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日本政治开始“劣化”? ——致新加坡前政府顾问樱井清彦/陆培春

樱井兄:

您好!您以前围绕新加坡发展问题而写下的评论,不知已结集出版了吗?您当日本钢铁厂新国分行领导人后,出任其政府生产力顾问,相信您的宝贵见解与智慧,肯定可让时任总理李光耀借鉴。



日人的生产力与品质管理,可说是世界第一。这方面,我不知写了多少文章称赞。我虽常批日,但也是一名写最多文章赞颂贵国的“亲日”记者。我并非空口说大话,而是根据自己多年旅日经验得出的结论。旅日期间,家里唱机和彩色电视机等家电要换新款机时,旧机仍生龙活虎,舍不得丢,最终是被老婆大骂一顿后才忍心抬去丢掉。记得一位留日同学某夜在垃圾堆竟捡到4架彩电,抬回家还能收看呢!这并非笑话,是真人真事,可见日本货不再是“大声夹唔准”(早期讥笑日货品质恶劣的一句广府话,指日制闹钟太吵又不准),而是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皆大欢喜。

在日本,我常坐子弹车,由南到北,纵贯列岛,既安全又舒服,好过坐飞机。时速300公里的子弹车于1964年东京首次举行奥运时开跑迄今53年,从未发生一宗人命事故,创下新安全纪录。在品管方面,若日人自认排世界第二,恐怕无人敢自夸世界第一!记得上世纪80年代,美国沃格尔教授撰写了名著《日本名列 世界第一》,风靡一时,李光耀马上指示列为公务员必读书,要他们学习日人精益求精的优点,而您被重金礼聘为政府顾问,也是基于同样理由吧?

日人品管虽学自美国,但其“真剑胜负(日语,以真刀比赛,指一本正经)和忠于职守的民族性,却保证了它的成功和声誉。以煲拉面汤水为例,师傅会用江鱼仔、鸡骨、猪骨和海带等好料熬成,若发现一尾半尾江鱼仔不鲜美,也会抽掉,汤水怎能不美味?汽车厂的零件,万一不良,也会当废铁处理……

 



投机取巧招牌失信

怎料,近日日产和速霸路等名车出车前的最后安全检查,竟由无牌工人负责,等于欺骗买主,又难保安全。事关人命,重大无比,我真不相信自己耳朵,也找不到说服自己的答案。如此这般投机取巧,浑水摸鱼,致使招牌失信,生意大跌,乃至公司倒闭,岂非得不偿失,一切完蛋?为何出此下下策?

尤有甚者,著名神户钢铁厂也如此!翱翔蓝空的巨无霸机身材料也采用其产品,稍具常识者,必然明白这可是后患无穷,后果不堪设想的重大问题。

过去,我一直对日本推崇备至,赞扬日人敬业乐业的精神,如今我变成自打嘴巴,无法自圆其说,不知您能教我如何回答周围的人向我提出上述疑难?

说来也巧,安倍首相从政前是神户钢铁厂职员,可惜他在这问题上毫无表态。事实上,日本保守政坛亦然。安倍涉嫌暗助好友取得廉价国有地和开办大学兽医系准证,有关官员受责问时,却推说没记录,记不清,以致真相不能水落石出,国民愤怒不已。而党内对他胡作非为也一言不发,视若无睹。

若在过去,党内反对派会造反,选民远离他,可见日本政界也已告“劣化(日语,指退化)”,不大正常了!而执政自民党这次在大选的得票率仅33%,议席却占6成,不成比例,显然制度有偏差,欠缺公道,也意味着日本民主退化了?

都说,日本政治三流,经济一流,但综上所述,政经似乎均沦为三流了!故很想洗耳恭听您的高见,好让我转告对贵国产生重重疑心的日本粉丝们。再谈。

(作者为日本青森中央学院大学客座教授)

反应

 

言论

勿忘大马是我们祖国/黄瑞泰

1956年,作为时任教总主席的林连玉老师给《马来前锋报》的开斋节特辑写其著名的〈心理的建设〉一文,文中的为尚未建国的马来亚(后来的马来西亚)提出了两个建议,分别是共存共荣的观念以及以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的观念,这在当时可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至今仍然适用。

林连玉老师所提出的这两个理念是我国华人在这个土地生活的基本信念,尤其是第三、第四代华人的出现,本地华人早已将马来西亚视为第一家乡,把马来西亚视为自己的祖国,这在过去是无人可以质疑的。

共存共荣正是多元文化的象征,华社普遍推崇多元文化理念,唯有透过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接受多元的文化传承,才能延续我国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这正好也是独立至今华社极力维护的基本信念。

过去巫统主导的政治环境中塑造了马来人社会团结一致的印象,华社则以一种抵抗国家意识形态的打压而团结一致的合作,如此一来华巫两个群体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华人社会与巫裔两个社群从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存在。

只是这种以族群文化身分划分表面看起来稳固的共同体,在近年来国际局势的丕变,包括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及以巴冲突在我国回教徒社群带来的冲击下,却显得脆弱不堪,华人社会对于中国崛起有不同想象与期待,巫裔社群内部对于马来人身分也有不同的讨论,改变了国内的政治版图与加剧族群间的误解。

坠入身分冲突情境

对我国华社来说,中国崛起给了很多人不同的想象与期待,甚至渴望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能够带领我国华社逃脱长久以来的的意识形态困境,只是这样的期待对自己的身分及国家认同产生不同的矛盾,使得很多人坠入另一个身分冲突的情境。

或许林连玉老师〈心理的建设〉一文所提出的概念可以作为今天华社困境的提醒。我们的第一家乡是马来西亚,当我们享受这片土地所有的好时,也该思考如何解决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挑战,而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只能够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身上找寻,而不是透过外来的力量能够解决的。

中国的崛起或许能够带给我们更大的市场与更好的经济契机,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政治、社会,甚至是文化发展在这个改变中就会变好,长久的问题就能够被解决,尤其是国内所面对的政治、族群关系的问题更不可能会因为中国因素而得到缓解。

大家还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片土地本来就汇集了不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人群。唯有通过彼此互动、磨合才能够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和平共处。

作为移民的后代,华社应该要理解这里才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崛起或许可以锦上添花,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马来西亚才是我们的祖国。

林连玉老师在六十八年前的呼吁,是一个超越时代和社会的见解。在整个族群与文化日益撕裂的今天,我们仍需要时刻叮咛自己勿忘共存共荣和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这两个号召,让马来西亚可以度过矛盾与分裂,走向更好地未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