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实则虚之

十多年后理发师换了不知几位,初见都说一样的话:“你头发好少……”

我从门外汉的角度看,有几门生意似乎很好做,都是在卖“虚”的事——比如护发生发、美容护肤、风水命理。虚者,未必全假,但肯定未必都是真。



护发这事我有第一手作为顾客的经验,从二十几岁开始光顾发廊时理发师总会说:“你头发好少,有脱发的迹象!”一定是洗发精不好,堵塞了毛孔。清理了头皮还不够,要添生发剂。当然,有专业深层护理配套更好,让美发师喷啊搓啊,再用保鲜膜包着头发慢慢焗。我年轻没经验,吓两下就全买了。

十多年后理发师换了不知几位,初见都说一样的话:“你头发好少……”我会不耐烦地马上打断:“是啊,20岁开始听你们讲掉头发到现在,还不是一样?”

这些年来他们说我掉发,都是“虚”的说法,只凭肉眼所见,从来没有科学地证明,更可能是为了卖东西而信口开河。虽说我态度变得坚定,还是有一次不记得何故走进护发中心,大概是因为好奇吧!

针对虚荣,成效虚无

西装笔挺的漂亮女顾问用仪器为我检查头皮,放大的图像显示毛孔堵塞,我“果然”还是有脱发的征兆。我不记得说服我的是科学证明还是美女顾问,我签了配套,每周去护发几次,每次得乖乖坐着整两小时,顾问有充裕的时间和我建立类似朋友的关系,再强推其他周边产品。最后,我的头发没多也没少,但钱包肯定轻了。



这便是我所谓“虚”的服务,针对虚荣,成效虚无。对方说我有脱发迹象,我是无法反驳的。护发之后不可能保证头发突然浓密起来,也无法这样合理要求。美容护肤也一样,我的皮肤原本一定“不够”健康,护肤过后也只有感觉变良好。算命佬优势更甚,无论怎样危言耸听,你只有听的份,指点迷津后你的命有没有变好,也无法去跟他追究。护发护肤卖的化学药品利润虽高,但和算命佬的空头支票相比,是小儿科。

与其控诉为什么我卖很“实”在的产品没有“虚”的来得赚钱,不如想想如何添加一层虚的包装。比如做书吧,除了好内容以外,能不能在封面镶钻石做成精美的限量收藏品?就好像Vertu手机那样。又或者,能不能找个算命佬来为这些限量书开光,告诉读者买了就会走3年好运?

反应

 

商余

奖项的暗箱操作/周若鹏

【若智大愚】周若鹏

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曾收到中国某家公司来信,说我获选为海外杰出华人。二十几岁,杰出个屁,但虚荣心作祟还是去看了一下内容,里头堆砌华丽的赞词,其实对我一无所知,总之只要我愿意付出若干费用,就把我收录于“名人榜”,给我个奖状什么的。

简单讲,这是卖奖,这些年来我收过美国的“邀请函”,收过英国的,本地的也有;有些要给我个人“荣誉”,有些给我公司,我简直就是世界级的杰出青年。如果我花这个钱,买到的是吹牛的权力,反正平常也没几个人会去考究颁发奖项的机构是什么来头,这些奖项和政客的那些野鸡大学假文凭差不多。

提升形象增加业绩

这些操作并不犯法,在商言商它并非全无价值。本地一些你常见的品牌奖项,乍看以为是有公信力的单位,通过公正的审核程序遴选出来的杰出产品,其实都未必。参加者要付费,这付费多寡能影响结果;如果公司实在太烂,甚至能另辟类别让它得奖。主办方赚钱,商家买得“荣誉”提升形象,间接增加业绩,各取所需罢了。

除上述的商业操作以外,娱乐业和艺术方面的奖项也未必全是据个人成就决定的,或有政治和其他考量。比如说主办单位要扩张影响力,特设奖项颁发给外国得奖者,本来是地区性的奖项,突然就变得很国际,奖项的地位提升了,所有得奖者都更威风;又比如国家要通过软实力影响他国人民,拉拢两国关系,便可能特别安排某些次要奖项颁给该国参赛者。以艺术为名太好办了,因为审美十分主观,没有绝对,很难挑战评审的决定。

这些背后的操作外人是不会知道的,总之,不要盲目相信奖项,那只是个参考,应该自己客观地判断产品或作品的品质。当然,这篇文章也可能是一个太久没得奖的作者在酸言酸语;这,也得交你客观判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