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灾难里的意义

在我国长大,想到天灾要算水灾最熟悉。1971年的吉隆坡大水灾,记得小时从黑白电视机看到急流汹涌,一片汪洋的画面,就知道不妙。10年前的南马大水灾,2014年的丹州大水灾,几乎是五年一大灾,水灾、地区与年份形成不可割切的历史烙印。

那天是星期日晚,收到一系列照片,看到建筑和公路泡在黄泥水中,围墙倒塌、新建筑歪斜、公路凹陷积水,民宅浸水高至胸部。在智能手机时代,今天掌上就先看到是槟城发生水灾!



天灾不是日常话题,平安无事的日子大谈灾难会很突兀。

尽管如此,天灾总有办法介入人间或“露脸”,人即使百般不愿,也无法不思索。

面对天灾的无力感

人遇上大自然所发动的攻势,难免无奈、沮丧。人总是处于挨打的局面,毫无还手之力。人唯一能做的是救灾,更进一步的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防范之工。但一般人对无以名状的破坏威力,唯有逆来顺受,只希望它很快过去。

看到数百万元的成就化为乌有,无语问苍天。梦想、希望都如此不堪一击,在眼前破灭,心也随之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即使在太平盛世,潜伏心底往往对灾害的戒心,挥之不去。居安思危,是对灾难的防范,这里面就有了点积极的意义。而我们又不以这个世界为天堂,地上的事有时是要刺激我们,摇醒我们:这里是地,不是天!

灾难威胁人类在世的财富和成就,将一个问题狠狠地打入脑海:“我今天付出的努力有何价值?”

诚然,科学能解释灾难的前因后果,满足我们对“发生什么事”的提问,但为什么灾难会如此发生?这不但很难答,即使答得出,也不圆满。

我们很可能认为,自然灾害除了引起恐惧和担忧,毫无意义可言。它使人产生挫败感,强行对人的努力重新“定义”——一切都是虚空的虚空,都是捕风。既然一切打拼至终是百忙、徒劳,那又何必呢?倒不如颓废过一生。

真是如此吗?就要如此虚度一生吗?

颜明智牧师在他的《为十字架挺身而出》里说:“他们越知道这一切(灾难)如何发生,就越无法捉摸为何它要发生。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所孕育的生命却那么需要意义,却只能受无意义的灾害玩弄于股掌?这是极难忍受的精神真空和情绪状况。”

真的毫无意义?我们需要为生命“制造”意义?

重寻意义

灾难临到,各种失去和损坏使人思考意义的问题,平时都太忙、太烦,不会去想;这时却不得不想。这是否灾难最“积极”的作用?

在圣经的《传道书》,作者开始由一个没有神的前提视角来审视人类在世的一切,很多很灰的描述。

灾难来袭,人会开始寻求答案。人即使不相信神,这时也可能隐约“看到”种种乱象背后有更高层的意义,虽然说不出来,却察觉它的存在。

人可能厌倦以科学术语如“计算、周期循环”为门面包装的古代迷信,这些如几根稻草的解释让人有东西可抓,瞬间拉断,无法对他们的惊恐有多少宽慰作用。

在可怕的日子,人挣扎求存。获得人身的安全后,惶惶的心仍需要安定下来。

【本来不是这样】

起初,神创造天地。神也预备伊甸园,把他造的人放在里头,要他治理、看守。当时的伊甸园又美又善,不是与人作对的危险地方。

好景不常,人经不起诱惑,得罪神。人拒绝神,也连带拒绝祂的美善。诅咒就临到人类,过去的美地要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使徒保罗曾说:“受造物屈服在虚空之下。”(罗8:21)道出人的无力感。自从罪进入人类的世界,就会出现很多的“不美”,受造物都要受败坏的辖制,人类也无法幸免。地会有地震、干旱、歉收及瘟疫等。

自然灾害当提醒我们,罪的后果多严重。它驱使我们停下脚步思考:若没有神,我们就迷失方向;我们需要回转,求神饶恕我们的罪。澳洲自2000年起的10年经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许多人为他们的不忠和罪过而忏悔,求神饶恕。

神仍然掌权,祂曾保证会在祂的定时结束地上的败坏。因此,我们可以带着盼望而活。我们在患难中也人溺己溺,选择以各种实际方式帮助灾民,为受难者带来怜悯和安慰。

反应

 

牧羊人

刻意留下一些

文:刘爱佩

弟弟住在沙巴时,一家5口生活只靠弟弟微博收入支撑,家人不时供应一些,减轻他生活上的压力。自从弟弟回天家后,留下妻子和3个尚在求学的孩子。每逢哥哥去沙巴都会带母亲过去探望他们,带些吃的喝的等需用品。大儿子中五毕业后,大家协助他离开乡区,在西马城里修读烘焙课程。希望他学有所成,日后能担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圣经》<路得记>谈到两个妇女相依为命——拿俄米和路得。拿俄米是个丧子的老妇人,路得是她的媳妇。儿子去世后,这位媳妇坚持要伴随家婆,一心要照顾她,但是,路得只是一个穷寡妇,如何支撑贫困?接下来的日子,何去何从?

路得决定到麦田里捡麦穗过活。根据当时的律法规定,田地的主人不可收割所有庄稼,田里掉下的麦穗,要留下任由穷人捡拾,包括孤儿寡妇,这也是当时社会照顾贫困者的制度之一。因此,路得依循律法往田间去。她来到一个富有地主——波阿斯的田地里,希望能拾取工人收割打捆剩下的麦穗。

不可欺负或羞辱她

波阿斯听闻路得对婆婆的善,他了解路得的背景与寡妇的需要,不但答应让路得在自己的田地里自由拾取麦穗,甚至还吩咐仆人善待路得,不可欺负或羞辱她。同时还愿意供应她水和食物,也不忘叫仆人特地从捆绑的麦穗里抽出一些,任由她拾取。

“她起来又拾取麦穗,波阿斯吩咐仆人说:“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并要从捆里抽出些来,留在地下任她拾取,不可叱吓她。”(〈路得记〉2章
15-16节)

波阿斯虽然是个有地位的大财主,但是没有夸耀自己的富裕,反而以恩慈善待穷人寡妇,他刻意留下一些的行动,是顾念穷人的需要,让穷人可以捡拾留下来的农作物度日。不仅如此,他还照顾路得的尊严,好叫路得能光明正大,丝毫不觉屈辱,轻松愉快捡拾田里麦穗。

波阿斯除了慷慨、慈爱,还展现大度。路得才能自由在麦田里走动,拾取足够的大麦,维持她与家婆的生活之需,更解决了生活困境。

智慧的行动

刻意留下一些,不仅是善意,也是智慧的行动。波阿斯遵行了当时的律法,尽的是本分,然而,他刻意留下一些是从心底里发出的怜爱,他叫路得不必往别人田里,安心在他的田里拾取麦穗。贫困寡妇因此得了安慰,她不必奔波往别的麦田拾取麦穗,生活就安稳多了。

你是否也曾为了帮助他人而刻意留下一些?我相信不讲奢华,不求档次的善行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祝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