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扶弱理当不分种族/叶行

首相马哈迪医生在国外出席与海外学生对话座谈会,被问及国内的扶弱政策,是否无法有效帮助需要协助的族群时,反驳并强调扶弱政策的重要性,认为如果没有扶弱政策,国内的种族及贫富价层,将会出现紧张关系。

我国是在1971年,首次推行了“新经济政策”,由国阵政府时任首相敦拉萨发起,该政策开宗明义阐明目标是为消除国内贫困,及重整国家经济结构,平衡各族间的经济差异,不可否认,“新经济政策”的成立与存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日后我国的经济决策及政治风向。



持平而论,以当时的政治局势及经济结构,“新经济政策”的通过,的确有助于消除当年各种族间紧张关系,而后在90年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是在“新经济政策”结构下完成。

我国贫穷率非0.4%

根据2016年官方数据,我国的贫穷率,已经从1970年的49%,大幅度下降至0.4%,这原本是件值得国民赞扬的美事,然而,在今年的8月23日,联合国特别行动小组,在经过11天的探访调查后,得到的结论,竟是我国实际贫穷率,应介于16%-20%之间,而非官方公布的0.4%!

该小组专员发表文告指出,虽然我国在过去50年,在降低贫穷率方面,有着很大进步,但是,官方宣称赤贫人士已经消失,或仅存于偏僻地区一小部分的说法并不正确,这可能会对政府制定政策时面对问题。

当然,该小组的说法,自然得不到国内众高官的认同,有人质疑该小组的居心,有人迫不及待引经据典反驳,有人在粉饰太平,有人在自我漂白,刹那之间,大家似乎都忘了,倘若我国贫穷率已经降至0.4%,那么,政府还需要倾全力去推动所谓的扶弱政策吗?



老实说,不管是古今中外,先进国也好,发展中国家也罢,对执政集团来说,国民贫穷率的多寡,可以直接影响该集团施政能力的评估,更可能会左右领导者的政治前途,如何减低国民贫穷率,一直以来,都是许多国家政府的努力目标。

因此,假设没有什么特殊因素,任何国家在推行任何扶弱政策时,不应该存在以种族宗教衡量的标准,毕竟贫穷本身根本不会存在于任何种族宗教基因之内,任何国家的扶弱政策基础,应该建立在世界大同观上,应该是一种跨越种族宗教的大爱精神!

更重要的,还是这些扶弱政策,可以急时及有效地,落实在需要扶助的群体当中,确保不会半途被骑劫,但事实竟然是,很多国家推出的扶弱政策,搞到最终,往往都会被一些有心人士所瓜分。

当然,这也是执行任务者,监督不严的缘故,同时,也不排除存在同流合污狼狈为奸的可能。

这些年以来,我们都听惯了朝野某小撮政治人物,为了各别政治利益考虑而发表的“华人有钱论”,这些重复弹奏的老调,或许可能得到某些不辨真伪者的认同,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呢?或许国家统计局可以给出答案。

华裔贫富差距逐年增

国家统计局在2016年10月9日发表了一份《2016年家庭收入及开支统计报告》里,清清楚楚用数据写明,国内土著群体的贫富基尼指数,从2014年的0.389%,下降至0.385%,而印裔群体的基尼指数,则从2014年的0.396%,下降到0.382%,成为贫富差距缩小最显着族群,反观华裔群体的基尼指数,不降反升,在2016年,基尼指数已经升至0.411%,换句话说,我国华裔群体的贫富悬殊差距,正逐年在增加。

可能有人会认为,数据并不能够真正代表现实,然而,数据却可以反应出一个道理,那就是扶弱,应该是普及所有种族的政策!

反应

 

言论

希盟的明天/叶行

兜兜转转几个月,希盟终于回到原点,3个成员党取得一致,全力支持安华为希盟唯一首相人选,且授权安华与其他志同道合政党或个人谈判协调。换句话说,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马、安配”和“沙、安、慕配”,此时此刻,已经画上句号,未来是“安、沙配”呢,还是“安、慕配”或“安、沙、慕配”,就得看安华魅力和说服力了。

希盟自2月“喜来登政变”丢失政权后,就为了未来首相职位,闹得不可开交,支持者也分成“挺马派”及“挺安派”,两派间互相攻击谩骂,在政权丢失大敌当前,犹不忘表演自相残杀,反而忽略希盟应如何拿回政权,才是眼前首要任务,在议席不够,政权还在他人手中,就争论谁来当首相,根本就是个笑话!

更大笑话是,当敦马哈迪医生二月辞去希盟首相职时,希盟还在为他背书,当时,安华与林冠英言之凿凿表示,敦马是不愿意被人利用,所以才愤而辞职,而希盟也认同敦马决定,可是一转眼,几个月功夫,敦马的辞职就变成自毁长城,没有咨询过同盟了。

到底敦马的辞职,是已经得到希盟认同呢?还是敦马个人擅自决定?希盟前言不对后语,让旁观者十分迷惑,事实上,敦马的辞职,得到希盟认可与个人擅自主张,两者间的意义与性质完全不同。

安华主张政治改革

安华至今依然口口声声主张政治改革,明知敌强我弱犹不忘初心,那份坚持执着的信念,的确让人敬佩不己,然而,再好政治理念,也需要一个平台去展示,难不成安华真的认为,当一个反对党领袖,喊几句政治改革口号,这就叫着政治改革?

因此,“挺马派”的希盟支持者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安华屡次三番都被拉拢对象拒绝,仍然不肯接受敦马伸出的橄榄枝,况且,敦马已经公开表态只会任相6个月,安华还有什么理由不能信任敦马呢?再说了,安华为了相位,已经等了22年,何必斤斤计较这6个月呢?

“挺马派”们认为,不管如何,先把政权拿回来才是硬道理,任何分歧都可以关上门慢慢商量,权力在手,才能实现政治理想,否则,什么政治改革肃贪倡廉,全是空谈。

敦马没落实希盟宣言

“挺安派”执着的理由,是敦马任相时期,没有落实“希盟宣言”,延长莱纳斯稀土厂营业期限及纵容种族偏激主义抬头等等,认为敦马偏离希盟政治改革路线,更重要的,还是6个月后,万一敦马赖账,希盟要如何应付?争端再起,肯定会让人不好印象,认为希盟只会为相位而斗。

所以,“挺安派”固执地以为,就算眼下无法拿回政权,情愿当在野党,也必须坚持安华是希盟唯一首相人选的立场,忘记5·09时,许多选民千里迢迢舟车劳顿,回乡投下支持希盟一票,就是希望希盟上台执政,进行政治改革与肃贪倡廉,倘若支持者愿意希盟继续当在野党,就不会有5·09政治海啸了!

公平一点的说,其实,“挺安派”不应该把希盟执政时,所犯下的种种错误,都推在敦马身上,毕竟内阁不只敦马一人,或许希盟应该扪心自问,为什么敦马可以唯所欲为?说句不好听的话,敦马倘若是所有错误的主要关键人,那希盟内阁所有正副部长也难逃帮凶之嫌,甚至是监督不严之责!

敦马已经决定与沙巴民兴党组成独立阵线,形成国盟与希盟间的第三势力,而希盟未来还有没有机会借助敦马影响力,去拉拢马来保守票源犹未可知,倘若只靠希盟开明马来基本票,加上华、印裔支持票,未来第15届大选,还是会重演5·05时,赢得选票但凑不够议席执政的尴尬局面。

政治是现实的残酷游戏,希盟如果参不透这点,希盟的明天堪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