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我也爱捕鲸/陈美枫

鲸不是鱼,是哺乳动物,是海洋中的巨无霸,是地球上最庞大的动物。

海洋中的鲸有88种之多,包括50种海豚在内。根据它们的捕食习惯,这88种鲸又可以被归纳为两大类:齿鲸和长须鲸。顾名思义,齿鲸的嘴里有利齿,可以捕食海洋中较大的猎物;例如杀人鲸喜欢猎杀同属哺乳动物的海豹,而抹香鲸则常潜入冰冷黑暗的深海去捕捉巨型乌贼。



另一方面,长须鲸的体外并没有长长的胡须;它们巨大的嘴里没有牙齿,仅上颔长了一排浓密而修长的须状物,遇到大群小鱼或磷虾时,冲前猛含一大口,然后以巨大的舌头把嘴里的海水和食物一起外推,上颔的长须发挥过滤功能,允许海水通过但却挡住食物。鲸中老大,即长达30米、重达190吨的蓝鲸,属于长须鲸;观鲸人士最常见到的座头鲸,也属这类。

鲸的皮肤下面有一层厚厚的脂肪,犹如鲸的寒衣。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体温必须保持在固定范畴内,过高或过低都足以致命。在人类尚未能从原油提炼出各种燃料之前,正是这层厚达30厘米的脂肪导致鲸成为世界多国人民捕猎的对象。

人类早在5000年前便已开始捕鲸。一尾如此庞大的动物能够为许许多多人提供食物、灯油和制造工具的骨骼。不过较具规模的捕鲸行动要到17世纪才有。欧洲的工业革命造成对鲸油的殷切需求,从而带动捕鲸成为18和19世纪高度竞争的行业。到了20世纪,捕鲸变得高度机械化,每年超过5万头鲸死在以捕鲸炮发射的鱼叉下。

国际社会开始关注鲸的命运,担心过度捕杀会导致某些品种的鲸走上绝灭的不归路,而于1946年成立了国际捕鲸委员会以执行国际捕鲸管制公约。1982年,该委员会通过了“禁止商业捕鲸公约”,但至今仍然有3个国家无视国际舆论而持续进行大规模的捕鲸活动,就是挪威、冰岛和日本。



挪威于1999年开始商业捕鲸,冰岛于2006年开始,而日本却挂羊头卖狗肉,假借科学研究之名,在全球各大洋,甚至进入他国的鲸保育海域,大量捕鲸,而鲸肉总是出现在市场上售卖。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曾经出动快艇企图阻止日本捕鲸船,但该组织资源有限,要在茫茫大海中搜寻日本捕鲸船谈何容易;偶有发现船踪,绿色和平能做的仅是尝试把小巫般的快艇驾到鲸和大巫般的捕鲸船之间,希望借此给鲸开出一条生路。

用相机捕鲸

我其实也爱捕鲸,但不用鱼叉或猎枪,而是用我的相机。我和内子周游列国多年,捕鲸不下10次,包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瑞湾、挪威的安德内斯、纽西兰的凯库拉、墨西哥的葛瑞洛尼格罗、美国阿拉斯加的彼得堡、厄瓜多尔的洛佩斯港等等。最令我难忘的,莫过于在墨西哥和一对灰鲸母子的近距离相会了。

我和内子及另两个游客坐在一艘摩托舢舨内,灰鲸时左时右和我们玩,那母亲还从水里探出头来看我们呢!就在船舷外,伸手可及!在南极半岛航行时,我们也从船上看到一群杀人鲸,在载客准备登陆的橡皮筏旁边游弋。

出海观鲸,早已成了个十分热门的生态旅游项目。在海洋中游弋的鲸,远较浮尸海上、任人宰割的鲸更有价值。

反应

 

言论

中国冲击的机遇/南洋社论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11月间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高端访谈》专访时,称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个“珍视友情,内心充满热忱的国家领导”,还说他“对像马亚西亚的小国给予充分尊重”。

安华强调将继续致力与中国经贸投资的合作,将合作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数字化、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绿色能源等高科技产业。

在当前世界局势动荡,中美战略博弈持续升级之际,安华倚重的却是与中国睦邻友好、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

因为马中建交50年,双边贸易额不断创新高,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及达成签署协议后,将加强市场对接,扩大合作和增速发展。

中国仍不断创新记录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还是那个移山倒海,疲于奔命的中国;2024年结束前,中国仍不断创新记录。

全长22.13公里,贯通新疆天山南北的天山胜利隧道,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建成;时速400公里的高铁成功亮相后,还在加紧研发时速达1000公里的新一代“超级高铁”。

当美国散播“二次冲击”的中国威胁论,挑拨其他国家“去风险化”及“去中国化”时,与中国邻近的东盟各国,奉行等距外交政策的马来西亚,要与不断变动中的中国好好相处,更要抓紧此战略机遇,推进变革与转型。

中国的第一次冲击,是中国制造的低端消费品像海啸般席卷世界;中国的二次冲击, 是以新能源、电动汽车及信息科技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制造再席卷而来;然而借助中国的绿色能源部署,可以帮助我们加速绿色转型。

符合国家利益战略

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金砖国家产业优势的互补合作,还能促进马中双边产业互联体系;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科技创新伙伴关系,更能帮助我们提升竞争力,促进创新升级。

与中国友好是正确及符合国家利益的战略,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要同步推进体制改革,就必须遏制投机政客恣意制造争议和问题纷扰,趁机喧闹任意操弄“中国恐惧症”,破坏团结与社会和谐。

日本人在《激流中国》让人看到“翻涌着潜流”的中国;韩国人在《超级中国》让人看到惊叹的中国, 还有外国摄影家在《镜观中国》那让人惊讶的视觉中国;我们还得从中国的冲击,抓紧机遇,阔步前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