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世俗种族 VS 宗教/章龙炎

伊斯兰党主席哈迪阿旺12月22日在网络版《哈拉卡》撰文,其中一段指出:“回教判定国家元首及其内阁成员必须是有回教信仰,并来自最有影响的种族。但是,与此同时,在政治、经济及其他日常生活方面,回教给予非回教徒更多的权利。这比其他宗教及人类创造的意识形态的支持者及斗士给予不同信仰者的权利还要多。”

哈迪的言论,被解读为“内阁应全由巫裔回教徒组成”。行动党的林冠英很快的发文告声称哈迪的建议不仅违宪,同时充满种族系极端主义色彩,他最终会撕裂整个马来西亚。哈迪原文语焉不详,让人解读为“内阁全由巫裔回教徒组成”,不让人感到惊讶。



不管怎么样,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内阁应该如何组成,不是他说了算。哈迪可以发表他的意见,但是因为他是一个政党的领袖,作为非回教徒的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为什么他会发表这样的谈话。我不相信他是心血来潮而发表这样的言论的。当然,哈迪从火箭的党派立场来看,当然是伊党与巫统“眉来眼去”后变质了。从马来回教徒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解读为这是回教徒对非回教徒所表现的“宗教敌视”的反应。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哈迪在去年5月底提出的私人法案 355法案(回教法庭刑事权限修正案)。

对这个法案,火箭与马华民政都站在同一个阵线反对,而某华团还高调的来个百万人签名运动反对。这样的一种表态,讲白了就是回教与非回教之间的对抗。

可是,很多华人不这么想。他们还把这法案与回刑法相提并论、宗教保守势力抬头,并把反对这法案视为捍卫联邦宪法等等。我看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哈迪战略要敌我分明

我们这个社会,还算是相当开放的。伊党的大门是敞开的,华人为何不能向他们直接表达非回教徒的忧虑,却选择“迂回”的方式在华社里敲锣打鼓自爽,还期望伊党了解华人的忧虑?



不要忘记,回教徒占我国人口的多数。事关回教的事物,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们。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对抗死路一条,对话才有希望开拓一条康庄大道。可是,华人有了这样的思维吗?

看来是没有。阅读哈迪的文章,我看到是哈迪是就伊党被攻击而做出的辩护,火箭俨然就是带领非回教徒反对伊党(也就是反回教)的政党。非回教徒,特别是华人,为什么反对回教徒履行本身的宗教义务,为什么把伊党形容为一个极端保守的政党?

哈迪的谈话,明显的要为来届大选定调,在战略上当然要敌我分明。

长远而言,要制衡伊党,唯一的选择是给力国阵—也就是给力巫统。毕竟,从历史来看,伊党是由从巫统偏向宗教的分子分裂出去成立的,巫与伊两党在宗教也在种族课题上竞争,而两党的党合作也就只有国阵在1974年成立初期。相比于伊党,巫统看来是“比较好谈”的政党,恰好是因为它是种族政党,不是宗教政党。火箭与伊党三次合作三次失败,马华与巫统合作延续超过一甲子,难道还不值得华人警惕吗 ?

反应

 

言论

法治思维解种族宗教问题/张燕苹

2024年末,宗教与种族议题再度成为社会焦点,让本应平和结束的一年掀起阵阵波澜。

在圣诞佳节这样充满温馨与包容的节日里,仍有有心人借机炒作敏感课题,从回教徒被谕令不得参加圣诞活动、房政部圣诞节庆祝活动引发伊党不满,到层出不穷的清真问题。

例如,登嘉楼州最近对一名三度犯下幽会罪的男子执行公开鞭刑,吉兰丹州政府则要求所有餐饮业者必须申请清真认证方能更新营业执照,这些事件无不加剧社会的紧张氛围。

当然,类似的很多争议并非首次出现。

陷宗教与种族争议

在宗教与种族的复杂交织中,马来西亚社会似乎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困境。甚至连国际关公文化节这样以文化为主的活动,也未能幸免于宗教化与政治化的争议。

甚至首相署(宗教事务)部长拿督莫哈末纳因也在不久前提议,要求所有不售卖猪肉与酒精饮料的餐厅和食品公司申请清真认证,此建议引发朝野激烈辩论。

一些人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我国的多元文化精神,并会对企业加重负担。内阁经过讨论后决定维持清真认证的自愿性质,未强制实施。

然而,这些事件不禁引人深思:为何在一个多元文化与包容性本应成为核心价值的国家里,宗教与种族议题却频频成为争议焦点?

为何在迈向现代化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依然难以摆脱这些陈旧的束缚,实现真正的和谐共处?

作为一个多元种族与宗教共存的国家,近年来极端种族与宗教倾向的抬头已明显加剧社会矛盾,也对国家的国际形象造成损害。

要是能专注于合理的发展,我国完全有能力实现经济腾飞与社会繁荣。

国家发展重要掣肘

遗憾的是,这些年来,部分政客与极端宗教人士的短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掣肘。

在政治博弈中,许多有益的政策与项目被搁置甚至取消,直接拖慢了国家进步的步伐。

如果政府能更加注重以法治思维解决宗教与种族问题,严格依法行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或许马来西亚能够真正实现稳定与繁荣。

我们相信,经过共同努力,马来西亚一定会迎来更光明的明天。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