只需支付X年而已,不需给到满期年份。

逾期保费变保费贷款

当然事实不是这样,而是需要遵从合约继续缴付保费,因此,当客户停止缴付保费,保费会逾期。

当保费逾期了一段时间,而客户也没有支付,保险公司就会把逾期的保费转成自动保费贷款,这样保单才不会因为没有保费而失效。

但是,顾名思义,自动保费贷款是贷款的一种形式,所以不是免费的,而是有固定利率,通常介于年利6至8%左右。

因此,贷款的数字将会每年加入利息后,而且利息还会赚利息,不过不是为客户赚而已。

累计了贷款余额及贷款利息后,如果这保单还可以“捱”到期满那一天,保险公司就会为客户支付满期利益扣除了贷款的余额,所以收到的钱,绝对比客户想象的更低。

有时客户不理解,为什么保险公司会自动提供保费贷款,“如果我不还,它不就亏?”。

其实,每一份保单在过了第三年后,都会有获得保证的保单价值,这价值就等于客户到保险公司取消保单时换回来的现金价值。

因此,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的自动保费贷款数额加上贷款余额利息等累积起来,如果超过保单的现金价值,保单就会失效,这些现金价值也就耗尽。

因此,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些贷款余款获得摊还后,从此就“不拖不欠”。

寿险回酬难超股市

储蓄保险的满期利益,是由几个“零件”组成,受保证的利益是其中之一,还有就是在保单生效期间的按年红利,以及满期时额外红利等。

只有受保证的利益,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享有,其他的数字都是未必会实现的。

储蓄保单主要收益来源,是人寿保险基金的投资回酬、花红,以及如果把花红及现金利益继续存在保险公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等。

在客户申请保单时所看见的数字,都是根据一些预测而计算的数字,让客户有一个基本了解未来可能获得的满期利益会是什么数字。

有时候,可能基于销售说明书及保单的呈现方式比较复杂及“沉闷”,一些比较有心思的代理员,可能会自己制造一些比较容易理解,且带有图表的说明文件。

文件简化忽略重要字眼

然而,这些文件的呈现可能让我们有新鲜感,但也可能因为过于简化,而忽略了一些重要字眼或警告等,导致一些“不受保证”的字眼没有出现在文件里,进而令人产生误解。

收到保单后客户也可能基于信任,或者没有这方面的心思和知识,就把保单放到一个安全地方就算了。

日子过了,到了有需要时或者有疑惑时才拿出来,恐怕已经太晚了。

另外,基于普遍上人寿保险基金所持有的资产,都会偏向债劵或债务形式,因此,人寿保险基金投资回酬基本上无法接近股市的回酬。

如果希望通过这种产品,获得一年7%或8%的投资回酬,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除非是投资联合型的保单,然后通过这保单投资在保险公司提供的投资联合基金。

但是,就算是这类基金,比起单位信托基金也是有利有弊,因此,消费者需要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的,然后才研究某某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是否对规划及目标有帮助,然后才做出决定。

毕竟,购买人寿保险是一项长远的决定,不如买一件衣服这样,买错了顶多再买而已。

人寿保险如果买错了且没有发现错误,到发觉时恐怕已经回不去了,届时,健康情况可能已大不如前,设置人也不在了,岂不为时已晚?

若你有任何理财投资疑难杂症,请联络笔者以便能在此为你解答。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言论

擅涨保费不怕国行惩罚?/陈金阙

医疗保险费用上涨导致怨声四起,国家银行日前向国会后座议员简报时爆出令人震惊的消息:保险公司竟然在未获国家银行批准的情况之下擅自调高保费!难道,保险公司想赚钱想到疯了?

笔者向从事保险业务的友人们求证,友人皆表示不可置信,原因是保险行业向来受到国家银行的严厉监管,根本不敢造次。

记得多年前保险公司推出投资联结保单时,由于保险公司各自有自己的精算师来计算未来投资增长,一些公司大胆地将预测回酬提高,导致未来的回酬更加亮丽,让代理将之用来招徕客户投保。

基于客户容易被高回酬吸引,这对于那些预测回酬比较保守的保险公司大为不利。结果在2008年金融风暴以后,预测的高回酬不达标,导致未来增长大受打击,客户因而面对保费不足以应付未来涨幅的问题。

当时国行介入,要求保险公司重新修订投资预测回酬,并发出指南,在保单进行20年以后的预测回酬须更加保守。这终结了投资联结保单的高增长预测,让客户惊觉原来该保单不是一帆风顺,稳赚不赔;一旦回酬不达标,客户可能面对必须加保费来延续保单的风险。

消费者成待宰羔羊

如今,医疗保费的飙升,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再也没有代理敢拍胸口保证保费不会涨了。目前,业者流传的是“每家保险公司的医疗保费都将上涨”,就算您放弃这家保单,另一家也不可能以更低的保费来接受您的申请。

换句话说,消费者成了羔羊,保险公司磨刀霍霍,看是谁先砍下一刀而已。

但是,不是说国家银行严厉把关,不允许保险公司胡来吗?国家银行确实有监管的权力,不让保险公司乱乱调涨保费。

既然如此,在我们的认知,保险公司在调整收费之前,会先做足分析,然后将报告提呈国行,在国行的批准之下,才能调涨。

像国行代表在汇报会指这种“先斩后奏”的说法,绝无仅有。我们不禁想,难道他们敢面对停牌的风险吗?例如,高速大道公司是否可以因为成本高涨,没有得到政府批准之下而擅自起过路费,说得通吗?

如果公司预测失误,销售无法应付成本,那么,应该停止生产,推出新产品,而不是将成本无限度地转嫁现有的客户,以确保不亏本。

这样无止境地调涨下去,恐怕连保额也比不上上涨的保费了。政府是不是应该请业者现身说法,解释一下他们凭什么敢绕过国行,就地调涨,这么大胆?

不管是电台还是新闻,报道的皆是保客宣泄不满。有者从年轻买起,到要退休时保费突然起超过100%,看起来好像是保险公司存心逼走高风险索偿的一群。

如果断保就失去了保障,继续的话又供不起,如何是好?在没有得到国行的批准之下,保客是否可以入禀法庭,起诉保险公司不合理对待客户,而要求赔偿金钱和精神上的损失呢?

把账算在政府头上

更甚的是,国行代表在汇报会时,提到拥有保险公司担保信函的病症,比先付后索赔的保客,需要缴付的医药费差额可能多达三倍或更多,医院如果采取这双重标准,当局应该严加惩戒才对。

卫生部应该要求所有医院规定医疗费用上限,同时确保先付后索赔和用医药卡支付的费用不得有过大的差距,这才能遏制保费无限度的上涨。

如果当局不采取行动,多管齐下,那么,不管是医院或保险公司,皆以成本上涨为主来调涨,最后必然伤及国本。

届时,更多人民转而向政府医院求助,让以负荷沉重的政府医院百上加斤,人民也自然而然将这笔账算在的政府头上。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