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都是钱在作怪?/梁键铭

上个周末证监会举办“精明投资”嘉年华会,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路演,过去几年都吸引不同年龄阶层的投资者,拜访不少金融机构所摆设的柜台,了解他们所提供的优惠、服务或产品介绍等。

同时,现场也有讲师为听众提供投资学与财务规划的知识,如果你之前未能出席,明年就须要加紧留意相关的宣传与报道了。



今年的活动,主办单位也首次增设“你的财务计划”的特别服务。

在我国,针对他人的财务情况做出分析及提供财务规划及咨询,是属于被管制的活动。

因此,合格的理财规划师在提供服务之前,最基本的就是向证监会及国家银行申请执照。

因此,这一个新增设的财务计划特别服务活动,在为期三天的嘉年华会中,需要有执照的理财规划师,为到访者提供咨询。

主办当局也在活动前,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以便让关心自己财务状况或面对财务疑问及忧虑的公众,可做好预约与理财师详谈。



在为时一个小时内,“坐镇”的理财师将和到访的消费者,针对以下事项做出理解以及讨论:

●人生梦想及财务目标

●投资者风险承担度评估

●现金流、收入来源及支出分配审核

谈过了以上三项事情,我们就会与公众针对以下事项做分析,然后理财师评估参与者的现况及财务健康并提供意见。

评估的事项包括:

●退休

●教育基金

●投资

●其它事项

我也有幸受主办单位邀请,在这个“你的财务计划”特别意见咨询环节,提供免收费的“义诊”。

在活动进行三天内,会见了14位公众,全场可以说是座无虚席,可见我国人民其实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财务状况,或是面对关财务困扰和烦恼的人还真是不少。

当一个人习惯了以较低的消费来生活后,自己的消费习惯也会慢慢的变成比较“健康”。

76%国人拿不出应急钱

我个人所遇见的主要困扰,主要是缺乏让人感到舒服安稳的紧急存款。

过去一年,国家银行也曾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民(约76%)在面对紧急事件时,无法拿出1000令吉来应对紧急意外事故。

大多时候,我发现有不少人其实是过着“见一步走一步”的生活,让人沮丧的是,这种状况不只是出现在单身或年轻一族,也有不少是已婚或养有孩子的人。

这些现象显示,大部分人的财务基础相当薄弱。

这样的情况是绝对有可能在一些紧急事件发生后,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或者需要靠借贷来解决问题。

存不到钱很普遍?

另一个我认为相当普遍的现象,是“存不到钱”的一群人。

当然,说到存不到钱,可能我们都会有同感,就是说生活不容易,生活费一直在攀升,收入也一直处于低迷或长时间不获调薪。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这两个都是我们不能够控制的事情。但其实被动或主动,都是自己的选择而已。

在我们把这困境归咎于外来因素而完全不采取主动来尝试解决时,这些苦难的现实绝对会继续存在而不获改善。

那么,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可以采取主动做的呢?最直接的就是,第一,自己的收入来源;第二,消费支出的分布习惯。

不难发现,大部分企业或集团,都是有不同的业务。

同样的,在个人方面,我们也可以为自己寻找或创造多种收入来源。

又或者提升能力,增加技巧、知识,扩大人脉及网络,以便有机会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

也许,你真的已经努力尝试了控制自己的花费及生活方式,但是由于收入始终偏低,而没有任何剩余的空间存钱。

但是,不代表可以完全不尝试去了解自己的消费习惯,应该花一点心思,了解自己的习惯是否与人生价值观匹配或背驰。

一位参与者适巧就是对自己“记不起来”不明消费数额感到异常震惊和难以置信,因此,我和他花了一些额外时间,了解他的生活方式及一些不明显的习惯,做了小小的分析。

一年花2千喝咖啡

原来,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工作前会买一杯咖啡来喝,在他有了这家咖啡馆的会员优惠卡后,差不多变成一个每日都会做的习惯。

因此,一年大概会花2000多令吉在这里。

如果是需要喝咖啡或可另当别论,然而,在我们谈话后发现,这位年轻人是因为会员优惠卡所影响。

如果没有这习惯,他可以把钱存在一个可以提供一年5%回报的户头,在24年后(他今年31岁,打算工作到55岁),他的退休金户头将会有额外的12万4000多令吉。

当然,要把一个习惯彻底的删掉,或者把“省下来”的钱全数存下,也是另一种挑战。

而这位年轻人也只有信心在初阶段做出一半的调整,如是,他也可以在55岁时,拥有约6万多令吉的额外退休存款,也是一种改善,对吗?

存款开销分开管理

在这活动当中,我发现大多数人在计算一些固定的花费(贷款、保险费、所得税及其他固定项目后),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关的费用(食物、娱乐等等)数目是一个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

另外,很多人也是在预算中缺乏了系统性的存钱计划。其实,只要每个月风雨无阻自动化的存进50令吉,1年后肯定会存到600令吉。

这一习惯的意义,其实不在于存到多少钱,而是为自己养成一种习惯,存钱的习惯,存钱的美德。

当然,当一个人习惯了以较低的消费能力来生活后,自己的消费习惯也会慢慢的变成比较“健康”,“记不起来”的花费也会随之下降,久而久之,收入就更有机会高于生活费。

其中一个存款不能增加的原因,就是我们把存款的钱和自己日常生活的户头都放在一起。

如果单靠一个户头来支付账单及自己生活费,那么一个月内这个户头就将有非常凌乱无序的“进账”与“出账”。

如果你面对这一类的挑战,不妨做个小小的调整,把想要存下来的钱,存在另一个户头,把它们分门归类。

这样就会比较容易让存款的数目,有比较公平增长的机会。

注意生活习惯

在我们人体健康的方面,我们会说有很多病症其实都是源于生活习惯,或者有时候称之为都市病,可见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源于习惯。

好的习惯可以支配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开心,更健全的生活;不良的习惯则是相反。

在一个人的财务状况内,我们也应该正视自己的习惯,而第一步就是从现金流管理开始着手,只有在这里能够完全改善情况及避免恶化。

通过一个正确的现金流管理过程,你不但可以了解自己的消费方式,更能看清楚自己的好习惯及坏习惯,然后再做出调整,把好的习惯改良,坏的习惯就尽量除之。

这样,我们才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出准备,让自己有能力走向自己希望走到的方向与目的地。

若你有任何理财投资疑难杂症,请联络笔者以便能在此为你解答。

免责声明: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名家专栏

新年目标:摒弃不会理财的想法/萧伊妗

身为财务规划师,我最常听见顾客与我说:

一、早知道信用卡的利息这么高,我就不会傻傻地欠债;二、早知道怎么理财,我现在就可以退休了;三、我不会理财。

当发现自己的财务状况不怎么理想时,人们才会为自己的错误开始找理由。于是年复一年,在年末时,又发现投资储蓄目标不达标,可以省税的项目忘了规划,永远等到最后一分钟才匆匆忙忙地做出一些财务决定。

是每个人都这样吗?也不是的。

当我在教育孩子时总是遇到各种挑战,育儿专家提供的种种方案并不能简单粗暴地对症下药,因为每个小孩的个性不同,我们的处境都不一样。适合其他小孩的教育方针未必全适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这也是我在我的书《小富翁大赢家》提到,教育孩子还是有赖父母的智慧。专家的建议只能视为一个指南,未必能照单全收。

以我的小孩为例子,我有一个是对于物质需求很高,有钱就倾向花费的男孩。你问他知道储蓄的重要性吗?他该懂的道理都懂,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另一个6岁的小朋友,却是对待自己的储蓄如宝。甚至是看到心爱的东西,都不舍得出钱的地步。为什么生长在同一个环境,同样爸妈教育下的孩子们却对钱与事物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我们总喜欢归纳为他们性格和与生俱来的天性。直到最近,我阅读了蔡康永的最新一本情商书《你愿意,人生就会值得》,其中一个单元让我有了不同的想法。

改变个性

很多人都会坚持“个性不会改变”,就如说一句“我天生不会理财,活该被骗一样”。但是,我们都知道当处境改变时,个性就会跟着改变。

就比如本来是嘴笨的人,为了生活和赚钱选择了销售工作,最后也会被历练成说话高手。他们上台演讲也总会强调他们之前是如何内向的人,但是环境的改变,他们可以慢慢成为了社交达人。

电影《寄生上流》主角的名句:“因为有钱,所以善良”得到广大共鸣。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当有钱了,处境改变,状况改变,人就会变。

蔡康永说所有把“我天性如此”抬出来当理由的,是因为不想改变而已。是“不想改变”,不是“不能改变”。

他引用了心理学家哈迪的建议:你真正该做的,是根据你的目标,去调整你的性格,而不是根据你以为的性格,去调整你的目标。

从教训中学习

以我那位不会珍惜钱的孩子为例,最近他遗失了钱包,里面有50令吉。对于一位8岁的孩子来说,不见50令吉可以让他心痛很久,也哭了好几次。

虽然可怜,但是这个教训却教会他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的钱财,和如何让自己再次存到50令吉。于是,在我们的鼓励下,他不再把钱到处乱放,也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并定下储蓄目标。

这件事件是我在阅读这本书前发生的,所以当我阅读到 “性格会改变”这个单元时,直接感到共鸣。坚持“性格不能改变”绝对会绑住我们的手脚,但是当自己意识到自己能因为目标而调整性格时,我觉得人生充满了希望。

趁着新年初始,在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财务列表看看自己财务状况健康吗?

 

改变由自己决定

新的一年,如果你还是认为自己的财务一塌糊涂或者可以做得更好时。千万不要拿“天生不会理财“做借口了!

你想要过什么样得生活,唯有你可以做出决定与改变。在此,祝福各位新年快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