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大马诗社发展史的撰述/徐持庆

从1997年我在怡保山城诗社主持“第六届全球汉诗研讨大会”起,就决意筹划要撰写《大马诗社发展沿革》的历史,希望借此保留一分可靠的纪实资料,以供日后在这方面研究的学者用作参考文字。

大马共有十多家诗社,要撰写其发展历史,工程之繁重艰巨,非得具有人力物力的机构主持其事不可,单靠我一人之力不足以为之。当我任怡保山城诗社社长时,曾与社友讨论由山城诗社主持撰写,但终以诗社本身的人力、财力有所不逮而放弃其事。  



1996年大马作协筹编《大马华文文学大系》,怡保山城诗社在1997年就向作协《大系》编委会建议,将大马古典诗词及诗社发展沿革编入大系里作为其中的一辑,因为我们认为古典诗词应属马华文学的一环。但很不幸地,建议最终遭到编委会否决了! 

继后,我于1999年曾亲到吉隆坡华社资料研究中心(华研),将撰写《马华诗社发展沿革历史》的计划书呈交该机构,要求华研领导或赞助此研究计划。但几个月后我被告知,华研几经讨论,最后也婉拒了我的要求。 

在我远赴外洋深造期间,马来西亚诗词研究总会(大马诗总)亦曾邀请专人撰写《马华古典诗社发展史》,可惜该“专人”蹉跎了8年仍无法交稿,此事最终就不了了之。

撰史是让原始资料说话

大马诗总去年召开会员大会时,欲征求赞助我执笔撰述《大马诗社发展史》。此事使我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所喜者:我20年来的夙愿或可达成。所忧者:其一,此撰非三朝五日可以竟篇,而我年已老迈,且常居国外,未知还有余力足以完稿否;其二,据我20年来搜集大马诗社史料的经验得知,大马全部诗社的原始历史文献都已佚散不全,而撰史绝非通过道听途说的讹传或个人臆测联缀而成的材料去撰述的,撰史是让原始资料说话,缺乏文献,我们将会无言,欲撰无从。 

因此,个人撰写《大马诗社发展沿革》一愿能否完成,目前我是绝对不敢奢望的。但我已毅然决定,能够做多少就全力以赴。

目前个人已初步完成了东马3家诗社(诗巫诗潮吟社、诗巫鹅江诗书协会及沙巴神山诗词学会)的4万字撰述文稿,以及开始撰述了约2万字的霹雳州3家诗社(溟社、扶风诗社及怡保山城诗社)的史料了。

反应

 

副刊

重拾旧欢

1987年摄于笔者家中,左起叶广峰、徐持庆夫妇与女儿。

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是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人们总爱用书法挥毫写联语,使楹联成为中华民族独创的绚烂多彩艺术。

近体诗有绝诗与律诗两种体裁。其中律诗的格律,第三和第四句及第五和第六句都是对联句。我爱写律诗,因此也爱写对联,常常就有朋友恳我用他们的名字冠顶撰联。撰对联容易,但将名字冠顶(把特定的名字嵌作对联上下句最顶端的一个字)就比较不那么容易了,而冠顶加押脚的对联就更加难撰了。



记得2014年我夫妇旅港,相约康妙玲及彭一冠二姝见面,于铜锣湾宴叙。席间我曾以妙玲跟一冠的名字冠顶撰联相赠。我为她俩撰的冠顶两联如下:

(一)妙曼凌仙子,玲珑赛璧璋。

(二) 一心行众善,冠首领群芳。

提及冠顶联,我曾在1980年代以自己夫妇的名字冠顶及押脚撰过一联。我名持庆,便以“持、庆”二字冠顶。内子若梅,小字玉梅,便以“玉、梅”二字押脚。联成后,敝帚自珍,自己觉得还挺满意,于是便请书法名家在冷金红笺上挥写,于新年悬在客厅璧上。

岂料经过搬家后,上述自己亲撰的对联却不知搁在何方,遍寻不获。而最遭糕的是,数年后当我发觉对联遗失了,却竟然连原来的联文都忘记了。后虽曾重撰数联,总不惬意。此事使我一直惆怅了二、三十年。



今天儿子的同学叶广锋将一帧1987年在我旧居客厅拍摄的老照传给他,儿子转传给我。我蓦然发觉照片中在客厅壁上挂着的对联,赫然竟是当年我亲撰,后又忘记联文,而又遍寻不获的对联。这一发现,一时间使我感到无限兴奋与开心。“重拾旧欢”,也顿时解开了我惆怅了二、三十年的心结。该联联文如下:

持其高节坚如玉,

庆得新诗雅若梅。

但现在看来,我发觉此联的上、下联第二个字对得不很工整,因“其”字是“第三人物代词”,而“得”字却是“动词”。现在我把上联第二字“其”字改为“行”字,则上、下联两字均属动词。修改后成了下联:

持行高节坚如玉,

庆得新诗雅若梅。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