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医药卡不是“救命符”/郭美裙

这是穷人不能生病和受伤的时代,医药成本不断高企,通货膨胀持续升高,一旦你出意外或生病入院,尽管有医药卡在手,也未必能顺心入院求诊。

大家都知道医药卡的重要性,它可在你有紧急入院求诊时,保险公司将承担医疗费,减轻你的生活经济负担。



话虽如此,我最近的亲身经历和身边亲友对我诉苦,令人感慨在医疗紧急关头扮演“救命符”的医药卡,是否已失去它的“本意”?

最近身体出状况被迫入院求医,原以为有医药卡保障,让我可顺利住院治疗,却经历百般挫折,烦心又劳力,有病却无法凝神养伤。起初因保险公司不愿发出理赔担保书,要求投保人先付后索赔,一度让我在急诊室呆上6个小时都未能顺利入院。最后因病情不能拖延,我只好先付数千令吉按金,自费入院。

经过多番争取后,保险公司终于接受住院的理赔,却又因要动小手术遭保险公司拒赔,让一切已准备就绪的手术室和医疗人员空等一场,我的病情也因此一再被延误。

被迫转马大治疗

由于经济负担让我无法再承担昂贵的手术费,迫使我最后被迫转去马大医药中心继续治疗,甚至前后连续2天在两家医院“饥饿48个小时”,等到凌晨才进行“深夜手术”,大伤元气。



在马大医药中心成功动手术出院后的逾一个星期,我的保险公司与前家私立医院的医疗账单仍未“算清”,医院和保险公司都声称在“等对方”,询问才知道保险公司对私立医院每条医疗费的索赔多次“逐一盘问”,在回应询问的一来一往期间耗时不少。

对于我的遭遇,一名医生也深感怜悯,亦向我诉了不少苦情。医生说,医院还有许多像我如此的案例,他有许多病人因过不到保险那关,无法进一步治疗。他举例,他有一个急需动手术的病人,因保险公司一句“不过关”而让手术喊卡,让病人和他甚是焦急,经过多番盘旋和争取才成功动手术。

他指尽管许多病人有医药卡,却遭保险公司多番限制,就连身为医生的他们,都要“听令”于保险公司,一直写病人报告给保险公司。

医生的诉苦,让我突有领悟,医药卡是让经济有负担的人住院的“救命符”,但失效的符咒,等同虚设。

无辜保客成炮灰

据悉,为了抑制私立医院“漫天开价”,出现要求保客先付后索赔(Pay & Claim)的情况,为的是要让保客自己“监督”医药费,避免医院征收昂高费用。然而,这是保险公司与医院间 的“战火”,却延烧到消费者被迫为此买单,成为炮灰,感觉无辜。

经一事长一智,提醒保客要细读新医药保单的条款细节,当中或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条款,让你索赔时面对“挑战”。

许多无法及时使用医药卡的病人在经济负担下,都无法进入收费昂贵的私立医院求医,只能退而求其次到政府医院治疗。嗯,突然明白为何有25%医药卡保客到政府医院求诊了。

郭美裙

反应

 

名家专栏

拥200万现金 还需买保险吗?/萧伊妗

老陈今年60岁,他现在手握200万令吉现金,属于半退休状态。他的孩子们都已长大,他认为他不再需要人寿保险,也对一直调涨的医药卡感到厌烦,总觉得白白花钱却什么也得不到。

200万令吉看似可以度过非常舒服的晚年,他却依旧担心自己放弃保险后,有可能会因为疾病面临钱不够花的处境。他想知道他还有什么选择?

其实,现在的人寿保险多样化,如果要最便宜的保单,只有两个选择,那就是选择低额和短期的保障。年轻人的选择更广,他们可以选择只保到60岁,保费比保到70岁以上的低廉很多。

那么,为什么越年轻的保费越低,而超过一定年龄的保费越高?那是因为入院治疗的风险随着年龄增加,因此保险公司根据赔偿几率评估来预算保费。

60岁的老陈属于高风险群,因此老陈有顾虑是正常的。

在做任何决定前,我们得先从不同的保单做分析,再定夺老陈是否需要保留还是放弃保险。因为不同的保险针对不同的需求,退休了不意味着已经无需任何保险。

人寿和疾病保险

老陈认为孩子们已经长大,当初买的人寿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年幼的孩子,不会因为一家之主不幸去世而露宿街头。如今孩子已长大,他手上又握有大量现金,所以人寿保险不再那么重要。

人寿保险普遍被认为人死了才赔钱,一家之主才需购买。但其实人寿保险普遍附加终身残废保障到至少65岁。而且,也别忘了取消债务、传承与承担葬礼费的作用。

而疾病保险主要的功用为替代收入。在我们壮年时,如果发生重病暂时不能工作时,疾病保险的赔偿能支付生活开销和孩子的教育费。然而,晚年的老陈手上握有大量现金,可能这些都不在他的考量之内。

假设他买的是人寿定期保险(Term Insurance),如果满期还很久,是可以考虑提早结束的;但是,如果是终身寿险(Whole Life)或者投资连结保险(Investment Linked),它们都有储蓄成分。保客可以利用里面的现金价值来继续供人寿保险。

如果觉得断保可惜,又不想持续付保费,可以考虑这个选项。但要注意的是,从终身保险提款,是属于自动保费贷款,这是需支付利息的。而投资连结保单虽然没有自动保费贷款,但当从保单提款也会影响保单的持续率。

在做决定前,最好向保险公司确认,利用现金价值来持续供保费的保单可以大约维持多久。

医药卡

最近的医药费起价已经是拍板的事实,尤其是比较年长人士的保单。

即使是较为低廉的单一医药卡(Standalone Medical Card),因为年龄与住院风险提高,保费也水涨船高。很多年长者选择断保,毅然决定生病的话就到政府医院就医。

随着那么多人弃保,政府医院的病人一定会倍增,当遇到意外或者需要紧急治疗的病,政府医院未必有床位,所需的检测仪器也必然排长龙。我的一位亲戚曾经因为脚痛,得排队等两个星期后才能做特殊检测。最后,也只能自付到私立医院检查。

老陈有很多现金,所以他的选项也比较多:

1.放弃医药卡,自付私立医院费用,超过预算才转去政府医院

如果他不想要等待,这是做好的办法。一般紧急情况,政府医院不会拒收。而且因为私立医院医生的推荐信和做了检测的报告,政府医院的医生能更快做出判断和给出治疗方案。病人在治疗方面更有效率。

2.降低医药卡保额

与第一选项雷同。小病医药卡,大病转政府医院。降低医药卡保额,也能把保费降低,能大大减轻经济负担的当儿,又能持续享有私人医疗的设施。

3.选择高额共同支付功能

如果是想要持续拥有更好的医疗选项。当然是保持高额保障。老陈可以选择选择1万令吉以上的“共同支付”(Co-Insurance),需要入院时1万令吉由自己承担,1万以上由保险公司支付,这样的保费可以保持低廉很多。

年轻人可借鉴

老陈在年轻时懂得理财投资,所以在晚年时面对未来医疗选择有更多的选择。然而并不是所有人有做这样的准备,所以只能选择政府医院。

希望这篇案例可以让年轻的我们有个方向,在做退休规划时一定要把医疗保险费规划在内,提早做准备,可以让我们面对疾病和晚年时一样能保持尊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