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独家】经济虽低迷 发展不能停
华小多管齐下筹建校金

华小发展不能因经济不景气而却步,华社齐心合力协助华小推动发展计划,希望莘莘学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八打灵再也20日讯)经济不景气,但华小发展不能停止,尽管热心华教人士不比以往“阔绰”,但通过“积少成多”及“多管齐下”的方式,各华小仍有信心筹到目标款项,进行建校发展大计。

华社为华教从不吝啬



众所周知,华小发展都需要自力更生,而背后支持的则是全体华社,即便目前我国面对通货膨胀,许多人皆勒紧腰带过活,但为华教献力,却从来不吝啬。

据了解,目前雪隆一带许多华小正在进行筹建礼堂、停车场、有盖篮球场及基设改善计划,惟这些工程进行的前提必须要数十至数百万,甚至千万不等的工程费用,如此一来向来“靠自己”的华小,唯有对外募款。

《南洋商报》记者对此抽样电访各校董事长,他们说华社向来关注和捍卫华教的心不容置疑,即便目前大家免不了在生活上省吃俭用,但仍非常支持华小。

他们指出,华社始终抱有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心态,虽然明显地,有部分人士捐款比以往减少,但仍非常有心,所以华小的募款计划更倾向于“积少成多”及“多管齐下”的方式,通过人脉关系及征求每人献一份力,相信发展建校计划终究能落实。

此外,一些华团、非政治组织等单位风雨不改,会在庆典活动筹款后,把部分捐助有需要的华小,让受惠的学校非常感恩。



多办筹款活动设定较低目标

华小在设定筹募建校基金目标时也把通货膨胀率及当前的经济状况纳入考量,有的学校以不加重民众的负担为前提,通过办多场筹款活动并设定较小数目筹款目标,以逐步筹获所需的款额。

此外,有的学校提早做好建校策划,包括在较早前购买了建筑材料,从中减轻建校计划的成本。

受访董事长说,学校设施改善,主要是让莘莘学子有更好环境学习,若推行的发展计划获良好反应,筹获目标甚至超过目标,发展计划则能尽善尽美,若情况相反,也只能见步行步,优先建设必要的设施,再设法逐步改善。

他们强调,学生是国家未来栋梁,打造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不能因经济不好而止步,唯有坚持才能确保华教保持发展。

由马来西亚Carlsberg集团赞助主办,《南洋商报》及《中国报》联办的“十大义演”每年风雨不改协助有需要学校募款,并获社会人士积极响应。

乐圣华小副董事长陈大东:善用人脉筹款

本校是于2015年迁至大城堡,在这之前需要1200万令吉兴建校舍,其中政府提供约半的资助,另一半靠热心人士,当年我们展开多场的筹款活动,顺利完成迁校大计。

时隔两年,本校学生人数剧增,目前1500人,明年有1800人,如此情况下,学校空间不敷使用,因此校方希望再筹650万令吉兴建多元化礼堂和泊车场。

配合此大计,本校首波筹款活动是于4月进行“乐圣行”以筹募部分经费,筹委会基于经济不景气,因此只敢把目标定在50万令吉,不过感恩热心人士的支持,让我们筹得104万令吉,为我们注入定心剂。

我们理解目前大家勒紧腰带,希望以积少成多的概念逐步落实发展计划,不过总的来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必须要有信心,并且善用人脉来筹款。

我们也把建筑材料涨价,建筑成本会提高纳入考量,惟计划必须进行,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胥视所筹到的款项逐步进行工程,若筹获款项超越目标,礼堂建得更完善舒适,若不能则简陋一些,但至少在短期内学生有个空间进行活动及开周会。

蒲种汉民华小董事长拿督罗文森:
华社依然热心华教

显然捐助华小发展计划的人士不比以往“阔绰”,不过我们都能理解,即使我们需要钱(进行发展计划),也不能强迫捐款者多加一点,凡事应量力而为。

经济不景气是大环境问题,但华小发展不能止步,因此我们只能集腋成裘及多管齐下筹款,以兴建有盖篮球场。

蒲种社区有5所华小,不免出现捐款被分薄的情况,不过5校都有共识,会轮流向区内的热心人士筹款,加上华社对华教依然热心,每人献出一分力,筹款尚算顺利。

我国华校发展计划往往面对的困难不是建筑时间长,而是得到各项准证程序冗长,尤其目前通货膨胀率高及建筑费高,常见一些学校面对超支情况;至于本校,我们保守估计需要200万令吉,若真无法筹得目标款项或面对超支,唯有再设法,包括再对外筹款。

蒲种益智华小董事长梁润林:
商人不厚此薄彼

本校早前计划兴建的盖篮球场及停车场计划面积较小,在工程师建议下,决定扩大一倍的面积,以利更长远的发展,这造成原定耗资150万至200万令吉的工程,需要增至300万令吉。

庆幸的是,蒲种区内的华社如蒲种工商会、各盂兰胜会等都很乐意捐助华教,许多成功的商人也不会厚此薄彼热心捐助区内各个学校。

我们早筹划发展计划,因此在早前已买下了预计会涨价的钢铁,以节省成本,并控制在300万令吉。

巴生务德华小董事长黄玉枝:
齐心合力必能落实

校方正在推行6年长期的发展计划,要筹募1800万令吉作为兴建综合大楼基金,并于9月30日举行第二波的筹款晚宴;此大笔建筑费非一朝一夕能筹获,所以我们希望能边建边筹。

除了经济不景气,巴生区内其他学校也有进行筹款活动,不免有些人在捐款时会“讨价还价”,但也热心人士毫不吝啬,积极响应,甚至有人捐出了数万令吉,以抛砖引玉。

虽然市场缓慢,但并非各行各业陷入“寒冬”,我们正面看待,并通过多管齐下,相信齐心合力发展学校大计必定会落实。

反应

 

言论

10+6不足应付所需/杨善勇

逾7年前的往事了:2017年10月26日,时任教育部长拿督斯里马哈基尔宣布政府批准增建10所新华小,搬迁6所微型华小。惟这道10+6方案,拖沓逶迤,进展缓慢。

2023年11月4日的董总报告揭露:“柔佛陈嘉庚华小的建校准证在希盟执政时期,在教育部没有对外宣布的情况下,悄悄地转让给彭亨关丹中菁华小分校,以成为中菁华小二校。这也意味着原本宣布增建的10所新华小,只剩下9所。”

当中,截至2023年杪,名单中尚未动工的还有7所。开课的仅有新廊华小 (2020年)、谢华华小 (2022年)。此外,霹雳太平益华华小董事部已向教育部申请暂不搬迁。

施工进度犹如龟速

时光荏苒,倏忽一年,长话短说,10+6其实已减为9+5。即使那样,历经7年有余之久,跨越拿督斯里纳吉、敦马哈迪医生、丹斯里慕尤丁、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拿督斯里安华5位首相,预期的工程始终拉拉扯扯,久经等待,仍然不及完成。这点绩效差强人意,一目了然,自不待言。

任何计划想要完成,少不了年度的预算和精准的时间表。目前国库拮据,捉襟见肘,拨款有限;甚至想要采用“捐资建校”(Derma dan Bina),交由发展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SR)共同合作建校。

但是,天下善行毕竟不是白纸黑字的法规,企业的社会责任纯属公司的一番好意:做是公关,不为亦可。如果企业不愿资准,不但必然连累原定的进度,甚至戛然而止,不了了之。理解这些,自可明白为何施工进度犹如龟速。

乡区华小情势严峻

犹糟的是,一方面城市发展一日千里,另一方面穷乡僻壤的山旮旯人口外移,不少乡区的华小学生稀少,少于150人的微型小学已占总额的一半,情势越是严峻。

细看档案,迫切需要搬迁的纷沓而至,应接不暇。当中,少于10人的学校至少已有:霹雳十八丁老港培智华小(0人)、柔佛哥马里园丘中央华小(3人)、霹雳直弄双溪罗丹双溪罗丹华小(5人)、雪兰莪德古鲁暨文丁哥坝培民华小(5人)、霹雳直弄阿逸德润毅成华小(6人)、砂拉越民丹莪那舌坡南华华小(7人)、霹雳玲珑士力百加士力百加华小(8人)、吉打多伟培英华小(9人)和砂拉越泗里街芽兰坡民德华小(9人)。

面向两级化的演绎,教育部有何对策?别说10+6显然不足应付所需,100+60也追不上市场的供需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