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海涛法师:
丢失菩提心 学藏传无意义

去年7月,台湾的海涛法师因“眼睛业障重”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但他本身没有公开解释。时隔1年多,他的两名信徒因两年前在伦敦放生螃蟹与龙虾,日前被法院判罚款,海涛法师的名字再度于佛教界、环保分子,以及媒体上被议论。

现,他就接受《南洋商报》专访,除对以上风波作出公开回应,同时也告诉读者,他对“道场本位”、“多元婚姻”,以及“汉传密宗相融合”等议题的看法。



海涛法师(左)接受本报记者访问,对外界对他的误解,作出了回应。

出家篇 出家是寻找生命出路

海涛法师出家的因缘就像一部电影。

当时,33岁的海涛法师,眼见6岁的儿子一直嘴里念着要出家,所以就开始研究佛法,尝试从中了解原因。

“那时我觉得出家是很消极的,倒是6岁的孩子要出家,我觉得奇怪。”在研究经典中,他就看到一段文字:“出家是出离自私、欲望、金钱、感情占有的家,而成为世界的自由人”。当下,他感受很深。他开始意识到,出来社会工作就算挣到钱也不一定幸福。

“出家是在寻找生命的出路,人其实都在寻找快乐,但我们的快乐是占有与拥有式的。有钱了,地位高了,或与爱人结婚,咦!怎么不是那么的快乐,而是约束,我开始寻找答案。”



母亲病重 开始茹素 

而后,母亲病重,他开始茹素,并接触到《地藏菩萨本愿经》时发愿,要是母亲痊愈他就出家。神奇的是发愿后,母亲就被告知能出院了,因此他毅然决定剃度出家。当然,这一路走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由于有家庭,海涛法师用了两年的时间与家人拉锯与挣扎。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晚孩子跑来找他,哭着说:“爸爸你一定要出家,你出家了,我也要出家”。

最终,海涛法师摆脱了情感的束缚、说服了家人与·父母,35岁那年剃度出家。

藏传篇 

南北藏传各有特色

海涛法师来自汉传佛教,但近年来都融汇藏传密宗的方式来弘扬佛法,究竟是什么因缘接触到藏传佛教?

他表示,出家12年后,一次有人向他介绍一个老喇嘛在印度乡间办佛学院很苦,因此本着要去援助的他,在接触老喇嘛时发现,自己过去对藏传的理解不够正确。

“那里,三四千人生活得很认真。小喇嘛念书、背咒语、辩经、诵经。”后来见到大宝法王后,才让他对藏传佛教更友兴趣。当时,参与嘎玛巴的法会是,海涛法师竟被场面震撼得感动落泪。而后,亲见大宝法王时,他深觉后者像一尊伽蓝菩萨(关公)出现在眼前,而大宝法王甚至开口第一句话便嘱咐他:“希望你回台湾后办伽蓝法会。”这让他感到讶异。从那时开始,他开始了学习藏传佛教的因缘。

一次,他问大宝法王,面对癌症病患应该怎么做?法王说自己会尝试吸纳这些病痛。这种如母亲为生病孩子受苦的大爱令海涛法师感动,他觉得法王很慈悲。有机会接触法王,海涛法师总觉是种福报。

藏传哪一点丰盛? 

藏传佛教的特色是什么,其丰盛点在哪里?

“要修藏传佛教,基本要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来修藏传佛教比较有用。菩提心是以大悲心为基本戒律与根本。没有去悲悯众生,去学藏传是没有意义的。”

海涛法师补充,藏传有优点,如阿底峡尊者把佛教的经与轮的精髓整理成很短的诵文。汉传佛教的经典也非常好,但需要有很多时间进行思维整理和消化。

一些人爱将藏传、南传或北传比高低或作分别,海涛法师不认同,这就是他多年来极力想去突破“互相比较”的一环。

“法王表示自己其实是以汉传佛教为基础,来学习南传佛教的出离心,再来学习藏传佛教的菩提道次第。”

海涛法师认为很多人学了藏传,念佛持咒、闭关,却失去了汉传佛教关心社会的大悲心,这对修学藏传佛教的意义不大。

汉传藏传皆是佛法

询问海涛法师,南北藏融合是学佛的新格局?

他回应自己那套汉传结合藏传的修行方式,并没为佛教带来什么新格局,因“本来”就如此。

“两者其实都是佛教的经典和教义,都是佛说,是后来的佛弟子硬要将它分开,然后将它分成不同的教派与传承。”

海涛法师指出,这如盲人摸象,只能摸到其中一部分。所以这也是为何他佩服大宝法王。“我向法王学藏传,法王却说从我身上学汉传,甚至学得更多,他不断地问,也不断地研究经典。”

他认为,当信众有分别的观念时,会伤害到佛教,导致四分五裂。

“法王曾说,动机决定一切,不是念诵的内容。”

海涛法师在举行烟供仪式。
海涛法师在大宝法王身上学习到不少佛法的精髓。

争议篇 

应以经典和戒律为依据

无论是1年多前的“眼睛业障论”,抑或放生与烟供的争议,海涛法师都承受社会大众对他的看法,不过,当被问起时,他提供了答案。

谈起“眼睛业障论”风波,他表示,自己当时选择不主动与公开解释,至于媒体的提问,他要视乎对方询问的动机。如果对方抱着舆论或点击率为出发,那这样的交流与解释不见得有意义,尤其会面对断章取义的可能。这是为何他当时没急着公开解释的原因。

凡所有相都是虚幻 

对于本报的提问,他坦言,按照佛教教义,其实凡所有相都是虚幻,不可完全相信,因这只是眼睛的分别,实际上一切都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

“佛陀说过,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真的,一切都是幻化的,变化无常也存在的,是我们的心态在起作用。所以应该趁机会告诉自己,这是业报,要超越自己。”

海涛法师继分析:“眼睛看到后会痛苦,是因为自己有分别心,所以才会痛苦。”

他强调,其实当时自己是在解释这点时用了这么一个比喻,然而媒体就“截取”了这一部分,以达到消费及引发舆论的目的。但是,对他来说,这风波不会对他造成困扰,只是若有人问起,他才解释或让他们看当时的录影。

至于放生或烟供,海涛法师表示,任何人都可以保持任何角度与立场,但是,他则是依据佛教经典来行事,因为佛教经典都有提及。他说,佛陀鼓励放生,也希望能帮助一切有情众生,其中《金光明经》中提及,佛陀有一世身为大长者子时放生了一万条鱼,结果这些鱼却死了,然而这不对佛陀造成负面因果。

“其实很多人都没有看佛经。在讨论对与错时,不要以我的话来作标准,而是应以经典和戒律做根据,如此才不会导致纷乱,不要只是依依据某些出家人所说。”

快问快答问:

有些人对烟供有看法,质疑为何不去救济有生命的一群?

答:食物不仅是上供(佛与天人)而已,世间有情众或鬼道也需要布施的。鬼道的数目超过于人和畜生的百千万亿倍,所以,汉传佛教早中晚会有施食于鬼道。若鬼道不安定的话,人类也会出问题,事实上,华人都有这个习惯,如供水烧香等。

最好的布施是上供佛或祭拜祖先的贡品,也留一些给需要的外面的有情众,这样才是上供下施。

毕竟鬼的寿命很长,数量也很多。加上佛教徒也会协助其他宗教的孤魂,其他宗教没有这一套的,以此烟供是对孤魂的关怀。

问:你怎么看“放生等于放死”的论述? 

答:我们不能否认放生的功德,要讨论的是如何更妥当的放生,而不是拒绝放生。因为这是没有站在悲心的角度,我们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

放生是对动物的一种关怀,是佛教徒应该要做的,所以不应该不做,尤其佛教经典都有提及。

一般人反对,我们可以解释,但是佛教徒本身讲出这样的话,是不太妥当的。三皈依弟子和受菩萨戒的人应该做的,只是放生如何发展到也能兼顾到生态环保,而不要去否定它,甚至说放生就是放死。

问:加持灌顶会功利吗? 

答:事实上真的能有世间的福报,一如放生能让人健康长寿,但是,真正学佛的人不会只求这些。

无疑,这是一种善巧方便,然而灌顶的基本是发菩提心,是受菩萨戒的意思,每一个灌顶都意味着因愿意做菩萨,所以才把这个殊胜交托予你。

独家专访:黎添华

反应

 

登彼岸

大觉华寺12月22日举行水陆大法会

吉隆坡蕉赖第一花园大觉华寺将于12月22日至29日启建冥阳两利水陆普渡大斋胜会并于当天隆重举行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开光典礼,由来自加拿大願炯长老和雪州佛教分会的主席明吉长老主持开光仪式,欢迎各界人士踊跃参加。

逾百年的道场大觉华寺,藏有佛门的三宝。今年介于水陆法会的殊胜因缘,当天亦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开光典礼及曹洞宗传法大典故,该寺将展示镇山之宝“法宝“以供各界人士参拜。展示时间为12月22日(星期日)早上8时至下午5时。“法宝”乃大觉华寺开山祖师上会下因老和尚在闭关20年期间,当中3年不吃盐,以便能用本身清晰的血液来抄写《妙法莲华经》,此血抄至今已流传百年。欢迎十方人士,瞻仰礼拜。

整片地供养

大觉华寺是一座创建于1900年的古老大乘中国寺院。大觉华寺的上会下因老和尚在100多年前,从中国漂洋过海来到大觉华寺现址,当时这片土地被称为“五甲园”(意即5英亩的土地),方圆一片橡胶园,而会因老和尚在征得地主同意之下,在约1890年建起一间小房子来闭关修行,后得地主发心把整片地供养出来建立本寺。

在会因老和尚圆寂后的日战时期,寺庙被破坏得仅剩四大金刚像;大约在60年前,幸得时任住持妙德法师进行重建。后来在2000年,由现任住持文智法师发起重建计划,最终寺庙在海内外信众之大力支持下再次重建今日之宏伟建筑。本寺为修行道场,每年为信众祈福消灾,所主办活动都以对治大众之心灵作指导依归。

欲知详情,可咨询:03-9285 8105、011-5970 5330 ,或浏览脸书专页:大觉华寺Tai Kuk Wah Si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