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云飞风起

我渐渐理解辛弃疾在《贺新郎》词中:“回首叫,云飞风起!”的那种情怀。

我不求像牡丹的雍容富贵,也不求像月季的沉鱼落雁。但望,在生活试炼的暴风雨中,靠着主的大能,我依然能够,回首叫,云飞风起!



我的名字叫“小兰”。

小时候很不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小学一年级华文课本里的主角就叫“小兰”。每次上课读到“小兰这样”、“小兰那样”的时候,全班同学就会看着我笑。有些调皮的同学还会取笑我:“小兰!妳真的很了不起,我们每天都得读妳的事迹呢!”那时常常暗自埋怨,为什么父亲会替我取了一个这么普通的名字——普通到课本里都用的名字!

长大后,名字对我来说只是一个代号,没什么大不了。更何况,因为很普通,大部分朋友都会记得我的名字。

刚出来工作时,身边的朋友都流行取一个洋名,我也取了一个。可是,一方面我自己不习惯,另一方面,“小兰”真的是太容易叫了,久而久之,就不了了之了。大家仍然是“小兰!小兰!”的叫我。

兰花象征不贪荣华富贵



后来有机会学水墨画,老师教我们画梅兰菊竹四君子。通常在南洋一带,学水墨画只画菊花和竹子,画梅花还有,画兰花就比较少见。兰花生长在温带,大多数在悬崖或山坡生长,栽在庭院里不容易活,因兰花不需要过多的积水。古代很多文人骚客望着那临风摇曳的孤芳自赏,都把它当着是不贪荣华富贵的象征。

画兰通常不叫画兰,叫写兰。像写书法一样,一笔撇出去,二笔成凤眼,三笔破凤眼,而且要意到笔不到,这才画得出兰叶的韵味。兰花只需“点点挑挑”,简简单单,几笔就完成。可是,要论韵味嘛,那可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画兰重点在兰叶

马来西亚少见温带的兰花,我们都是看着画册画的。有一次,老师带了一些兰花的照片给我们看。第一次看到兰花的真面目,不禁有点失望。在那么多文人骚客诗词里玉骨冰清的兰,原来是这么的毫不起眼,普普通通的花。老师笑了:“画兰的重点不是花,而在兰叶。妳可以去观察一下茅草的叶子,虽然不完全相同,却可以看到各种转折飘逸的姿态。”

那时我在吉隆坡市中心上班。每天把车停泊在精武山顶的停车场,下山坡,走约一公里,到马来亚银行大厦后面街那儿上班。精武那时还没有扩建停车场,山坡两旁都长满了茅草。每天我一面走一面看——老师是对的,没有两片叶子的姿态是一样的。

一天早晨,要下雨。满天乌云滚滚,狂风大作。茅草的叶子在风中狂舞,千姿百态。周围的小树被狂风吹得满地断枝和落叶,茅草的叶子却刚柔并济,在风中前俯后仰,既没有壮士断臂,壮烈就义,也没有心灰意冷,一蹶不起的样子。我突然明白了辛弃疾在《贺新郎》词中:“回首叫,云飞风起!”的那种情怀。

【自力更生 赏画卖画】

多年后,我在双威镇任职,水墨画课也停了很多年。一次去参观书展,看到一套画册,爱不释手。看一看价钱,百多零吉!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画是没有画了,可是看看欣赏,也是一种乐趣。想了半天,终于狠下心,拿起画册,到柜台给钱。负责收钱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看了看我,有点担心的对我说:“要百多零吉,很贵呢!”

“是啊!画册很贵的!” 我一面拿钱,一面回答。

“不怕父母亲生气吗?赚钱不容易啊!”

“噢!他们是会唠叨一会的。不过是我自己赚的钱,他们也不会多管的。”

“妳自己赚的钱?”

“是啊。”

拿了画册,蛮重的。那位大姐看我摇摇摆摆的,自告奋勇替我拿到停车场。

到了停车场,大姐左右看了看,“谁载妳来?”

“我自己驾车来。”

“啊?妳会驾车?”

“我的车改装过了,所以我可以驾。”

“改装很贵吗?”

“要两千多块。”

“妳的父母一定很有钱,可以替妳买新车,还得花钱改装!” 

“车是我自己买的。”我笑了。

“什么?妳买得起车?”

“我有工作的。”

“妳从国外回来的吗?”

“噢!没有,我没到过外国。”

“真看不出妳这个样子竟然可以买得起新车!”我谢了那位大姐,开车回家。

【靠主大能 面对风雨】

不久前,和一位朋友谈天。他忽然像似想起了什么,问:“小兰,妳姓什么?”

“伍,人字旁,一二三四五的伍。”

“妳近来有在报章上投稿吗?”

“投过几篇。怎么啦?”

“我近来在报章上看到有个伍小兰写的文章,挺喜欢的。却没想到原来妳就是那个写文章的伍小兰!”

我觉得很好玩:“写文章和不写文章的伍小兰有什么不同的吗?”

朋友有点尴尬,支支吾吾了一下:“因为平日的妳是那么的一点也不起眼!”我笑了。

也许,不论是在地上生父的眼中,还是在天上天父的心目中,我都是那生长在悬崖边,小小的,毫不起眼,却能茁壮成长的兰。我不求像牡丹一样的那样雍容富贵,也不求像月季一样的那样沉鱼落雁。但望,在生活试炼的暴风雨中,靠着主的大能,我依然能够,回首叫,云飞风起!

反应

 

牧羊人

看短片谈人生,迎圣诞

文:何玲慧

看电影是大马人一般的休闲活动,记得小时候,家人都会安排一个月至少看一部电影,然后,在饭桌或日常的闲聊,说一下观后感。我那个年代还要排队预购戏票,随着科技发展,有了电视和和录影机后,我们开始留在家里看不同的戏。后来电脑的发展加上互联网,优管视频的出现,不同的手机App 出现,只要打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就可以轻松下载不同的影片。

于是,看电影这种休闲活动变得更个人化,在公共交通里,很多人都是低头族,阅读信息、电子书,也可能在追剧;个人的休闲活动,不像我们以前的年代可以和父母、朋友一起交流看电影了。

其实一起讨论电影的故事和情节,让我们可以交流不同的价值观,促进彼此的了解。电影也会告诉我们很多人生的意义,激动情感,促使我们爱,并帮助有需要的人。

与人分享观赏

2010年以后,开始了有微电影及短片的制作,时间从三五分钟到三五十分钟不等,设有不同的主题故事情节,制作过程同样有演员、有台词、有音乐、字幕等,然后在网络上播放。这些短片若有经过好的设计和处理,都很有水准,合适与人分享观赏交流。

当我们想到圣诞节时,很容易联想到欢乐、平安、礼物、圣诞树、不同的灯饰、团聚、假期,旅游等等。其实圣诞是有更深层的意义,它带有一个力量,让人有机会彼此连结,在面对不同苦难和冲突的世界中,圣诞节诗歌所表达的盼望和平安,也让人期待平安。

今年的圣诞节,我想介绍一些短片让大家观赏,也可以和亲友交流圣诞节的意义。

第一部短片:《Christmas Truce·圣诞节的休战》

这原是一部电影,但其中有一部分的情节被剪接成短片,说到在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圣诞节,有士兵用风笛吹起了《平安夜》,随着风笛的音乐,在英德军队的战壕里,越来越多士兵加入合唱。后来彼此走出壕沟,跟敌对的阵营交换礼物如香烟、酒,甚至分享随身携带的家人照片。最后还有足球赛。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停战指令下,英德双方交战的军队自动放下武器,相互拥抱,共庆圣诞。

第二部短片:《Respite at the Christmas·圣诞节的歇息》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拍摄成的短片,在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德国家庭住在亚尔丁森林区,为了避开战火。母亲Elizabeth和儿子Fritz 正准备圣诞节晚餐,等候爸爸回来。结果爸爸没回来,出人意外,来了一些不速之客。首先出现的是美国士兵,扶着受伤的队友要求留宿。当Fritz 正布置餐桌时,又听见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自己国家的德国陆军,他们与队友走散想留宿一晚。虽然母子非常惊慌,但母亲还是定下心来欢迎他们留宿及吃晚餐。不过她告诉这些德国军人,现在屋子里有其他的客人,是他们不欢迎的。

母亲很严肃地告诉德军,如果要在她家里做客,就要遵守她的家规,放下武器,于是他们把武器放在门口。其中一位德军也去检查受伤的美军伤口。所有人坐下准备吃饭时,母亲做谢饭祷告,美军德军也开始放松心情一起用餐,互道圣诞快乐。天亮时,德军美军准备离开上路,德军也指示美军,如何避开德军防线回到自己队伍。

第三部片:动画短片《When You Broken Inside·当你内心破碎时》

这是一部很适合家庭成员观赏的短片,故事情节说到一个小女生在画画时,给朋友嘲笑而有破碎的心。接着她经过一家礼品店,正要触摸这个礼盒时,受到店主的斥责,更加深脸上的伤痕。她回到家想找人安慰,但是发现家人也是伤痕累累。当她感到无助时,有一个人送给她一个礼物,就是爱的心。当这个爱的心进入她的内心时,她得到医治,也得到力量,拥抱遍体鳞伤的人,而他们也得到医治。

第四部片:《耶稣诞生的故事》

在圣诞节里,我们不能不观赏有关耶稣诞生的故事。如果要完整了解耶稣的生平故事,可以观赏以圣经《路加福音》为根据拍摄的《耶稣传》。这部影片已经被翻译成千多种的语言,它影响了很多人的生命。上面的短片节录自《耶稣传》,主要说到耶稣的诞生是奇特的,祂是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祂被预言要在伯利恒出生,祂有君王的身分,却不在皇宫出生,反而在马槽出生。当祂出生时,天使告诉在野地牧羊人会有一位救世主在马槽降生,牧羊人就按照指示找到了耶稣。

在今年的圣诞节,希望透过以上不同的短片,让你可以与人更多的连结,与人分享上帝的爱。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